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从知识的输出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等传统的角色定位束缚中走出来,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重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角色:由原来的课程复制者转换为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换为“跨学科型”教师。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终身学习”、“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从知识的输出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等传统的角色定位束缚中走出来,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重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角色:由原来的课程复制者转换为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换为“跨学科型”教师。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终身学习”、“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教育革新》2005,(4):25-26
新课程针对我国教育存在弊端:“知识本位”——“教师权威”——“精英教导”,提出了明确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是检验新课程的唯一标准。而“教师角色的转换”是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学生观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者,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尽快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如何做好这项具有一定开创意义的工作呢?根据一些专家研究的成果,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在“扬弃”传统班主任工作思维与方法的同时,至少应完成以下几种观念及行为的转变。一、由传统班级管理中只喜欢学习上进的“优等生”向新课程理念下喜爱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转变。在新课程理念下,做好班主任工作,教师要相…  相似文献   

5.
课改新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为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让传统的教师角色发生变化,并且适应新的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同时,由“蜡烛”向“果树”转变,由“园丁”向“人生的指路人”转变。给学生创造了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学生观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者,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必须尽快走出传统教育思想的误区,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如何做好这项具有一定开创意义的工作?根据一些专家研究的成果,新课程观念下的班主任工作在“扬弃”传统班主任工作思维与方法的同时,至少应完成以下几种观念及行为的转变。一、由传统班级管理中只喜欢学习上进的“优等生”向新课程理念下热爱班级中的“每个学生”转变。在新课程理念下,做好班主任工作,教师…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它是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素质提高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的一场全面改革。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放者和建设者。这就决定了校本教研不能仅仅停留在重视教师显性技能训练和提高这一层面上,而是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新的校本教研模式,帮助教师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学习、更新与适应,让教师与新课程—起成长。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的身份认同在课程、教学、教师与同事的关系以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层面必将发生一些转变。即教师要从官定的课程执行者向“生本”的课程设计者和共同开发者转变;教师要从以往的“高高在上者”向“共同遭遇者”转变,对学生实施“对话教学”;教师的群体文化要从“马赛克文化”向团结、互助和合作文化转变;教师要从“代理家长”,与家长缺乏合作向吸引家长参与,与家长共同管理学生转变。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一、教师须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必然要充当起促进学生学习的角色。所以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首先需要转换的一个角色就是: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0.
一、“扶”与“放”结合。转换师生角色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最关键的是师生角色的转换。陶行知先生曾说:“好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从传统课堂教学的“主演”变为“导演”,变“灌输”为“引导”“点拨提升”,所以教师要明确目标,指导方法,点拨思想。正如朱熹所说“师友之功,贵在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历史知识的掌握者、历史课堂的活动者、情感价值观的体验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专业化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论样态与基本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课程的理论样态是对课程存在形式的一种理性描述。它不仅反映着特定的社会理念,更从本质上决定着课程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传统教育下产生并广泛应用至今的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线性单向课程,在新的世纪里应完成课程样态转换。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应由以专业教育为主线转向以课程为中心;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应由学年学分制转向学分制;课程样态应由线性单向转变为现代教育理念下以服务学生为主旨的网状有向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2.
"教师创生课程"这一命题意在阐释教师与课程的内在关系。它主张教师在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都应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并自觉主动地变革课程的各要素,以达到促进课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课程论意义,它将带来课程领域的三大转向:课程观念由单一、封闭、静止转向多元、开放和动态建构;教师的课程角色由忠实执行者转向反思性建构者;课程运作的价值取向由追求技术理性转向追求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当代教育重视人的发展,实现“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特征体现在以生为本、教师智慧、开放多元和创造性教学等方面,在建构上强调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学习氛围、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等。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挑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现、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二是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三是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成为研究和课程的建设、开发。  相似文献   

15.
李婷婷 《海外英语》2012,(10):105-106,130
Curriculum design is an aspect of education profession which focuses on developing curricula for students.Educators will take many factors in consideration when design a curriculum.In practical teaching,teacher as decision makers to design an appropriate curricu lum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whole teaching and learning.Many classroom teachers are working with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ability,and they need to be able to adjust the curriculum to keep all of the students engaged and learning.It may also be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pace of a curriculum to deal with problems as they arise.The essay analyse five parts in designing the curriculum as a teacher decision maker and get a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whole analysis course.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应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促进学生的发展;将新的理念运用于课堂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This qualitativ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eacher curriculum approaches and the strategies attached to each approach because they influence the taught curriculum,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student learning. The study was therefore grounded in teache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eacher development, student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change and constructivism. To address this study's qualitative and exploratory purposes, it made use of the qualitative paradigm at the levels of ontology (multiple curriculum realities), epistemology (interaction with rather than detachment from respondents) and methodology (using idiographic methodology and instruments). In line with the qualitative paradigm, it used qualitative case-study (method), general interviews, pre/post-lesson interviews, group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in addition to grounded theory (data analysis approach) to meet the research purposes. Working with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teachers and mixed-nationality college students, the study reached a teacher curriculum approach classification comprising curriculum-transmission, curriculum-development and curriculum-making. It recommended alternatives for teacher, student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teacher training.  相似文献   

18.
19.
龚雪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2):103-105,121
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为崭新的学习方式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教师层面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拓展,教师教学手段的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学校层面主要体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新的课程设置,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