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学习》2005,(12):21-21
公孙龙是战国时名家的代表人物,他最有名的名辩命题是“白马非马”论。他说:“马是指马的形状,白是指马的颜色,颜色既然不等于形状,所以白马也就不等于马。”他怕别人还不明白,又举例说:“‘买马’,当然买什么马都可以,不拘黄马、黑马。‘买白马’,那就不同了,非买白马不可,可见白马非马。”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是白马之非马,审矣。———《公孙龙子·白马论》“白马非马”  相似文献   

2.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主要基于三点理由:在认识论方面,他认识到事物是由属性组成的,而事物的属性是相互分离的。这种事物属性的分离在语言方面直接产生了语言意义的划分,产生了意义和指称,在语用上就有了区分客体词和概念词两个概念。认识论即思维和语言逻辑是建立在本体论基础上的。在本体论方面,他把世界划分为二元,并强调了共相世界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吴姝  朱正校 《湖北教育》2003,(22):61-61
笔者从事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经常有老师反映:某某学生太调皮了,没法教;某某学生屡教不改,是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羹;某某学生不可救药,朽木不可雕。对那些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老师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处理这类“问题学生”的办法一般是讽刺、指责,甚至打骂,或者就是将其打入“冷宫”,不予理睬,放任自流。 听到老师的诉苦,笔者不由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要善待“自主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其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转变.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这一转变过程,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养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白马非马”这个著名命题是战国时代的公孙龙子提出来的①。它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诡辩论的命题而遭到反驳和否定。例如韩非等人就曾提出“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②这一相反的命题来加以反驳。在后来的一些逻辑学著作中也都把它作为诡辩论来看待。我觉得把“白马非马”这一命题完全看做是诡辩论而加以全盘否定是不妥当的。现仅从形式逻辑的角度谈一点粗浅的看法。“白马非马”这一命题,在认识同类事物本质属性方面是深刻的。我们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对个别的、具体的对象的认识总是比较容易的、肤浅的(就认识的阶段性而言),因此,人类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就不能停留在这个阶段上,而必须进一步认识到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相似文献   

6.
“白马非马”是由战国时期宋国辩士儿说首先提出,经过公孙龙大力倡说和充分论证,由此名扬天下的一个命题。对这个命题,当时就出现过极力加以反对的墨家学派,自先秦以来仍不断遭人非议,至今还有不少人以“白马不是马”或“白马不属于马”的错误解释,将其简单地斥责为违反常识、违反逻辑的诡辩。如现代历史学家杨荣国在其《中国古代思想史》一书中对这个命题议论说:  相似文献   

7.
“白马非马”不是诡辩李其祥战国时期,公孙龙写了一篇《白马论》,以问答的形式反复论证“白马非马”。从那个时候起,两千多年来,“白马非马”是不是诡辩,一直争论不休。许多人认为“白马非马”是诡辩。实际上,公孙龙提出的“马白非马”并不是诡辩。在现实生活中,指...  相似文献   

8.
王超 《青年教师》2007,(9):11-12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的迸发……这些"精彩的故事"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而我们所容易忽略的是另一种"精彩"——"错误",也必定会伴随着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先秦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论,古代的人们就认为是“言意相离”、“言心相离”,非难他。现在,有人认为他是以诡辩论手段割裂了“个性”与“共性”的联系,批判他;也有人认为他严密地论证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肯定他。我认为,不管公孙龙论述“白马非马”的主观目的是什么,但“白马非马”论客观上说明了“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问题,其论证也有漏洞之处。  相似文献   

10.
读了随笔《请善待聋生的谎言》,很好。善待就是尊重与关爱,善待就是教育与宽容。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善待“越轨”聋生,乐施理性管理。我在校学生工作处曾处理过这样一件事:  相似文献   

11.
课改,明确提出要努力为学习者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与氛围,以唤醒、激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习者在主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鹰潭铁路第二小学的教师们积极应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开放课堂做起,努力把课堂教学立足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历史地看待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其中不仅仅有着谎谬和诡诈,在整个论辩过程中,也有着丰富的逻辑内涵,从主观和客观止创造了巨大的思维财富。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待问”。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质疑提问,培养学生“善问”的习惯。因为“疑”是思之始,是学之端。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待问” 该如何做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认真备课.认真备课的前提,还表现在老师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往往是学生的"奇思妙想")尽可能地有预设,并能轻松应对.文章通过教学实例说明了老师在教学中要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16.
王威 《教师》2012,(22):20-20
"体育差生"这个名词在我们体育教学中一直沿用,那什么样的学生称为"体育差生"?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我认为:是指在体育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方面不符合老师的标准而被鉴定为体育学习方面的差生。这是一种定性的评价,也是一种等级的划分。  相似文献   

17.
现行高中哲学教科书在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时,引用了“白马非马”一例。对这个论断,教科书中提出异议,认为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是没有看到白马和马之间的联系,所以是错误的。近读《公孙龙子》等文,觉得这样的引用有欠妥之处,因为: 一、“白马非马”是战国时代名辩学派的命题,也  相似文献   

18.
要善待大脑     
开心果姐姐:这些天开始总复习,大脑一紧张,吃不好,睡不好,记忆力下降。我多想知道:如何保护好大脑?俞明  相似文献   

19.
要善待学生     
我第一次接任小学一年级,孩子们的习惯之差是完全在我意料之外,有个小男孩尤其严重.我多次教育他,可过一会儿他又忘了.我又生气又懊恼地对他说:“瞧你那副样子!“.晚上,我去家访.小男孩的妈妈告诉我孩子回到家后在镜子前照了很久,问:“妈妈,我长得丑吗?“母亲说:“不,你很漂亮.“小男孩说:“为什么老师对我说:‘瞧你那副样子?‘“听了这话,我心里咯噔一下,把准备好的数落孩子一大堆缺点的话变成了“是的,你的孩子很漂亮!“.……  相似文献   

20.
白马非马     
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则诡辩.牧马人对学者说:“我的这匹白马是世界上真正的马!”学者摇了摇头:“你的这匹白马根本就不是马!”牧马人以为学者在开玩笑:“你说我的白马不是马,难道是头牛?”学者答:“白马非牛是对的,白马即马却错了.”牧马人问:“那是为什么呢?”学者反问道:“如果你的这匹白马也称马,那么天下的马称什么?”牧马人陷入了极大的困惑.同学们,你听清楚了没有,牧马人与学者辩论的焦点在哪里?——高中数学第1讲可从这则诡辩讲起:牧马人所说的马是“马的个体(元素)”,而学者所说的马是“马的群体(集合)”.白马非马@万尔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