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看,一方面,人的相对有闲具有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势,另一方面,社会的相对有闲也具有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势。在相对有闲的社会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相对有闲人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一时期与其它社会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相对优势。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当今世界整体处于相对有闲的社会时期就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看,一方面,人的相对有闲具有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势,另一方面,社会的相对有闲也具有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势。在相对有闲的社会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相对有闲人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一时期与其它社会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相对优势。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当今世界整体处于相对有闲的社会时期就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人民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过很多辉煌的成就,但由于重实用而轻理论;哲学与科学严重脱节;闭关锁国,致使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由兴盛走向衰落。以史为鉴,有助于找到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体制转型与发展态势刘大椿1978年以后,特别是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科技工作日渐活跃,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率提高约一倍,全国1000万科技人员中已有400多万直接进入经济战线主战场。最近中央又作出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提出了“科教...  相似文献   

5.
<正> 在漫长的古代和中世纪社会里,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它的光辉成就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一直为世界公认和惊叹。但是,近代科学技术没有能在中国产生,却产生和发展于一直比中国落后的西方。这一似乎富于戏剧性的历史事实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十五世纪前一直领先于西方的中国科学技术在向近代科学技术迈进的途中,为何让西方人捷足先登了呢?换言之,发达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能在中国转化为近代科学技术?当然,影响和阻碍这一转化发生和完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政治体制、经济结构以及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自身结构和特质上存在的许多局限以及由此产生的制约机制乃是阻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化的最根本因素。本文就这一问题奉上一点愚虑所得。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简介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的基础上 ,以历史史实为依据 ,阐述并论证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五个特征 :一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 ,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 ,既有连续性 ,又显示出阶段性的高潮 ;二是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是一个突出的特点 ;三是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更多的得到发展 ;四是有机宇宙观、元气论是指导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思想 ;五是官办科技为主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又一特点。在有关部分还就中、西方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自然观、方法论、社会背景以及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作了比较 ,并得出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必要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科技发展史上某几个领域的史实证实我国古代科技是西方近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考证学又称汉学和朴学,是出现在我国清代并在清代学术界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一种学术思潮。它以考证、辨伪和辑佚我国古代经史典籍为主要宗旨。由于这种学术活动(尤其是在其发展高峰时)脱离现实、崇尚古代,埋头于烦琐的考证之中,因此,学  相似文献   

9.
儒家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古代典籍——正史方技传和儒林传类入手。以此为线索,并搜集了若干其他资料,说明儒家与中国古代科技有着极为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且这种作用还带有强烈的演化特征。探讨了儒家前身“儒”与中国古代科技的联系;儒家与中国古代科技的相互关系随社会历史变迁而变化的原因,其中重点在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中学文科》2007,(3):37-42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包括天文、历法、四大发明、医学、数学、建筑和著名科学家等内容,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史在近几年高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百工相传和家传技艺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传播的最原始形式。随着私学的兴起和一批科技著作的出现,从汉代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传播方式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到了隋唐时代,科技教育走向成熟,科技传播方式正规化,中国科学的传播力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到明清之际,随着科举的日益兴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传播受阻,其结果是使陈旧的生产力长期维持,无法撬动生产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形态的质变  相似文献   

12.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的序言中指出 :“中国文献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发明与发现 ,考古证据或绘画实物证实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比欧洲类似的或照搬采用的发明与发现一般往往领先很长一段时间。无论二项式系数排列 ,还是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相互转换的标准方法 ,或第一台时钟中的擒纵装置 ,或韧性铸铁犁铧 ,或地植物学与土壤学的开创 ,或皮肤与内脏的关系 ,或天花疫苗接种的发现 ,———不管你探究哪一项 ,中国总是一个接一个地位居世界第一。”农业方面 分行栽培和精细锄地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 6世纪就…  相似文献   

13.
造纸术:发明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火药:发明与运用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指南针:发明与运用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4.
百工相传和家传技艺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传播的最原始形式。随着弘学的兴起和一批科技著作的出现,从汉代以后,中国的科学传播方式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到了隋唐时代,科技教育走向成熟,科技传播方式正规化,中国科学的传播力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到明清之际,随着科举的日益兴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的传播受阻,其结果是使陈旧的生产力长期维持,无法撬动生产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形态的质变。  相似文献   

15.
【高考展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个国家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科技文化,时时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因此,科技文化史在高考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近几年高考对这一专题以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考查。今后,该专题仍会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我们在复习中与本专题相关的热点问题也应注意,比如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教育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古代科技成就,而且培育了优良的科技传统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方法论的宝库中,类比、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几种常用的逻辑方法,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尽管我们的祖先对这些方法并未赋予现称的名字,但作为方法它却是客观存在的。很多重大科学技术成就都同它们紧密相连,很多卓有贡献的学者专家都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开始于商周时期,经过秦、汉、唐、宋、明、清等封建社会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契约制度。针对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和研究,可以明晰契约制度发展的轨迹,了解经济和社会文化因素对契约制度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完善当代的合同制度。现代契约主要有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文章根据这三要素从古代契约的主体、形式的变化和内容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了解社会变迁对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花鸟画,经过历代画家共同努力,丰富了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技巧,提高了艺术表现力,强调了艺术个性,对我国近现代的中国花鸟画艺术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悼亡诗特指悼念亡妻之诗,这是历史过程中文人约定俗成的界定。中国悼亡诗传达的是一种悲情。中国的悼亡诗的意象选择带有一种极普遍的特征,即多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意象;思想内容侧重突现一个"善"字,即歌颂妻子美好的品德;悼亡诗中传递的夫妻恩爱深情多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呈现出浓厚的人伦情味。本来因袭会使文学短命,而悼亡诗得以不衰,主要是因为失妻之痛的陈情不竭。无论富贵还是贫贱,与妻的相濡以沫是失妻后的伤痛之源,也是悼亡诗不竭于诗史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李波 《职业技术》2006,(10):149-150
一、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科学技术在古代艺术设计中的日益融合,不断创造出变化无穷的器物造型。就青铜器来说,没有先进的铸造技术与艺术设计的结合,青铜器的产生是难以想象的。正是因为科学技术与古代艺术设计的紧密结合,才产生了精美的青铜器,才创造了伟大的“青铜时代”。下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