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现代作家通过多种途径在文学中表现音乐,如声音、结构、主题(以及将三者综合起来的意象)和语义,等等。他们的音乐化创作表明:各门艺术是可以相互影响和渗透的,文学可以成功地模仿和表现音乐,因而丰富表现技巧,创造新的文学风格和类型。  相似文献   

2.
梁宗岱是一个音乐至上论者,他强调一种音乐式的主-客、物-我契合.他所倡导的音乐化纯诗,以音乐(音韵)为主要存在形态,以声音来暗示和表现意义.他认为诗歌的音乐化手段还有韵律、平仄、双声叠韵、节奏、跨句、布局等,他所追求的文学音乐性常常并不是音乐,而只是以音乐的隐喻意义来指称语音技巧和效果以及非意识的心灵体验.  相似文献   

3.
音乐的文学性因素是通过音乐的体裁与形式、题材与内容、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在文学思潮影响下所形成的特殊音乐历史风格而体现出来的,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形成了歌剧、歌曲等;音乐的文学性内容形成了叙事曲、交响诗等;音乐中文学因素的表现又形成了特殊的音乐手法如叙事、描写等;而音乐的时代风格的演变与形成又无不受文学思潮的影响,如浪漫主义文学与象征主义诗歌等等。  相似文献   

4.
从诗歌类型角度考察,梁陈音乐类诗在主题、艺术特征、情感上有其相似性。但是陈代音乐类诗呈现出知音主题回归、家园意识增强,诗歌咏物特征减弱,情感心灵化趋向增强等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陈代文人集团特征、南北文学融合趋势以及文人心态,其后的隋唐代音乐类诗歌强化了这种变化,诗歌情感心灵化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5.
音乐文学是介于音乐与文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凡具有音乐性的文学体裁都可统称为音乐文学。音乐文学以其几千年的积淀具备了博大精深的内涵,学习音乐文学课程,可以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进行,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又增强了文学底蕴,能起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独白文学与主调音乐、复调文学与复调音乐、后现代文学与无调性音乐为例,说明了在外国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音乐的介入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美学体验。  相似文献   

7.
文学和音乐同处艺术领域,有史以来密不可分,客观亦有相通之处.音乐研究生需提高文学素养:首先,建议学校开设有关文学欣赏类的课程;其次,学生自身也要重视文学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分析了汉唐音乐传入大理白族地区的基本情况,论述了白族音乐与汉唐音乐、佛教道教音乐、周边国家音乐化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9.
敦煌偈赞文学在本质上应属于音乐文学范畴。本文试从音乐方面探寻偈赞的歌辞特点。偈赞歌辞明显的音乐特征是;这些偈赞歌辞载有"平"、"侧"、"断"、"吟"等呗赞声法的标识,具有吟唱性质;和声的加入,是齐言偈体向杂言赞辞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偈赞文辞形式的差别,应看作曲调音乐形式的变化。偈赞体的流变,即是偈赞的谣歌化和曲子化,梵音的歌调化。表明敦煌偈赞在隋唐五代兴起的俗讲、唱导的发展中不断地俗乐化。这个通俗化又是一个双向影响的过程,即胡化与华化的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0.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能否体现科学化、合理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文章从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以及高等师范院校如何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设里上的传统模式,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丈化素质、技能技巧等方面,论述开设音乐文学课程的必要性,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营造高品质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的大学.  相似文献   

11.
音乐与文学相互融合的艺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艺术形式的相互联系与发展中,音乐与文学的关系无疑是最为密切与繁复的,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音乐与文学紧密联系、交叉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声乐作品是音乐与诗歌情投意合的结果,而标题器乐作品中,文学性的标题又直接概括或间接隐含了乐曲所要表现的思想境界与艺术内涵。它们是音乐与文学相互融合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学与音乐本是同根生成,正如书画同源,古今中外的艺术史实表明,音乐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音乐,学应该是具有音乐性的学,音乐也应该是具有学性的音乐,二分离便都不是艺术,因此,我们要求诗人作家们应该通晓音律,音乐工作也应该具备扎实的学功底,做到以养艺。  相似文献   

13.
“礼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瞽矇”,精通各种音乐,熟知各种祭祀礼仪,他们在上古礼乐文明诸多的活动中表现突出,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对礼乐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通过对古代音乐文献相关记载的梳理,可以发现瞽矇与音乐的渊源:他们是古代乐官的一类,地位很高,在礼乐活动当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政治教化、历史传承、音乐教育等多方面承担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4.
音乐与文学这两种古老的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首先在文学领域内兴起,浪漫主义文学家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对内心世界的刻画,对个人感情的抒发,对个性自由的渴望,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民谣与民间传说的兴趣等特点,无一不影响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并且在浪漫主义音乐家的音乐创作和音乐风格中获得体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浪漫主义音乐产生的根源谈起,探索了标题音乐的产生、发展及其创作特征。认为:标题音乐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文学紧密结合的反映和产物,它呼唤音乐应贴近生活,可被理解,可供交流。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music softwar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ffordable and widely adopted in today’s classrooms, concerns have been raised about a lack of consideration for users’ needs during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This paper examines intra- and inter-sectoral communication pertaining to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music education to shed light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al affordances for music software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music software developers (n = 3) and music teachers (n = 15) are used to gain insights into how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al affordances of music softwar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fill a gap in the literature by detailing the knowledge exchange required to effectively develop music education software. Improving the synergy between the knowledge base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music education could enhance novel educational affordances, providing music teacher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develop new, pedagogically sound mus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7.
音乐与文学历来是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文学与音乐共生同源;在发展过程中音乐作品中蕴含着文学的因子,文学作品中渗透着的音乐的因素;诗与音乐的结合形成诗歌,戏剧与音乐结合形成歌剧,散文与音乐形成音乐散文,小说与音乐结合形成音乐小说,这些艺术形式的出现,更加体现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携手并进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这里通过对魏晋时期乐论、音乐学作品及相关史料的解读与分析,阐述了音乐对学发展的影响。魏晋时期音乐与学的交互影响,不仅共同规约了时代审美风尚,同时还影响了学理论和诗风格的转变。对学而言.此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乐器和音乐进入当时人们的审美视野,成为学创作的题材。同时,受音乐的启发.诗创作的情感风格也由“雅”、“正”转而为“悲”、“艳”。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感知的抽象,音乐是感受的抽象,其情感的互通性,使得二者往往相互依存。应从中国音乐中的文学入手,从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声乐作品内涵的阐释与解读等方面探究音乐与文学的联系,加强音乐与文学的互动互补,增强音乐爱好者的人文修养,以便更准确地诠释和演绎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