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管华诗教授,开我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和应用之先河,成为海洋药物学科的开创人之一。他带一批海洋科技人员用实际工作去续修《本草纲目》,并开启了海洋药物宝库的大门。成为我国一名名符其实的海域求珍、造福人类的海洋药物科学家。 管华诗院士是以研制出我国第一个活性强的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简称PSS)而率先站在了国际海洋生物制药的前沿。PSS自1986年投产面市后,由于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独特的疗效,迅速形成了大批量生产,累计创产值20余亿元,这项发明先后获国内外15项大奖,管华诗教授也因此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誉为国际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人口增长和陆地资源不足的双重压力。如何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海洋经济开发格局,需要相关的科研工作者开拓创新,为海洋综合管理提供更为有效的技术、经验与方法。近年来,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域管理政策与技术研究院院长于永海研究员带领技术团队密切结合海洋开发、保护和管理实际需求开展前瞻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及各沿海省、市海洋资源的开发与综合管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表彰于永海研究员在发展海洋经济、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不久前,辽宁省科学技术学会授予他第九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回首一年,一直在装饰着一幅幅恢弘长卷。费尽心血,只为记录历史,见证光荣。记录下他们看尽繁华璀璨,却甘心寂寂于一隅,守着一方清净地,积年不辍。厦门一行,我们拜访了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圣云教授。他是我国海洋鱼类生物学、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生态学和海洋生态系统管理领域的专家,对我国海洋科学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他不是战时"醉卧沙场,夺剑杀敌"的将军;但在和平年代,他依然把将军的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置身深蓝梦想的"育花园",在那个平静的"花园世界"里,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不平静的"战绩"。不一样的赵经成,不一样的海军技术少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追逐着一个有关于"深蓝"的海洋梦。事实证明,民族的昌盛兴衰与深海的强弱忧戚相关。近期,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入列,标志着我国海军正加速走向深蓝,走向深海远洋,实现强军梦、强国梦。使命即是召唤。  相似文献   

5.
正"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海洋蕴藏丰富资源和多种能源,是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战略必争之地。随着海洋研究领域向南北极拓展,这两块极寒区域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地区。本着"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中国积极参与到南北极的开发探索事务中,而关键设备的短板成了这一过程中的最大掣肘。针对这个问题,江苏科技大学冰区工程关键技术团队带头人周利将目光投向我国极地海洋装备的研发升级,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学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他不是医生,但研制的海洋药物却给不计其数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他也不是企业家,但科研成果对促进水产品高值化利用、开发新型天然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他是一位学术带头人,理性睿智,雄才大略,洞悉海洋药物行业科技发展趋势,引领研究小组行走在行业科技创新的前沿;他钟爱海洋生物药源开发,善于用创新思维指导科研,提交发明专利申请多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应用灰色系统方法,对我国及沿海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海洋产业进行了关联度分析,并应用GM(1.1)模型对我国海洋产业产值进行预测,预测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将达到15 000×108元以上.文章还评述了我国海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技贡献率低,海洋灾害影响大.海洋水产业仍将在我国海洋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将成为新时期我国海洋主导产业,海洋药物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随着世界各国对海洋药物研究的兴起,开发新颖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微生物资源,并充分挖掘其潜力越来越成为科学家们的研究重点,张翼就是其中之一。张翼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7月起被引进到广东海洋大学,任海洋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化学室主任。多年来,他从事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在生物医药、营养保健和环境友好农药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他的梦想是,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可防治重  相似文献   

9.
赫崇本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物理海洋学家,海洋教育家,中国海洋科学的奠基之一,他开创了中国“水团”研究,特别是对中国黄海冷水团的系统研究;他领导并参与了1958-1960年间进行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积累了中国海洋研究的丰富资料,总结了关于浅海的海洋调查方法;他致力于我国物理海洋科学和海洋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物理海洋科学研究的出色人才,为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在辽阔浩渺的海面上,海洋科考船劈波斩浪、风雨兼程。一次次航次调查取样,奠定了我国海洋科学底层的基石。而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丘仲锋,从18岁第一次看到海那刻起,就注定了他与海洋科研有解不开的情缘,从此成为一次次航次调查的参与者。作为21世纪成长起来的海洋科学青年专家,丘仲锋见证、参与了我国海洋科学快速发展的新航程。追随丘仲锋的航线,按图索骥,可以窥见我国近20年来的海洋科学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十五”、“十一五”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王晓良研究员作为负责人主持973课题和药效学平台等多项重大课题,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进行了系统研究,率领他的研究团队获得多项成果,2005年研究团队人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2.
科研团队是科技创新和科研攻关的重要载体,是获取和整合资源的有效组织形式。高校科研团队具有其特点与复杂性。该文通过调研,聚焦海洋领域的科研团队建设,并根据组织模式的不同,将调研高校的海洋领域科研团队分为“传统型”与“新型”两种类型,分析它们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从团队、带头人与成员、管理机制等层面提出了高校涉海科研团队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访谈,对广东青蒿科技团队在后青蒿素时代开展青蒿素药物国际产业化研发实践的案例研究,探讨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青蒿药物企业开拓国际抗疟药市场的成功经验:由政府、企业资源集成的国外抗疟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平台,增强了团队产业化研发创新能力;以产、学、研集成的青蒿药物全价值链,优化了团队产业化研发创新结构;靠国内外相关政策、法律信息的集成运用,提升了团队产业化研发创新决策效率;把团队文化价值目标作为文化集成指南,激发了团队产业化研发创新活力。其中,产学研自主创新联盟是青蒿药物国际产业化研发创新主体;在兼顾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通过国外抗疟基地实现国际抗疟药市场突破是一有效策略;遵守世界卫生组织规则、关注国内外医药卫生政策法规信息变化是青蒿药物国际产业化研发基础;"根除地球疟疾,造福人类"的抗疟文化价值目标是青蒿药物国际产业化研发动力。  相似文献   

14.
海洋地质样品是进行海底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地球科学研究的基础,是极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目前我国海洋地质样品的保存与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保存条件不一、分类标准混乱、数据对比困难、标识标志不清、共享渠道不畅等,本文对我国海洋地质样品保存与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海洋地质样品保存与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球性的海洋开发利用和向海洋要资源、争夺海洋空间的浪潮推动着我国海洋管理、研究、开发和利用的步伐,由此带动了对高时效、全方位的海洋数据和信息产品的热切需求,亟需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的海洋信息化进程,研究数字海洋,建设数字海洋,将最新的战略理念和科学技术应用到数字海洋发展当中。  相似文献   

16.
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七十是海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占地球上生物资源总量的百分之八十,故海洋药物必将成为人类的重要天然资源。浙江海域辽阔,海岸线曲折绵长,海洋药物资源十分繁多,急待于开发研究和利用,省属卫生厅、医药总公司、药学会、水产学会和海洋学会,于84年9月联合成立浙江省海洋药物开发研究协作组。自1984年9月至1985年6月对台州地区沿海六县一市进行了试点调查,共采集了250多种标本(初步鉴定239种),并收集民间单、验方60余个。9月11日至13日在临海进行了调查总结,讨论了《台州地区药用海洋生物名录》编写问题和《台州地区海洋药用生  相似文献   

17.
张炳炎致力于中国的舰船工程事业,虽年逾古稀,仍然精神矍铄地奋战在科研第一线,潜心研究新船型开发。2005年8月,由他为总设计师主持研发的我国第一艘全电力推进船“中国海监83号”顺利交船。现在,他又在主持新型综合性海洋科学调查船的研制工作,继续为祖国的造船和海洋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着!  相似文献   

18.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8):F0004-F0004
管华诗,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开拓者。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药物与食品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海洋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苑》2018,(6):9-10
刘家富,男,1940年9月出生,汉族,福建连江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二级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刘家富于1969年8月从上海水产学院渔业资源专业毕业。他早期服务海洋捕捞,因大黄鱼资源枯竭,1985年起率团队首创其人工繁养技术,并于2000年实现产业化,推动了我国“以大黄鱼等多种类为代表的第4次海水养殖浪潮”。2003年起,以会长、名誉会长、首席专家、技术顾问、客座教授等身份和相关协会、科教机构、产业体系、示范工程、科技项目等平台,协助建设科技团队、实施科技项目、开展科普活动,促进渔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海洋,总是寄托着人们无限的向往与憧憬。正因如此,生长于草原的黄焱在1994年步入天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开启了他的海洋探索之旅。天大四载,黄焱也注意到了一个特色研究室——低温冰工程实验室。即使到现在,这也是我国唯一的低温冰力学与冰工程实验室。1996年,该实验室刚进入大型试运转阶段;1998年,正式进行冰力模型试验。1999年,黄焱进入该实验室,师从我国冰力学与冰工程学的开创者之一、试验冰力学与冰工程学奠基人史庆增教授。从此,他开始与海冰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