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报告文学真实性问题的讨论,几乎是伴随报告文学的发展过程而没有停止过,但人们往往只注意探讨报告文学真实性所包含和所能达到的绝对程度,而很少注意探讨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相对程度①,故而使得许多有关真实性问题的讨论之后仍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其实,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是脆弱的,有限的,相对的,“在报告文学中没有绝对的真实。”报告文学真实性理论的迷们,首先来自对真实性内涵的正确理解程度。我国颇具权威的《辞海》对真实性的解释是:真实性指的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只有当“作家、艺…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报告文学与其它文学样式有着完全不同的创作原则。真实性原则,决定了报告文学必须恪守真实,不允许虚构;现实主义原则要求它直面现实,贴近生活;理性原则刚要显示作家的思想、观念、见解、判断,给读者提供某种认识;文学性原则则可运用除了虚构以外的其他文学手法,显示强烈的文学性。本文对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创作原则作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报告文学已经成为文学中引人注目的一大部类,然而在研究文学的创作方法的大量论文中,专门研究报告文学创作方法的文章却并不多见。有不少强调报告文学真实性原则的文章,顺笔提到了必须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有的文章则强调运用两结合创作方法,认为如果坚持严格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就会取消了报告文学。究竟创作方法同报告文学创作的关系怎样?有些什么独特的要求?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文艺创作中的“典型化”手法,根本不能用于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中不可避免的“想象”问题,进行了范围限定;最后,对报告文学中普遍存在的“抒情”、“议论”这一作者主观感情的自然流露现象,提出不应加以限制,因为它并不破坏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虚构的问题,长期争论不休。症结在“报告文学”的属性上。一贯的理论是,“报告文学”属于文学。其理由是:1、RePortage 翻译成“报告文学”;2、用形象来反映生活;3、运用文学的手法。笔者认为,“报告文学”非文学,并逐一批评了以上理由,提出“报告文学”是一种借鉴文学手法来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独立的报刊文体,并主张更名为“报告”。这就可建立报告独立的写作原则,解决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繁荣报告的写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就《包身工》和《谁是最可爱的人》谈谈报告文学的美学特点。 一 、真实美。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是报告文学生存发展的基础。要真实,要准确,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不仅大的事件、材料要真实,小的细节、片断也要真实;不仅事物的现象要真实,事情的本质也要真实;不仅从局部考察要真实,从整体把握也要  相似文献   

7.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作家所表现的一切与真实世界本身的符合程度。在如何对待和表现“真实”方面存在着误区和盲点 :1 .“如实反映生活”的非真实性 ;2 .作家立场与观点的非真实性 ;3.报告文学作家真实的自我意识 ;4.报告文学的环境和背景的真实  相似文献   

8.
关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问题,从三十年代开始争论,直到现在,一直没有统一过。1983年王荣纲同志把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外作家和理论家研究报告文学的一些主要论文选辑在一起,交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叫《报告文学研究资料选编》(分上下册),共近100万字。内中十有八九的文章都着重论及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问题,且争论意见分歧很大。可以这样说,在文学创作领域,对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问题的争论,是持续时间最长,且至今仍未取得一致结论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和灵魂。著名记者、文学家斯诺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实战向我们昭示:平民的真实、人道主义的真实更能逼近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底线;只有坚守独立人格、坚持独到见解,才能穿透权威话语的运蔽而达到报告文学的话语真实;只有冲破现实语境中商业文化专制的牢茏,才能重铸报告文学的辉煌。报告文学的宿命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0.
报告文学脱胎于散文,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处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体裁。报告文学的特性是其真实性、新闻性与文学性。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所在,文学性是其对现实的艺术性反映。二者既有内在的统一性,但又有各自的实质与内涵,共同建构起报告文学的总体骨架和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1.
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人的实践和认识发展的历史 ,也就是人类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发展的历史。人类活动的最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马克思在哲学上所完成的革命变革 ,关键在于提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性原则 ,从而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忽视主体性的缺陷 ,也克服了唯心主义的否认客观基础上的主体性原则。认识论从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到主体性原则的嬗变是必然的。为此 ,就要研究主体性原则 ,并通过研究而确立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实践的合理的主体性原则。这样 ,才能维护人类的整体的现实利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要制定科学的教育决策并遵循信息准确全面原则、可行性原则、目标原则、系统原则、满足原则、民主化原则、创造性原则和行动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上诉不加刑是第二审程序中的一项特殊原则,因其特殊的法学价值,先后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和采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也确立了这一原则,但由于在立法上尚存不足与缺陷,从而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人们对“不加刑”的具体含义及适用范围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对上诉不加刑原则需要再认识,以便消除歧义,并处理好与之“有冲突”的司法原则的辩证关系,才能充分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益。  相似文献   

14.
齐梅  柳海民 《教育研究》2006,27(2):28-32
可证伪性是科学划界的标准。教育学原理作为一门学科,属于原理理论,即通过经验世界本身来确立新的基本假设,运用分析的方法揭示出现象的普遍特征,它是建立于原理(原则)基础之上的演绎推理体系。教育学原理属于基础研究学科,而且是所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基础。迄今为止的教育学原理学科仍然是教育哲学性质的,是哲学原理,而不是科学原理。教育学原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传承自己的珍贵知识文化资源的科学原理体系,其基本问题源于教育的基本矛盾,即人类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社会知识文化资源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基本问题是课程问题、教学问题和学习问题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5.
程序法定原则作为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诉讼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现代法治原则的必然要求。程序法定原则对构建逻辑上自洽、价值上协调的刑事强制措施制度体系,彰显其法律目的的制度基础和要素,并对法律解释的正当性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程序法定原则的内涵以及对于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认为该原则构成有关刑事强制措施司法解释的制度性限制。  相似文献   

16.
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经历了长期而又艰难的考验与争论后,在中国立法史上取得的阶段性胜利。然而.罪刑法定原则的真正最终实现却依赖其在刑事司法领域中的适用。目前,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司法适用中还存在着种种缺憾,为了克服罪刑法定司法化的障碍,其理想设计即是规则与解释和裁量的平衡适用。塑造其坚持在罪刑法定原则实际代价中的人权保障与罪刑法定原则框架下的社会保护相统一的刑事司法品格,从而树立起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法治领域内的权威.使其名符其实地成为刑事法律中的帝王规则。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深入地体现中小学生数学学习错误的"固有特征",数学学习错误矫正的完整过程、主要环节与主要内容,在综合相关研究基础上,基于建构主义、社会互动,以及习近平"四个引路人"等理论,从更广泛的研究视角,"重构"了数学学习错误矫正原则,即:合理性原则、可用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自主性原则、适切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多样化原则、交流性原则、巩固性原则、优化性原则、评价性原则、补偿性原则。可以直接"指导"中小学数学学习错误矫正活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与完善数学学习错误矫正理论。  相似文献   

18.
借助辩证法和解释学,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及教学论被解读和重构为一个辩证教学原则体系:超越原则、主动原则、适应原则、意义原则、机智原则。由于凸显了矛盾,这一体系更便于教师在对立统一的张力中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9.
言语交际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言语交际原则是言语交际最重要的理论和法则。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有诚意原则、信息原则、对应原则、控制原则、场境原则和共变原则等  相似文献   

20.
与日常谈话相比,外交谈话曼讲究语用.除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以外,外交谈话还遵守对等原则.对等原则的语用定义是:交谈双方努力在言辞和所谈及的问题上保持平等地位.基于这一原则的意向行为和语用策略表明,对等原则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相比,具有更高一层的语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