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二、晤见埃德加·斯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西京招待所看到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斯诺在当时已经是中外知名的记者,他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赢得了世界声誉。我比较详细地晓得中国红军和我党中央许多领导人的革命事迹,就是从读斯诺的著作开始的。那是1937年的早春,我们刚到太原不久。有一天,我们得到一本西北人民出版社翻印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  相似文献   

2.
名人与标题     
斯诺《西行漫记》书名趣话关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的书名,有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1936年6月,斯诺只身前往陕北访问。他采写的30多篇通讯和拍摄的70多幅照片,先后在上海和美国的有关报刊上发表,轰动全球。翌年3月,斯诺把自己的原稿、照片、资料等,交给北平的中国朋友译成中文出版。为了避免麻烦,斯诺给这本书起了个不显眼的书名《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10月,英国兰戈兹公司出版了斯诺的这部名著。该书出版前,斯诺拟了五  相似文献   

3.
著名美国记者、《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毕生热爱中国,热心报道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喜爱。斯诺夫人露易斯·惠勒·斯诺利用斯诺生前有关中国的记述,连同斯诺拍摄的照片,编成《埃德加·斯诺的中国》一书,于1981年在纽约出版。本文是斯诺夫人为该书所写前言的一部分。今年是斯诺所著《西行漫记》出版50周年,本刊为此发表本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4.
王福时 《出版史料》2006,(4):108-111
今年是伟大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70周年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诞辰101周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决定隆重出版《前西行漫记》(原名《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以下简称《印象记》),让广大读者有机会看到这本尘封68年客观真实记录那一段历史的图书,了却我多年的心愿,我和许多关心这本书的老朋友都非常高兴。一很多读者想必都知道胡愈之在1938年翻译出版斯诺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成《西行漫记》),而鲜有人了解在这本书之前十个月还出版过一本有人称之为《西行漫记》雏形本的《印象记》,主要是因为当时这本书只印了5000册,…  相似文献   

5.
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了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写出了《西行漫记》一书,成为第一个突破国民党封锁采访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外国记者。斯诺当时是怎样去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多年来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问题。为此,本文的译者曾写信向斯诺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了解。1983年6月,她寄来《斯诺是怎样去陕北的》一文,记叙了当时我地下党协助斯诺访问的一些情况。现将这篇译文刊登于后,文中所述史实,没有核对,个别地方作了删节,仅供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伟大的长征胜利五十一周年。当我们纪念长征,认识它的伟大深远意义、学习长征精神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西行漫记》。是他,第一个外国记者,冒着危险,冲破封锁于1936年6月进入红色区域,采访了经历千难万险胜利到达西北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领袖和红军。是他,进行了非常忠实、客观的报道,把根据地的情况、共产党的主张和政策、红军的奋斗目标等等全面地第一次介绍给中国和世界。他写的名著《西行漫记》在帮助当时一代中国青年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方面起了很大的启蒙和教育作用,不少人受到它的很大影响。而我就是这千百个青年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人们推崇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时,往往忽略了他的妻子——海伦·福斯特·斯诺。由于埃德加·斯诺这颗新闻之星太耀眼了,使得同是名记者的斯诺夫人相形减色,不大为人注意。海伦·福斯特·斯诺(1907—).美国作家,新闻记者,笔名尼姆·威尔士(Nym Wales),著有《中国共产党人:老兵传略》、《七十年代西行漫记》等,1991年9月获中华文学基金会颁发的首次“理解与友谊国际文  相似文献   

8.
张小鼎 《出版史料》2006,(1):114-121
六十多年来,美国进步记者和著名作家斯诺报道30年代中国革命真相的不朽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以数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乎传遍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它则以《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西行漫记》《长征25000里》《红旗下的中国》等形形色色的译名,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法,延绵不断地一而再、再而三地翻印重版,从而感染、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几近家喻户晓的著名报告文学作品。1936年10月下旬,斯诺作为第一个在陕北苏区采访了四个月之久的外国记者,终于秘密地凯旋而归。就在他返回北平的同时,国民党当局竟从…  相似文献   

9.
1937年初首先在北平翻译出版斯诺《西行漫记》的王福时老人,已于7月2日辞世,享年100岁,百多位亲朋好友到八宝山为他送行。老人一生为新闻出版事业做了大量工作,留下很多宝贵的历史资料。1937年初,斯诺将正在写作的《红星照耀中国》的部分书稿交给王福时,  相似文献   

10.
1937年初首先在北平翻译出版斯诺《西行漫记》的王福时老人,已于7月2日辞世,享年100岁,百多位亲朋好友到八宝山为他送行。老人一生为新闻出版事业做了大量工作,留下很多宝贵的历史资料。1937年初,斯诺将正在写作的《红星照耀中国》的部分书稿交给王福时,  相似文献   

11.
李彬 《青年记者》2016,(25):88-90
2016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年,也是斯诺西北之行八十年,此时重温他31岁时采写的新闻名篇《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自然别有意味,也让我再次领略长征的伟大,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再次赞叹一代记者斯诺的伟大.  相似文献   

12.
莫继严 《军事记者》2003,(10):55-57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尼姆·威尔斯的《续西行漫记》和哈里森·福尔曼的《北行漫记》被作者莫继严称为“三记”。“三记”,记叙的都是“红色中国”,但同时也“记叙”了三位记者探究真相的无畏和勇气、深入实地不懈挖掘的采访精神以及善于捕捉细节的采访技巧。读读《从“三记”看记者的采访精神和艺术》,可以从三位记者身上学到很多。  相似文献   

13.
埃德加.斯诺(Edgar&;#183;Snow)这个名字对于我们中国新闻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人心目中,他是西方近代来华记者中最负盛名者,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也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可以说,他和他的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乃至世界新闻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也影响了几代中国新闻人。2005年7月24日是斯诺先生100年华诞,为此,本刊特刊发朱清河先生《斯诺职业精神成因溯源》一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4.
古代有一格言说:“伟人背后,必有默默无闻、未被颂扬的伟大女性。”用这句话来描述埃德加·斯诺的前妻、美国记者和作家海伦·福斯特·斯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即使在他们离异多年之后,埃德加·斯诺依然坦率地写道:“在亚洲生活的八年间,她是我忠诚的合作者、伴侣和评论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是他在1936年夏天访问陕北苏区后所写的震动世界的名著,其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作者拥有包括一批珍贵照片在内的丰富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西行的极力鼓动者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的“第一次浪潮”(1966—1969年)几乎全部关闭了中外交流的窗口,这一时期中国大地上的浊流,使这片古老的土地又变得神秘起来。人们在猜度着,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在这片迷雾之中,有一个人顽强地摸索着,努力向世界揭示“庐山真面目”。他就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我们了解斯诺,更多地是从他的《西行漫记》、《大河彼岸》等著作中,却很少触及他  相似文献   

16.
这已经是遥远的,接近半个世纪以前的事情了。 1939年一月中旬,抗日战争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我还是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学校刚放寒假,我就有幸读到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西行漫记》,并使我从思想到生活开始了重大的转折。《西行漫记》中文译本是1938年一月在上  相似文献   

17.
80多年前,《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以下简称《印象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年以《前西行漫记》为书名再版),是一本以斯诺等人亲历陕北报道红色中国见闻的书。这部书首次公开发表了毛泽东的政治路线、军事思想和治国方略,向全世界宣传了红军长征精神,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我和该书翻译者之一李放的长子李光先生因档案结缘相识多年,他把父亲编译出版《印象记》的回忆手稿和友人往来书信捐赠给了辽宁省档案馆。我也曾多次听他讲述了父亲和战友翻译此书的一些细节,那些曲折生动的故事仍然令今天的人们感动。  相似文献   

18.
永远闪烁的红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发表《西行漫记》的第50个年头。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中国三S研究会及各新闻单位组织了各种纪念活动,李先念、陈云、聂荣臻等老同志担任了纪念委员会荣誉委员。本刊特请中国三S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安危同志与海伦·斯诺联系,这位80高龄的老人在美国到安危的电话后,欣然命笔,写下了这篇只有她才能写出来的纪念文章。安危曾于1986年在海伦·斯诺身边工作一年,对斯诺和海伦颇有研究,所写《未被颂扬的伟大女性》一文披露了许多过去鲜为人知的情况。本刊将这两篇文章一并发表,纪念名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第一个中译本五十一年前在上海出版,由于这本书第一次报道了拯救中华民族的希望——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的红军挺立在中国的西北角,它的出版成为五十一年前一个发生深远影响的政治事件。当年主持这本书的出版的是我国新闻出版界的胡愈之同志,他的这个功绩充分说明他的远见与卓识。《西行漫记》的原著题名《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于1937年10月先在英国出版。为什么胡愈之同志能以惊人的速度使中文译本于1938年1月出版呢?现在回顾,胡愈之确实具有他许多特别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20.
知识与趣味     
第一本介绍延安的书在一般读者的印象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下的中国》)是抗日战争期间第一本向“国统区”介绍革命圣地延安的书,其实不然。据目前已发现的资料所知,第一本介绍延安的书是《活跃的肤施》(延安又名肤施),作者是赵荣声,署名为“任天马”,1937年12月出版于武汉,比《西行漫记》要早一个月发行。赵荣声于1937年春参加了北平燕京大学十几名进步同学组成的远征队。他们突破重重险阻千里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