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大核心理论,反讽也是各大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本文以小说《傲慢与偏见》为主体,首先概述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反讽的相关性,其次,对小说中的反讽言语行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度分析,而其中微观上的反讽言语行为可分为5类:阐述性反讽、指令性反讽、承诺性反讽、表达性反讽、宣告性反讽。小说《傲慢与偏见》为人们对"反讽"表现形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反讽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简·奥斯汀的成名作《傲慢与偏见》中贯穿始终。将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作为其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是因为二者存在着必然联系,即宏观反讽言语行为与微观反讽言语行为。本文着重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对其中的反讽进行具体探究,希望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奥斯汀这部小说中反讽的应用,丰富对简·奥斯汀小说的语言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反讽类作品。  相似文献   

3.
依据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对话中的人物语言进行言语行为的分析和研究,以帮助读者更透彻地理解小说揭示的主题。言语行为分析结果表明人物的简约语言之下蕴含着丰富的表意行为,在对人物言语行为进行剖析和理解的基础上,读者可以逐层深入地领悟出小说深刻的中心思想,这恰好也是海明威的"冰山风格"想要带给读者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4.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对祈使句进行了考察,讨论了祈请类言语行为的区别特征。试图把传统的句类研究同言语行为理论结合起来,探讨具有形式特点的言语行为的分类以及四个句类所表达的更为系统、明确的功能。并从听话人的角度归纳了祈使句的行为反馈的类型。  相似文献   

5.
言语行为理论对当代世界语言学、哲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核心形成学科——语用学,已是我们研究语言必涉的领域。其研究的核心对象是日常生活的语言,是人物之间的交流对话。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人物对话,该理论可不可以也用来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呢,进而有助于文学艺术形象的分析呢?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本文就以鲁迅文学作品中部分经典小说为例,试利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并非独见,只是试图使分析的方法和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视角,主要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探究法国短篇小说家Guy De Maupassant《钻石项链》中的反讽艺术,证实了言语行为理论不仅可以解释人们日常语言使用的反讽言语行为,而且也对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种种反讽言语行为具有诠释作用,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言语行为理论可以有效地分析实际文本的独到性。  相似文献   

7.
祈使言语行为与祈使句不同,除由祈使句表达外,还可以由其他句类来表达。本文据言语行为理论,对汉英祈使言语行为从句法结构形式和言语行为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揭示不同语言祈使言语行为表达式的异同,以及不同文化价值观造成的不同交际风格,以期对跨文化交流和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介绍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身份建构。选取“第十三届全国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组的教学视频进行转写,最终采用10名教师的教学视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优质课教师的言语行为使用策略、语用身份建构及学生课堂反馈表现。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中建构的教师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使用指令类言语行为建构权威型教师身份,使用阐述类言语行为建构同伴型和专业型教师身份,使用表达类言语行为建构亲和型教师身份;教师在课堂中建构同伴型及亲和型教师身份时,学生倾向提供更多的积极反馈。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言语行为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文运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三个方面解析王熙凤的语言行为及言语技巧。  相似文献   

10.
梁晶晶 《文教资料》2013,(30):184-185
本文从语用角度对《牛津初中英语》中表达类言语行为进行评估,目的在于调查教材中言语行为所占比重和呈现方式,发现学生能否通过使用教材获得语用能力。研究发现,在14种表达类言语行为中,教材共涉及13种;教材中的表达类言语行为数量不均衡;不同的言语行为在教材中的比重不同;在言语行为呈现方式上,教材没有提供用法解释。在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英语教师和教材编写者提供参考,旨在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请求言语行为作为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言语行为之一,自Austin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以来就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焦点。《乔家大院》是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其中的请求言语比较丰富,虽然一些学者对该小说进行了研究,但大都从文学的角度对其主题思想、商业道德及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进行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研究的为数不多。基于此,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乔家大院》中的请求语,以期能够加深人们对小说中人物语言及交际意图的理解,为该小说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在实施表达类言语行为的过程中,人们对语用原则的选择,归纳了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人们在言语交流中顺利实施表达类言语行为,达到预期的效果具有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日常语言学派的哲学影响。目前,人们的注意力从对语言的研究转向了对言语的研究,转向了对话语句的研究,具有明显的语用学研究特点。言语行为理论自身也具有一些缺陷,虽然言语行为理论对会话分析有一定的帮助,但却不能成为对会话进行分析的系统工具;忽略了交际活动中受话人的作用,因而也就无法很好地解释社会交往中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4.
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日常语言学派的哲学影响。目前,人们的注意力从对语言的研究转向了对言语的研究,转向了对话语句的研究,具有明显的语用学研究特点。言语行为理论自身也具有一些缺陷,虽然言语行为理论对会话分析有一定的帮助,但却不能成为对会话进行分析的系统工具;忽略了交际活动中受话人的作用,因而也就无法很好地解释社会交往中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5.
林鹏飞 《海外英语》2011,(14):250-251,253
《杀人者》是海明威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人物对话占全文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二,在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故事主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将运用语用学中的会话分析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从而揭示小说中三个受害者鲜明的性格特征,旨在证明会话分析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也是解读文学作品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对话交际提供新兴思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里的间接言语行为是海明威冰山式写作风格下的特有产物。通过解读小说中主人公谈话过程中的规约性和非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女主人公吉格对话时心路历程的转变与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得以浮现,由此深化了读者对冰山叙事风格小说的认知与思考,进一步加深了对作品迷失主旨的理解与感悟。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学的媒介,正是通过语言,文学才能表达其内容、思想和写作的技巧。言语行为理论与等效翻译原则分别是语用学与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理论,贯穿于翻译过程的始终。本文拟从《三国演义》罗译本入手,主要运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用等效观对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分析,了解其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旨在为具体情境语境下人物对话翻译提供系统实用的理论指导和可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语用学从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为言语交际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提出了理论,方法和一套应该遵从的原则和准则.在言语交际中,语境对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言语行为理论关注的是人们以言行事,如何以言行事以及话语所产生的交际效果.会话含义依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语境,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对翻译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薇 《鸡西大学学报》2012,(11):121-122
不礼貌言语行为,作为礼貌言语行为的相对概念提出,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和语用学家都对礼貌言语赋予了详细阐述,但却很少关注不礼貌言语的研究。本次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为理论构架,通过对亲密家人、朋友间不礼貌言语的分析,旨在说明那些看似不礼貌言语行为具有表达交际意愿,化解冲突矛盾,加强彼此理解,增进感情交流等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20.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为实现有效的语言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观点出发来对人的语言行为进行解读,将言语本身定义为某种行为的实施,如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等。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言语行为理论的使用策略也不尽相同,只有通过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说话者的语气、内容等多种要素,才能确保语言语用力量的有效传递。本文重点以《红楼梦》中人物对话英译为出发点来进行讨论,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对《红楼梦》中人物对话英译进行研究,从而来提升翻译信息的对称性,实现原意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