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当代新闻史的缺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90年代 ,中国当代新闻史研究被提到日程上并掀起了小小的高潮 ,其标志是若干部专著的问世 ,如1992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方汉奇和陈业劭主编的《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张涛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 ,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方汉奇主编、宁树藩和陈业劭副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三卷 ) ,1997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丛书”之一种的《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 (两卷 ) ,1998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白润生编著的《中国新闻通史纲要》等。这还不是全部 ,但相信这几部著…  相似文献   

2.
郭镇之在《浅议当代新闻史研究》一文中说:历史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告一段落,都可以说,历史已经相对稳定,具备了进行整体研究的资料。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相似文献   

3.
郭镇之在《浅议当代新闻史研究》一文中说:历史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告一段落,都可以说,历史已经相对稳定,具备了进行整体研究的资料。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变动尚在继续一时不易进行总结的话,  相似文献   

4.
霍福红 《青年记者》2012,(18):106-107
我国学者对新闻史的研究大多是根据历史学的年代划分进行断代史的逐期研究的.中国的新闻事业有1200年以上的历史,而新闻史的研究则只有不到100年的历史.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附在《上海闲话》一书内出版的姚公鹤的《上海报纸小史》是我国最早的地方报刊史著作;1924年在美国纽约用英文出版的王英斌的《中国报刊的兴起》是我国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报业发展过程的新闻史著作;1927年9月在上海出版的蒋国珍的《中国新闻发达史》,是我国第一本通史型的新闻史著作;而同年11月在上海出版的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则代表了上个世纪上半叶的新闻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曾多次再版并有外文译本,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孟庆鸿 《新闻记者》2002,3(1):54-57
我在2001年第9期《新闻记者》上读到白子超先生的《中国当代新闻史的缺憾》(以下简称《缺憾》)一文 ,文章指出了近20年中国当代新闻史撰写中的一些缺失。在缺少争鸣与探讨的新闻界 ,这样的文章很少读到 ,我仔细拜读 ,收益颇多 ,但对于文中的观点并不完全同意 ,下面逐一论述。晚报的客观历史地位《缺憾》一文主要是以晚报作为个案剖析中国当代新闻史研究中的不足的 ,认为在当代新闻史的研究中对晚报的研究不够 ,在著述时应增加相应篇幅。我也认为对晚报的研究应予重视 ,但重视到什么程度 ,则有异议。在建国以来形成的新闻体制中 ,新…  相似文献   

6.
周军 《新闻实践》2012,(1):75-76
由浙江大学张梦新教授等撰著的《杭州新闻史》近日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继2009年编就《杭州新闻百年史纲》之后,又一部从古到今全景式展示杭州新闻史的力作。  相似文献   

7.
一笔者曾在一篇论及新闻史研究的文章中,借用布洛赫的名著《为历史学辩护》的开篇之句,提出新闻史有什么用的问题,意在引起高人的关注。本文重提旧话,当然不敢奢望此一问题的完满解决,而仅仅是想通过揭示新闻史的当代性,为新闻史的意义提供一新的思路,使之能在不容置疑的根基上安身立命。无需讳言,新闻史最常遭遇的法难就是有什么用,除去纯学术的意义之外。倘言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那么新闻史的合理之处在什么地方呢?以往人们对此的解答虽然各有千秋,但大抵不脱“鉴往知今”的思路。也就是说,新闻史的意义体现在前事不忘后事…  相似文献   

8.
黄俭 《新闻记者》2002,(8):44-45
《上海当代新闻史》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研究员马光仁继《上海新闻史》出版4年之后的又一部新闻史著作 ,62万字 ,2001年10月仍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新闻界前辈王维在为该书所写的序是这样夸他的 :“当代人写当代史难 ,写当代的新闻史更难。……马光仁同志在主编《上海新闻史》之后 ,抓住思想越来越解放的大好机遇 ,奋勇前进 ,历时四年 ,做了大量工作 ,克服了许多困难 ,终于完成了《上海当代新闻史》的编撰任务。”1996年 ,他的第一本79万字的《上海新闻史》(1850~1949)一出版 ,就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注意 ,全国…  相似文献   

9.
马光仁主编的《上海新闻史》,1996年11月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1章83节,79万字,是一部有分量、有水平、有价值的地方新闻史专著。 一、勤于搜材,填补空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资料室藏有以上海新闻学会名义于1928年出版的张静庐所著《中国的新闻纸》与《中国的新闻记者》,还有1940年以上海新闻学会名义出版的几本《新闻学报》杂志。过去一直弄不清这两个上海新闻学会是何性质,何时创立?本书作者勤于搜材,查阅了全套《申报》终于弄清第一个上海新闻学会成立于1925年10月2日,是远东通讯社在长期举办“新闻学演讲会”的基础上成立的,是上海最早的群众性新闻学研究团体。第二个上海新闻学会,是1937年7月上海新闻界人士创办的,由于“八·一三”抗战爆发,没有正式召开过成立大会。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又是中国与远东的新闻中心,本书作者还根据《申报》上的材料,填补空白,写出了上  相似文献   

10.
一部中国新闻史是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 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始于1905年,这一年在内蒙古创办了蒙汉合璧的《婴报》。之后,在1907年藏汉两种文字的《西藏白话报》创刊。继之又在我国东北地区出版朝鲜文报刊《月报》,在辛亥革命时期,汉、维、蒙、满文字的新疆《伊犁白话报》又相继出刊。我国少数民族报人的办报活动,还要提前到1902年满族报人英敛之办《大公报》之时。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尤其是后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受到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制约,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发展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中国新闻社会史》的初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推出,随后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修订版.十年之后再看,李彬教授试图激活当代感,并借此重新想象新闻史的学术抱负,仍然值得回味.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当代新闻史研究被提到日程上并掀起了小小的高潮,其标志是若干部专著的问世。 多数著作在媒体研究中较多研究了报纸,较少研究广播、电视、刊物,或者说,史实的叙述、经验的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1月5日晚,胡道静先生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91岁。他的离世是历史学界、科技史学界和文献学界的损失,也是新闻学界的损失。在当代,胡道静先生是以在科技史领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而蜚声中外,并于1981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科学史研究院会议上被推选为通讯院士。其实远在20世纪30年代,胡道静先生就以在新闻领域中的成就而备受瞩目。他是最早研究中国新闻史的学者之一,同时,又以自身的新闻活动,为上海新闻史乃至中国新闻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章。满门报人受熏陶胡道静先生是安徽泾县人。泾县胡氏为一方望族,世代为书香门第,出过不少颇有影…  相似文献   

14.
"新新闻史":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一点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彬 《新闻大学》2007,(1):39-43
为了摆脱新闻史研究的尴尬处境,可以借鉴“新史学”的路径,探求一种“新新闻史”。所谓新新闻史,就是立足当下,面向历史,以社会史的范式和叙事学的方法,综合考察并书写新闻传播的历史衍变与现实关联,使新闻史研究的轴心从思古幽情的畴昔转向生机盎然的当下,从而使新闻史成为当代新闻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和专业认同的命脉,成为影响现实、左右实践、推动学术的一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一书仅三十万字,描述的也只是《深圳特区报》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但它的很多编写原则与技巧却能给时下的新闻史研究以很大的启发:著史者不可贪大求全,而应精选研究对象;挖掘新史料与引进新方法对历史研究同样重要;写作当代新闻史尤其要重视立论公允;提高新闻史的科学性、严谨性,不应以牺牲可读性为代价.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抗战时期上海“孤岛”沦陷五十周年之际,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文汇报社报史室、上海新闻志编委会联合举行了“抗战时期上海新闻史学术研讨会”。到会者除一部分对上海新闻史研究有素的专家学者之外,还有一些抗战时期在沪从事新闻文化工作、现居上海地区的老新闻工作者。研讨会共收到论文和回忆录20余篇。与会者本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围绕抗战时期上海史这一专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在研讨会上,除对整个抗战时期上海新闻界的主要报刊、人物、  相似文献   

17.
海外华文新闻史———未曾穷尽的研究课题———《海外华文新闻史研究》序□方汉奇王士谷著《海外华文新闻史研究》一书即将付梓。这是作者继主编完成一百万字的《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之后整理出的一本论文汇编。内容有关于海外华文报刊宏观的或微观的论述,也...  相似文献   

18.
吴静 《新闻世界》2012,(5):223-224
当代中国新闻史应以“本体意识”为学科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它要求以新闻业的发展变化为主线来考察新闻现象并揭示其内在规律。本文以刘家林新著《新中国新闻传播60年长编(1949—2009)》为例,剖析“本体意识”在建构当代中国新闻史中应体现在研究立场、思路框架、个案分析和历史评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汉译新闻史著作《泰西新报源流表》,在松本君平《新闻学》汉译本出版之前的1898年已经刊行;1903-1904年间,坊间还可以见到《报章源流》一书。这两部译作与松本君平的《新闻学》和休曼的《应用新闻学》一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了对中国人的历史、理论和应用新闻学的最初的启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新闻学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没有55个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和办报活动历史的新闻史就不可能是一部完整的、科学的、系统而全面的史学著作。总结和归纳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及其新闻工作者对中国历史新闻学的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