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佛教文化中的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佛教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化,神界中的绝大多数尊位都被男性神祗抢占了,除了由男而女的观音菩萨外,为女神留下的只是几个边缘化的位置。尼姑是佛教化中一个重要的人因素,她们通过献身佛教,为佛教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僧尼制度中,尼姑地位不如和尚,佛教伦理中的男女关系是一种男尊女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鉴真探三亚佛教文化源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三亚佛教文化从鉴真开始"的观点提出质疑.因为鉴真之前,三亚已经有佛寺,存在从大陆内地向三亚传播佛教文化的可能性;又因为三亚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佛教文化传播到三亚的概率极大.而神奇的吉贝与南传佛像传播路线,更为探寻佛教传入三亚的最早时间,提供了新的令人振奋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王致兵 《教师》2010,(12):127-128
本文对“三亚佛教文化从鉴真开始”的观点提出质疑。因为鉴真之前,三亚已经有佛寺,存在从大陆内地向三亚传播佛教文化的可能性;又因为三亚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佛教文化传播到三亚的概率极大。而神奇的吉贝与南传佛像传播路线,更为探寻佛教传入三亚的最早时间.提供了新的令人振奋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大都认为中国佛教发展到宋代就开始转向衰落了,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社会经济化的发展,宋代佛教经过自我调适,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有其自身的标志和特点。“衰落”论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佛教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时期中国史学迎来了多途发展的阶段,突出表现即为传统史学之外的杂史极为发达,佛教史学居其一。此一时期佛教在中国扎根生长,与此相生的是佛教史学的大发展。佛教史家僧俗皆有,佛教史籍大量涌现,佛教史观兼具追求宗教信仰和史家如实著述的二重性,佛教史学承前启后。南北朝时的佛教史学同样兼具宗教功能和史学功能,对于该时期的佛教史学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地主封建制发展较为曲折的时期。奴隶制在这一时期得到突出发展。究其原因,除了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以及徭役、兵役的繁重为奴录制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充沛的来源外,佛教的广泛传播和寺院经济势力的崛起,也是促成南北朝时期奴隶制迅速发展的重要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所表现的是道教全真道的教义,其中所有的佛教故事、人物、境界等都与道教全真道有关,都是道化了的佛教.只有从全真道的角度,才能全面完整地认识和把握<西游记>.<西游记>的作者并不是"不懂佛学","没看过佛经",而是有意站在全真教的角度合一三教,独标文化.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所表现的是道教全真道的教义 ,其中所有的佛教故事、人物、境界等都与道教全真道有关 ,都是道化了的佛教。只有从全真道的角度 ,才能全面完整地认识和把握《西游记》。《西游记》的作者并不是“不懂佛学” ,“没看过佛经” ,而是有意站在全真教的角度合一三教 ,独标文化  相似文献   

10.
九华山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历经千年传承,已然成为一种特定的九华山文化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也同时影响着九华山佛教音乐的传承。九华山佛教音乐作为汉传佛教音乐的一种,被应用于各种宗教仪式中,随着时间的积淀,其对民俗文化和传统音乐开始渗透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文章就九华山佛教文化形成的背景与各种音乐形式展开调查分析,试图在佛教文化的视域下探究其音乐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汉魏西晋北魏时期,洛阳作为都城,人文荟萃。当地除了盛行一般的歌舞,还盛行百戏。百戏指杂技、魔术、武术、游戏之类,又称为散乐。这些活动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以及审美愉悦功能。  相似文献   

12.
费泳 《家教指南》2004,(2):43-47
佛教造像在北方丝路古道由西向东的传播,在5世纪中期出现式微.其后北朝发生的两次佛教造像风格转变均源自南朝,本文就这一现象引发对同期域外造像传入格局的考证,得出南方海路的兴起是导致北朝造像南式化及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传播格局转变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东晋南北朝时期, 分裂对立的南北王朝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佛教交往。许多僧人跨越南北国界, 到对方政权地区驻锡、取经, 传经、游方观听、寻师访道、授戒收徒。各国统治者也争相礼敬交通他国高僧。每当某国法事兴盛之时,都有大量对方僧人移居于此。而在北方的几次动乱和法难中,又有大批僧人逃往南方。南北之间僧众和书信往返不断, 动静相闻。因此到了南北朝后期, 南北佛教教义出现了一体化趋势。南北之间密切的佛教交流, 维系了双方共同的意识形态, 为隋朝统一奠定了深厚的文化背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考证、对比研究等方法 ,对日本佛教文化的传入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认为佛教在日本社会历史环境的漫长流传和发展中已演变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日本佛教在这一过程中 ,迎合社会的需要 ,积极吸收世俗社会通行的道德准则 ,推动了入世程度的逐层加深 ,并促使及时反映现实社会要求的佛教新宗派产生和流传 ,对日本社会的历史、文化、政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佛教文化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文化因其强大的信仰力量、独特的价值观、唯美的艺术性、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与现代理念相一致的生态观吸引了众多游人前往朝觐、观光、修学和游憩.但在发展佛教旅游时必须处理好旅游与佛教活动的协调性、开发广度和深度的平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活动的参与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探讨上座部佛教文化在泰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主要从政治与教育、语言文字与文学、音乐舞蹈与建筑艺术三方面论证上座部佛教文化是泰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  相似文献   

17.
论沈从文与佛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的“心性论”为他思考“人”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使他掌握了认识人类自身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反视内心,从而体现出他对人类生命本质认识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云南边地佛教兴盛,大理白族地区的汉地佛教寺院经济、中甸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经济、西双版纳地区的南传佛教寺院经济均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派的情况下,形成了不同类型、具有显著民族宗派特色的佛教寺院经济。直到今天,它还广泛、深刻地影响到云南少数民族佛教信徒的经济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9.
南北朝时期中国史学迎来了多途发展的阶段,突出表现即为传统史学之外的杂史极为发达,佛教史学居其一。此一时期佛教在中国扎根生长,与此相生的是佛教史学的大发展。佛教史家僧俗皆有,佛教史籍大量涌现,佛教史观兼具追求宗教信仰和史家如实著述的二重性,佛教史学承前启后。南北朝时的佛教史学同样兼具宗教功能和史学功能,对于该时期的佛教史学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20.
乌江中下游地区是毗邻黔渝湘鄂等省市交接地带,是我国和谐文化建设的典型区域之一。晚明时期,该地域佛教文化与阳明文化和谐共处并互动发展传播,一是因为二者有着快速传播的共同文化生境;二是由于阳明心学的产生发展与佛教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当前,乌江中下游地区地域文化的科学发展,必须有力推进包括佛教文化、阳明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因子的互动,坚持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走多元一体的和谐文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