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品消费需求通过食品供给影响农业水资源消耗。本文首先构建了基于QUAIDS模型的居民收入影响人均食品水足迹的理论框架,然后分析食品消费结构及其水足迹变化,其次对食品水足迹收入弹性进行测算与地区比较,最后模拟居民收入和食品价格对人均食品水足迹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为:①随着收入增加,各类食品消费量不断增长,而瓜果、乳品等高水足迹食品消费量增速较快,二者使得2012年人均食品水足迹达到521.0m3,其中东北和中部人均食品水足迹增长速度最快;②西、中、东北和东部食品水足迹收入弹性分别为0.754、0.726、0.708和0.670,其中粮食、肉类和瓜果水足迹价格弹性相对较大;③居民收入和肉类等食品价格同时增加一定比例,人均食品水足迹增长水平较低,表明收入增长下部分食品的价格上涨有利于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此外,2016年人均食品水足迹实际值和模拟值对比表明,较大样本量下利用QUAIDS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较准确。 相似文献
2.
食品消费需求通过食品供给影响农业水资源消耗。本文首先构建了基于QUAIDS模型的居民收入影响人均食品水足迹的理论框架,然后分析食品消费结构及其水足迹变化,其次对食品水足迹收入弹性进行测算与地区比较,最后模拟居民收入和食品价格对人均食品水足迹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为:①随着收入增加,各类食品消费量不断增长,而瓜果、乳品等高水足迹食品消费量增速较快,二者使得2012年人均食品水足迹达到521.0m~3,其中东北和中部人均食品水足迹增长速度最快;②西、中、东北和东部食品水足迹收入弹性分别为0.754、0.726、0.708和0.670,其中粮食、肉类和瓜果水足迹价格弹性相对较大;③居民收入和肉类等食品价格同时增加一定比例,人均食品水足迹增长水平较低,表明收入增长下部分食品的价格上涨有利于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此外,2016年人均食品水足迹实际值和模拟值对比表明,较大样本量下利用QUAIDS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较准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差异,以协调生活水价改革与居民承受能力的矛盾,本文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了2000年-2007年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对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费支出负担水平随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呈现出减轻的趋势;需水收入弹性随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大;最低收入户各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没有得到满足,低收入户的生活用水基本需求支出处于警戒位置,中高收入户各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得到了满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生活水价及居民承受能力的分析,认为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对生活水价承受能力之所以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受到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江苏省在制定水价政策及水价改革时必须正视这一差异,特别是在水价的连续性上调过程中,要协调好生活水价改革与城镇居民承受能力之问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江灏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2)
近年来,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而影响消费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应是居民的收入.本文以海南省为例,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倾向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并以此为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信心的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基于ELES模型的生活水价与城镇居民承受能力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差异,以协调生活水价改革与居民承受能力的矛盾,本文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了2000年-2007年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对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费支出负担水平随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呈现出减轻的趋势;需水收入弹性随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大;最低收入户各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没有得到满足,低收入户的生活用水基本需求支出处于警戒位置,中高收入户各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得到了满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生活水价及居民承受能力的分析,认为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对生活水价承受能力之所以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受到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江苏省在制定水价政策及水价改革时必须正视这一差异,特别是在水价的连续性上调过程中,要协调好生活水价改革与城镇居民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修正标准货币效用模型(MIU)入手,从理论上说明,通胀对中等收入国家家庭福利会造成严重影响,进而提出理论假设:通胀所造成的家庭福利损失将严重影响中等收入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相关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后,又通过FGLS、差分GMM以及系统GMM方法对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自进入中等收入以来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基础设施、债务水平、技术创新以及储蓄率的前提下,通胀对上述国家人均GDP增长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通胀的调控,以确保我国顺利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的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异受经济、体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异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模型的建立,应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网红经济迅速崛起.网红经济的出现带动了大学生的消费,但同时对大学生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基于对203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对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新媒体下网红经济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在网红经济下让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1997~2008年中国26个省(自治区)的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在构建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城镇居民的信息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的信息消费变动呈现出对收入变动的过度敏感性;城镇居民的信息消费表现出了显著的内部习惯形成,即信息消费存在棘轮效应;城镇居民的信息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演变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1995年-2006年我国各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统计数据为基础,从食物消费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地域差异等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各省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演变特征,并应用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收入消费模型,对各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发展动态进行了预测,由此得到一些保障我国食物消费安全的结论与政策启示。结论表明:①近1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对粮食消费有所减少,鲜菜消费基本稳定,而猪牛羊肉、禽类、水产品等动物性食物消费在增加;②城镇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只有粮食消费高于城镇居民;③我国食物消费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食物种类均存在消费地域性;④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后,动物性食物消费尤其是家禽类和水产品的消费将会显著增加,而粮食消费将会明显减少,鲜菜消费趋向稳定,其中农村居民对动物性食物消费需求增长幅度大于城镇居民。政策启示:①确立"大食物"新观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扩大食物来源,满足居民食物需求;②根据城乡居民不同的食物消费阶段,制定相应的食物安全策略,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其食物消费水平;③针对不同地区食物消费趋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区域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网络信息消费在居民实现能力、消费渠道和消费类型上都取得了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该文在大量数据基础上,通过线性回归方法构建江苏省城乡信息消费函数,明晰居民收入与信息消费的关系,分析江苏省城乡居民网络信息消费水平。认为引导网络信息消费的健康发展,政府仍起关键作用,并且应该首先通过促进农民增收来促进网络信息消费水平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1995-2014年省际年度面板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特征展开剖析,通过增加人口构成、收支水平、消费惯性等影响因子,对LA/AIDS模型进行拓展,从消费份额角度实证分析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有效克服了“加总谬误”.研究发现:①人口构成对城乡居民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的消费占比具有极大促进作用;②收入水平对提高城乡居民食品和家庭设备消费支出占比提升显著.③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对消费惯性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农村.为城乡产业布局调整和有关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家庭能源消费已经成为能源需求增长和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在此背景下,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研究发展迅速,成为国内外理论研究中的前沿科学问题.本文首先从环境心理学、社会学、消费经济学和产业生态学四个学科视角分别介绍现有文献对居民能源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对四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特点、贡献和不足进行分析.其次对居民能源消费行为引导政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从政策的分类、内容和作用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并对信息、经济、技术以及法律和行政手段四类政策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缺乏综合宏观及微观视角的理论和实证研究;②缺乏对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动因、约束和路径等深层次问题的分析;③缺乏结合我国情境的居民能源消费行为引导政策研究.基于此,探讨了该领域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消费之所以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是由于消费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同时,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根本和最终动因,它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提供方向.通过对江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数据分析,揭示出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为调整本省产业结构、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1998-2007年的居民信息消费数据,应用ELES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进行了研究,从消费结构角度指出了我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特点,并提出了改善信息消费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上海市城市居民不同收入水平下用于食品、交通通讯、文教娱乐、衣着、居住、医疗保健、家庭用品及服务等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消费品,上海市城市居民不同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各不相同。总体而言,用于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交通通讯的边际消费倾向基本处于第二、第三位。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总体上排在第三位及以前。衣着的边际消费倾向基本保持在第四和第五位。居住问题是上海市城市居民需要考虑的排序第四、第五位的消费问题,但比衣着的边际消费倾向稍微小一些。家庭用品及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总体上排序在第六位。医疗保健的边际消费倾向是所有消费品中最低的。最后,依据研究结论给出几点关于相关行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