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纳 《记者摇篮》2007,(8):88-89
播音员是在话筒前工作的。播音员在对稿件做过充分准备之后,走进播音室或录音室,就如同演员上了舞台。如果播音员在话筒前找不到自如的状态,那么,无论自己的条件多么优越,无论备稿阶段做出多大的努力,都难以在话筒前这一  相似文献   

2.
播音员是在话筒前工作的。播音员在对稿件做过充分准备之后,走进播音室或录音室。就如同演员登上了舞台。如果播音员在话筒前找不到自如的状态,那么,无论自己的条件多么优越,无论备稿阶段做出多大的努力,都难以在话筒前体现出来。首先,坐在话筒前要松弛。口腔、颈、臂等部分都不要紧张,呼吸要匀畅,深沉,另外,不要有坏习惯。例如,有人一边播音,一边哆嗦腿,有人把上身扒在桌子上,还有人下意识地用脚掌打拍子,等等。这样,自然就不可能高度集中精神,顺畅地表达稿件内容。总之,在话筒前要能做到不怕干扰,眼、脑、口反应灵活,所要播讲的内容在脑子里清晰连贯,备稿时在理解和表达方面所下的功夫能基本体现出来,这就是能驾驭自己,也能驾驭稿件,就是好的状态了。怎样达到这样的状态呢?  相似文献   

3.
一篇好文章,一位好的播音员,组合起来应该是一次成功的播音。从拿到稿件、分析准备稿件,到话筒前的播音状态,每个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在整个过程中,最后在话筒前的播音状态,应该是“箭在弦上”的关键时刻,是播音成败的关键所在。再好的稿件、再精彩的稿件,如果遇上不好的话筒前的状态,也会使播音功败垂成。而一篇一般的稿件,在好的话筒前的状态,是稿件的“二次创作”,能给播音锦上添花。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话筒前不好的、不正确的播音状态有很多,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1.心理紧张。有不少刚刚入行的播音员,实践经验少,遇到话筒就…  相似文献   

4.
那天清晨6点多钟,书房的电话急促地响起来.我被铃声吵醒,心里怪着这个太早的电话,不接,翻身又睡.过了一会,铃声又起,在寂静中响得惊心动魄.心里迷迷糊糊闪过一个念头:不会是杭州家里出了什么事吧?顿时惊醒,跳下床直奔电话.一听到话筒里传过来父亲低沉的声音,脑子嗡地一下,抓着话筒的手都颤抖了.  相似文献   

5.
用房间均衡器来调整声场,非常专业的方法是借助噪声发生器和实时频谱仪来调整。但我们现在大多数音响师是不可能有这些设备的,只能就地取材,利用现有的设备想办法进行声场调整,最简单最实用的办法就是用话筒调节了。首先找一只频响曲线较为平直频响范围较宽的话筒,最好是电容话筒,也可以是质量比较好的动圈有线无线话筒。把这个话筒固定在话筒架上,放在一个声场的最佳听音区内,高度1.2米左右,话筒拾音头的水平位置与主音箱的中轴线平,基本上就是和主音箱成等腰三角型。  相似文献   

6.
20年来,我很少有面对风云人物举起采访话筒的经历,从来没有体验过攀登险峻高峰和穿越无人区的历险和刺激,也没有卧底黑帮的生死考验,在闪光灯和众多镜头前体验荣耀也只有一次.  相似文献   

7.
感谢广播     
在1986年我第一次走进电台大楼坐在话筒前的时候,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有这样一个研讨会,让我可以如此近距离地面对这么多我敬仰已久的领导、前辈和大师们,对我来说近乎诚惶诚恐了。非常感谢中国广播电  相似文献   

8.
自从有了广播,人们就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表达世界,可以不再是面对面、一对一的述说,而是能够面对话筒、通过广播来传递话语,论述观点。在这样的前提下,主持人面对话筒应该是怎样的心理状态,如何做到自如地表达?从意识层面,从有我、无我的状态探析人在话筒前的状态,对于完成好主持人的角色功能定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李翀 《视听界》2010,(5):105-106
主持人的听众缘看似无法定性定量地分析,其实是有共性的。 一,对节目充满热情 热爱工作,看似套话,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工作仅仅当作饭碗,他就只有打工意识,不少做,但绝不会多做。以这样的态度坐在话筒前,听众和主持人怎能走到一起去。很多听众喜爱的主持人都是把主持人这个工作当作自己的理想,坐在话筒前和听众交流是他们的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从我国第一个主持人节目诞生之日起 ,每一位走向广播话筒前的节目主持人都或多或少受过如何把好话筒“导向”的教育。然而 ,现实情况却是 ,尽管我国的广播主持人节目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 ,主持人话筒前的导向意识依然相当淡薄 ,教训时常发生。鉴于此 ,这里试就“老话题”来个“新炒” ,如果能对节目主持人们哪怕有一点点启示 ,也就够了。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都重视抓好舆论导向 ,可是 ,往往我们抓了“重中之重” ,就忽视了其他。应该说 ,这些年来 ,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宣传管理部门对抓好舆论导向都非常重视 ,各新闻…  相似文献   

11.
曾经在一张报纸上面看到过令人心痛的数字:2010年全球有105名记者因公殉职;过去5年中,全球已有529名记者遇难。从伊拉克到阿富汗,从墨西哥到索马里,从巴基斯坦到菲律宾,新闻记者用手中的笔、镜头、话筒、录音机记录着战争、毒品、杀戮、恐怖、灾难,  相似文献   

12.
凡耳闻目睹过1998年的抗洪宣传和1999年的北约轰炸南联盟报道的人,无不对手持话筒、镇定自若地发出铿锵有力声音的记者肃然起敬。‘各位现众,现在是贝尔格莱德时间某月某日某点,北京时间某月某日某点,我身后这片冒着硝烟的地方是……这是中央电视台记者从南斯拉夫发回的报道。”每每此时此刻,我都会为我的同行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自豪。要求记者“说几句’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记者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手持话筒作报道时说的话,包括现场口播、见场访问、现场解说和现场评论等。现场报道要求记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简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电视纪实节目的录音中,微型无线话筒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小巧、方便、隐蔽性好,而且录下的声音清晰、音量稳定,从中消除了过去所谓的“警棍式”采访,避免了来回挥舞话筒的不雅和声音的遗漏。所以,它被大量应用在电视访谈、电视专题片、电视纪录片、电视文艺晚会等节目的拍摄过程中。电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每一项新的技术成果的运用都有可能影响到人们观念的改变,微型无线话筒的运用也不仅仅只是技术手段的改进,而且为创作提供了诸多新的可能。首先,微型无线话筒的运用带来了摄像机的解放。运动是电视画面不同于…  相似文献   

14.
董燕 《新闻前哨》2009,(10):95-95
有人说.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是电台、电视台的门面,这是就播音员这一岗位的特殊性而言的。这一特殊性,体现于对播音员在话筒前的状态,有特殊性和较高的要求。这些年,随着广电事业的发展和广电节目的丰富,一批播音新手进入广电队伍.尤其是在县级台的一些新手.他们往往未经专业培训.对话筒前应该保持什么样的状态.往往有一个熟悉和摸索的过程。因此.有必要把话筒前的状态作为一个话题.和基层同行们进行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视节目栏目化,主持人节目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走上了主持人这个神圣、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不管是播音员,还是编辑、记者都坐在话筒前或手持话筒主持各类节目。那么,编辑、记者如何当好电视节目主持人呢? 一、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角色转换电视新闻主持人应具有“记者的眼光”、“编辑的智慧”和“播音员的  相似文献   

16.
广播是声音的文化,一个优秀的广播新闻记者,应该能熟练地使用两支笔:一支是用来书写的笔,另一支就是话筒。广播记者要能够用录音机和话筒录制出真实、生动的典型音响,通过话筒的“描写”,将信息准确地、全方位地传达给听众,使听众能够领会作品的深刻主题。 那么,如何才能用好话筒这支“笔”呢? 一、在采访中要尽可能地用话筒,尽量避免用笔。  相似文献   

17.
研究新闻稿件,完成播音的准备工作,即进入了话筒前的创作。研究稿件所得是否能在播音中充分反映出来,还有个话筒前的创作状态问题。话筒前的创作是个复杂而又艰苦的工作。决不象有些人讲的“念念稿”就行了。俗话说,说者千钧力,听者始动情。创作过程要耗费很大的精力,也要付出体力,甚至要出一身大汗。能不能调动全部力量于创作之中出现良好的创作状态?能!但是有这样几项要求: 一、聚精会神、积极主动。话筒前常易出现盲目紧张的毛病。心理紧张造成思想空白或者产生  相似文献   

18.
鹿平 《视听界》2002,(6):55-55
“注意”是播音员对稿件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再现等心理现象在播音过程中的表现,无论是备稿,还是话筒前播出,“注意”都处处显示出它的作用。注意品质好的,拿起稿件,很快就能被内容吸引住,话筒前又能由衷地播出;注意品质低下的,则相反。那么,播音员应该具备哪些注意品质呢?  相似文献   

19.
电视台的主持人,靠一张嘴吃饭,能说会道是起码的,但是,在话筒前面的,都是能说会道的,所以还要看谁的表达更有个性。有人说,主持人“会说”,节目只是温吞水;主持人“敢说”,节目才会有关注,才会有收视率。业内人士则直言不讳:你说得过火,你的节目才够火!  相似文献   

20.
在各种类型的播音工作中,新闻播音都是最基本、最常见、最贴近受众生活的一种很重要的播音类型。在传统的主流媒体中,新闻播音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贴近稿件内容用心创作并持续保持积极的话筒前状态,才能发出传统媒体应有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