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高中语文的薄弱环节,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口语能力却并不为人所重视。对此,教师可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兴趣,创设学生口语表达情境;提高语言基本素养,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思维的应变能力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高中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
马维明 《高教论坛》2011,(11):113-115
如今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分量和力度应该加重。针对高职学生口头表达的弱点,运用口头作文进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快速思维的能力和形象表达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促进书面作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 :“在初中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说话能力。”同时强调“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 ,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也编排了“口语表达”的专题训练 ,并提出了明确要求。由此可见 ,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何等重要。但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思维敏捷、反应快速、说话到位的实用人才呢 ?我以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展示高超的说技感染学生说话。教师的说主要…  相似文献   

4.
职业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模式由训练目标、训练项目、训练途径、评价方式四个板块组成.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口语表达能力为目标,突出职业性、实践性的训练原则;训练项目确定为口头复述、口头介绍、口头说明、口头汇报等10个基本项目,并提出每一项目的特定表达框架;训练途径为开设专门课程,并将实践项目引入教学过程;评价方式以实践过程的评价代替书面考试,在成绩评定中实行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并重.  相似文献   

5.
1992年9月至1995年6月三学年里,我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训练学生表达能力,主要应抓住六方面的有机结合。一、口头与书面结合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说是写的基础,说得明白连贯,写才会清楚,有条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解字析词,造句讲读,我都要求学生想好了再说,表达时尽量清楚准确,具体流畅。然后有目的地进行书面表达。把传授知识,发展思维与表达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有机结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学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语言表达这三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言语表达是指在思维的作用下表达者将头脑中的言语信息变成口头言语的过程。一般认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是学生在口头语言表达(如说话、演讲、辩论、朗诵)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尤为重要。早在1924年叶圣陶先生《说话训练——产生与发表的总枢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的教学要追求艺术整合,这不得不让我们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了改变说写脱节状况,必须从口语交际入手,在习作教学中重视口语交际培养,探索一条把口语交际与习作整合起来的路子,使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积累习作内容,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说到写,从述到作,是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口头作文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听、说和读、写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增强必然会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小学三、四年级很重视口头作文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从简单的说话训练逐步过渡到口头作文。  相似文献   

9.
广大青少年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必须兼及“语”和“文”。也就是说,语文教师一方面要指导他们阅读文章,练习作文,训练并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一方面要指导他们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等,训练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后者显得更为重要。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形式不同,实质一致。口头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书面表达是口头表达的提高。学生通过认真细致的阅读,可以丰富词汇,熟悉句式,理解章法,学习记事、状物、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经常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不仅有助于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很有帮助。阅  相似文献   

10.
和书面作文一样 ,口头作文也是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良好的口头作文能力 (即口语交际能力 )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一、初中生口头作文必须加强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是初中作文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目前 ,初中的作文现状是 :绝大部分学生 ,甚至是语文老师都只重视书面作文而忽视口头作文。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一定要两条腿同时走路 ,才是健康的、符合素质教育的作文教学。其一 ,大纲指出 :“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 ,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有…  相似文献   

11.
重视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就教学思路而言,要注意突出一个“导”字;就口语训练而言,要注意突出一个“法”字。 课堂口语训练的大致要求是:“学会说普通话,能清楚明白地表达意思。”低年级学生要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或口述一件简单的事;中年级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  相似文献   

12.
口语表达不仅是学生生活、交际不可缺少的能力,而且在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口语表达能力既是教学训练的目的,又是训练的手段。在语文及各科教学中,教师检查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存在的疑难,让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等等,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如果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那么对各学科的学习都是一个有力的促进。正因如此,许多语文教师非常重视说话训练,并在教学实践中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说话训练方式。一、复述式复述是语文教学最基础的训练方式。这种方式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外,还可以促进学生熟习课  相似文献   

13.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早期作文起步训练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结合语文课的教学,通过转换句型、创设情景、调换角度等方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维,进行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表达主要是把交际和传播作为了重要的目的,也是思维反映在语言上的一种明显行为。这其中涉及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表达能力也展现出了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课堂教学为重要的依托,为实现学生的良好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做好准备。所以,教师从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出发,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各类语文考试只注重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而不检验口头表达能力的水平,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口头表达,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利用语文教材,积极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有效表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然而,提到口语训练,教师往往只想到"口语交际"课,而阅读教学中大量可以用来训练学生口头表  相似文献   

17.
李华田 《成才之路》2014,(28):59-59
对学生来说,口语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技能。因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口头语言是交流思想的主要形式。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口语的重要作用与日俱进,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发展中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改进教育与教学方法,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潜心研究,总结了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收效比较明显。首先,要求学生多朗读和背诵英语篇章;其次,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书面表达训练;第三,口头书面结合,促进能力同步提高;第四,要求学生通过仿写来培养写作能力;最后,规范学生写作,培养学生写作习惯。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要坚持不懈地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多读多练,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要多加鼓励和肯定,同时,还要不断地探索创新,找到更好的手段和方法,这样,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就会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由浅入深,以口语促进书面;强调时效,提高表达的意识;注重批改,把问题讲清说透"三个方面进行剖析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重点解决如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学火纲》指出:“口头丧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不容置疑,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语文教改的重要内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目前,有的国家从小学起便开设了口语课。美国有的学校把怎样学打电话列入教学内容,苏联(有些地方)的“合作教育学”也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