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著名的小说家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并且观察到的东西一定要随时做好记录,以备写作之需……”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看到一点就要写下一点。”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并且做好随身记录。而日记正是记录写作素材的妙法。  相似文献   

2.
这里说的看,指的是观察;想,是指思考。什么是观察?鲁迅先生说过:“要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多看看。”鲁迅先生所说的“留心”、“多看看”就是观察。什么是思考呢?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吧。观察和思考是写作的重要技巧之一,如果观察不细致,思考不到家,文章就会千人一面,失去特色。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说过:“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天才。”但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人丁肇中又说过:“兴趣比天才更重要。”天才的秘密在于强烈的兴趣、爱好及由此产生的无限热情,兴趣是勤奋的动力。所以要培养儿童“写”的兴趣,首先要从“说”开始,“说”是“写”的先导。《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先“说”后“写”,是训练遣词造句的基本功。每天从“说一句话”慢慢过渡到“写一句话”到三两句甚至一段话的语言实践训练,最后到完整地写出一篇文章。让学生渐渐从中领悟一些名词术语的意思,大脑内存不断积累一些好词好句,让感知由抽象到具体,并领会其要领,为以后写话提供丰富题材。或者适当进行一些观察写话的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孩子观察,看一看,说一说,再写一写,这是训练写话的极好形式,也是发展观察力、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思维与语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为了什么而观察,学生往往处在被动地位,谈不上所思所感。因此,教师除了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激发观察兴趣,变“要我观察”为“我要观察”。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材料才会越来越丰富,观察能力也才会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5.
乌龟生蛋     
今天上午,我家养的那只乌龟在盆子里爬来爬去,一刻也不肯停下来。奶奶说:“乌龟今天肯定是要生蛋了,前两次乌龟生蛋的时候就是像现在这样爬个不停。”我说:“那我今天一定要仔细观察它是怎么生蛋的,我还从来没有看见过乌龟生蛋呢。”  相似文献   

6.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鲁迅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叮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那么我们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作文不具体”是小学生作文中常见的毛病。这是为什么呢?宋朝大诗人陆游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你真的想学诗,必须在诗外下功夫。作文要具体,首先也要在“文外”下功夫。有的小朋友平时不留心周围的人和事,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抓不住事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写,无从下笔”,或者干脆抄袭,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不会观察。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在写作教学中,要避免学生“闭门造车,低头写作文”,要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  相似文献   

9.
唐晓晖 《辽宁教育》2011,(12):40-4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观察是习作能力培养的第一环。鲁迅先生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尽管《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的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的提出为学生写作减少了束缚,但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还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向生活要素材。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他又说:“作者的社会阅历不深,观察不够,那也是无法创造出伟大的艺术品来的。”可见,观察是创作第一位的基本功。文学创作是这样,学生作文何尝不是这样?不管是创作也好,作文也好,写文章都要反映生活,表现生活,为此,就必须认识生活,掌握和积累来自生活的材料,而这首先和基本的就要靠观察。  相似文献   

11.
专项训练 [树立一个思想] 闻一多说过:“写作的问题便是一个做人的问题。”教书要育人,作文也要育人。该专项训练就是要像茅盾先生说的那样让学生懂得“有价值的作品一定不能从‘想象’的题材中产生,必须是产自生活本身”,“‘生活’固然要紧,而一个真能观察、分析、综合、体验的,好好地武装过的头脑,却尤其要紧。”一篇好作品应有鲜明的中心主题,这中心哪里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用“武装过的头脑”对从生活中获取的材料进行提炼得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要让学生作文时能够“写得出”,从而去逐渐“写得好”,我感到培养学生“生活感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培养学生自觉的实践“生活感受能力”。学生的作文虽然不是创作,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学习“创作”本领。因此,“生活是源泉”对作文来说,同样是重要的,是学好作文需要解决的“根本”性的问题。教师尽管反复讲过要“热爱生活”、注意“观察”之  相似文献   

13.
我长大了     
今天早上,妈妈说要送我到学校。我说:“不用!今天我要自己上学去。”妈妈说:“那你过马路要当心。”我说:“过马路我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走斑马线;第二种是跟大人一块走。”妈妈说我真能干,然后就让我自己一个人上学去了。  相似文献   

14.
绿鸟     
一天,一个人看见树上有一只绿色的鸟,这只鸟在欢快地歌唱。这个人说:“我要把这只鸟带回家,我很喜欢它。”出乎意料的是,这只鸟跟着他说:“我要把这只鸟带回家,我很喜欢它。”这个人大喜,说:“但是,记住,你是鸟,我是人,我要把你带回家。”鸟说:“但是,记住,你是鸟,我是人,我要把你带回家。”这个人来了兴趣:“你说我说过的话,你不能说其他的话吗?”鸟跟着说:“你说我说过的话,你不能说其他的话吗?”“真没劲,你只能学着别人说话。”这个人说。“真没劲,你只能学着别人说话。”鸟说。这个人开始生气了:“我从不跟着别人学。如果你只能学我,就…  相似文献   

15.
[教材原题]1、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跟同学们交流交流。2、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你们打算怎么过?讨论讨论,然后把想法告诉老师。[思路提示]“六·一”儿童节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关于“六·一”儿童节,可说的话太多了。这次说写文题的第一小题是让你回忆一下在幼儿园中怎么过的“六·一”儿童节,是让你回忆一件快乐往事。第二小题是让你出主意,怎么过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是让你说说自己对一件将要做的事的打算。说过去的事,要靠回忆,当时怎么过的“六·一”,就怎么说,很容易。说未来要做的事,要…  相似文献   

16.
廖祖杰 《小学生》2010,(7):26-26
世界著名科学家欧拉说过:“学问需要观察,更需要实验。”物理学是由物理实验和物理理论两部分组成的,因此,要想搞好物理教学就必须先搞好物理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写,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不会观察。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在写作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增强写作的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生活性。这就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要相信学生     
某老师教《燕子》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燕子在水面飞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尾尖沾水?”教师回答说:“燕子要吃水面上的飞虫、水中的小鱼虾,先用尾巴沾水缓冲一下,否则燕子就会因惯性一头栽进水里。……”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个学生便站起来说:“这话不对。我在乡下观察过,燕子主要吃飞虫,不吃水中的小虾。”老师当即表扬了这个同学,说他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不盲从老师,并说明自己也没实地观察过,表示课后一定去查考资料,搞清楚这个问题。观此情景,我不禁想起了唐朝韩愈说过的一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提倡教学相长,是颇有些辩证观点的。一般说来,老师的知识面要比学生宽一些,但由于经历、环境、兴趣、爱好的不同,在某一  相似文献   

19.
1.整个低段有目标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要有内容,语句要完整、连贯”。大纲对二年级的要求是:“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认真思考。”“继续学习说普通话。看图或观察事物以后,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完整的语句回答问题。”“当众说话,做到语句完整,有礼貌。”“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能写留言条。学写简单的日记。”这些就是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习惯就应该从小培养。学前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期。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