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10月21日至11月22日,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原副社长兼总编辑冯健和高级记者周原又一次回到他们的家乡河南.这是他们第三次联袂采访调研.第一次是在1965年冬,距今28年.那一次他们深入豫东老灾区兰考,和着泪水,七易其稿,写出了整整教育一代人的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字里行间,表现了对一个优秀县委书记的敬,对人民的爱.  相似文献   

2.
记冯健     
记冯健万京华冯健是新华社的著名记者,曾任新华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他与穆青、周原合作采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至今仍被人们奉为新闻作品的典范之作。最近,笔者有幸采访了这位新闻界的前辈。青春之歌冯健,原名樊煦义,1925年2月25日生于河南省新野...  相似文献   

3.
以群众为师     
冯健同志系新华社原副社长兼总编辑.1993年年末,他同新华社原社长穆青、高级记者周原到河南采访调研.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走访了河南省的20多个市县,同许多基层干部和群众促膝谈心,了解到十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回去后,先后写了《潮涌中州》和《赶着黄牛奔小康》等文,受到广大读者的称赞.这里发表的是他这次采访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勉力写周原     
周原同志是我心仪已久的新闻界前辈大家。 在我的脑海里,周原的名字和穆青、冯健的名字一样,是和焦裕禄联系在一起的。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他与穆青、冯健合写的长篇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随着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在神州大地传诵,他们这三位老记者的名字也印入广大读者的心田。经过时光的检验,“焦裕禄”这篇人物通讯被越来越多的人奉为经典之作,选进各种各样的教材、讲义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新闻学子、新闻工作者和广大新闻爱好者。  相似文献   

5.
真在坦诚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内兴起学雷锋新潮的同时,人们深情地呼唤着另一个名字——焦裕禄。于是,3位年过六旬当年采写焦裕禄事迹的老记者穆青、冯健和周原,重访河南兰考,发表了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通讯的发表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许多读者来信表示,他们是"流着眼泪读完了作品的",  相似文献   

6.
豫东平原,万木吐翠。三月三十一日上午,新华社社长穆青一行,乘车径直驶向宁陵县石桥乡万庄村。一九六五年冬,穆青带领记者到豫东采访,计划报道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的事迹后,再向读者介绍宁陵县植树老人,人称“老坚决”的潘从正。不料,由于全国政治形势的变化,这一计划被中断了。直到一九七九年三月,穆青的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同陆拂为合写了脍炙人口的报告文学《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七个年头过去了,潘老生活得咋样?苗圃变得如何?……对潘老的强烈思念,驱使穆青故地重访。  相似文献   

7.
<正>上个世纪60年代,由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深厚的意蕴、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细腻的描写,感染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为新闻工作者采写新闻作品尤其是报道先进典型的新闻作品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1993年11月6日,穆青同志再次踏上了周口这片热土,与周口有深厚感情的冯健、周原随同而至。一场甘霖正滋润着青青的麦苗,真个是“微雨正相宜”。 1982年至1993年的11年间,穆青六下周口,这里成了他访问次数最多的农村之一。 穆青每次来周口,都对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给予极大的关注,对农业大区涉及千万农户的养牛业更是情有独钟,有不解之缘。 早在1982年,年过花甲的穆青深入到扶沟县采访,以他长年从事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9.
泪洒中原     
1965年,新华社副社长穆青去西安路过郑州,河南分社召集全体记者向领导汇报工作.当晚,分社领导告诉周原,穆表临走时交待,叫周原在10天内,找好一个采访对象,选好一个文章  相似文献   

10.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之一》中,赞誉南朝文人庾信后期作品艺术上更趋成熟,“庚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天,我们用这句诗来评价穆青的新闻作品也十分精当,他的作品确实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站在时代高度报道典型 新闻所报道的人和事,是新近出现和发生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那么,怎样报道呢?穆青同志讲:“我们今天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写成一部‘好人好事录’。因此,能否高瞻远瞩地提炼出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并且从这个高度来表现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思想风貌,就成为决定人物通讯成败、优劣的关键。”这是穆青同志抓典型报道的深刻总结,也是他新闻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就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来说吧,写作构思时,他反复考虑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这一时代要求和进程出发,提炼出“困难面前逞英雄”这个主题。 1990年,穆青和冯健、周原重访兰考时,强烈感受到焦裕禄精神使兰考发生了翻天覆  相似文献   

11.
穆青  冯健  周原 《传媒》2000,(12):37-39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那一年,他才42岁。 1965年12月,穆青、冯健、周原同志,深入到兰考县采访。在焦裕禄工作、生活的地方,他们向群众、干部、亲属作了大量的采访核实工作,一点一点地挖掘,焦裕禄流传在人们中间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12.
文有仁 《新闻实践》2003,(12):15-16
穆青同志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在这些日子里,我脑海里一直翻腾着他的形象。我同穆青接触不多,但从亲身感受到的几件事已给我留下一个印象:穆青是人民记者的榜样。我1956年从解放军转业到新华社后,由于长期在国际部工作,直到1966年初才知道穆青。这年年初,天寒地冻,新华社大礼堂的大厅和二楼挤得满满的,穆青做兰考采访见闻报告,介绍焦裕禄的事迹。当讲到焦裕禄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去世,兰考人民痛悼焦裕禄时,穆青哽咽了,无法讲下去。原本一片静寂的大厅出现了轻轻的啜泣声。穆青停了片刻才继续讲。看来,穆青不仅广泛深入兰考采访,而且整个感情同兰考人民融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3.
搭着时代的脉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用自己的笔,写出对社会有强烈启迪作用的新闻作品,这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根本职责。24年前,采写著名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三位老记者穆青、冯健、周原,最近又重访兰考,怀着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怀着对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的无限思念,写出了又一篇新闻力作——《人民呼唤焦裕禄》。七月八日,新华社播发了这篇六千多字感人肺腑的长篇通讯后,首都各报和地方报纸纷纷在显著版面予以全文登载,有的报纸还为此配发了评论。中央有的领导同志几次称赞这篇通讯“写得很好”;许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反复阅读这篇通讯,对照自己找差距。据了解,  相似文献   

14.
尹程起 《青年记者》2017,(31):37-38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原巨变,潮涌中州,风云激荡.1993年11月7日至11日,新华社著名记者穆青、冯健、周原一行,第六次到河南周口调研考察,先后深入周口市、淮阳、项城、沈丘、鹿邑、扶沟考察采访发展养殖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农业集约化经营.中共周口地委办公室安排我一起跟随采访、摄影、记录.  相似文献   

15.
一位记者朋友曾向我表示:做记者,就要立志写出在全国“叫得响”的新闻作品。怎样才能写出“带响”的报道呢?笔者就此专门求教于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原副社长冯健同志。冯健在4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写过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1966年前,他同穆青、周原同志采写的著名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90年,他们再访兰考,写下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又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80年代初,他同曾建徽同志采写的“中南海纪事”系列报道——《中南海的春天》等,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他担任《瞭望》周刊社顾问等职,并受聘为中国新闻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16.
首先,我代表新华社党组对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穆青通讯》、《穆青散文》、《穆青论新闻》向全国发行表示热烈祝贺,向为编辑出版这三本书而付出辛勤劳动的冯健等老同志和新华出版社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7.
采访写作中的“换镜头”,不仅可以使新闻作品形象、生动,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而且可以使新闻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加鲜明、集中和深刻,从而提高文章的档次,增加文章的份量。穆青、冯健、周原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就是一篇善于换镜头的优秀通讯,以至26年后,通讯中的许  相似文献   

18.
院系动态     
本刊讯从7月5日到12日,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开展了“重走穆青路,看中原崛起”大型采访活动。这次活动是该中心穆青研究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分为豫东、豫北和豫南三个采访团,寻访今昔巨变,感受穆青的新闻职业精神和“勿忘人民”的崇高情怀。沿着穆青当年采访的足迹,采访团先后到兰考、宁陵、扶沟、林州、辉县等15个县市,在焦裕禄、任羊成、“老坚决”穴潘从正雪等模范共产党员曾经奋斗过的地方,进行了深入采访。所到之处,师生们常常被模范人物的奋斗精神所深深打动,更加钦佩穆青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从而对“新闻界的楷模,‘三贴近’…  相似文献   

19.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人民日报》(1966.2.7)上发表之后,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这篇报道的作者穆青、冯健、周原的名字和焦裕禄一样,在亿万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扎下了根。 6月中旬,三位作者之一的冯健同志来古城西安开会。借此机会,我特意拜访了他,向他请教有关新闻业务方面的知识。冯健同志曾任新华社副社长,现为《燎望》周刊社顾问、中国新闻学院教授。他说,我就《人民呼唤焦裕禄》这篇报道的采访过程来谈谈开掘主题的问题。在新闻采访中,开掘主题的过程就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只有认识了它,才能报道它;认识正确,报道  相似文献   

20.
1997年3月31日,穆青、冯健到豫南采访20多天折回许昌、扶沟,我们就到扶沟迎接。他们从扶沟到开封,回到郑州,又于4月3日赶到卫辉市唐庄乡,见到老朋友郑永和、杨贵,一起参观了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的桃花源。这一次我们亲自体验到了穆青采访和指挥的激情,见识到常说的“激情社长”的“一景”。那天下午风很大。飞沙走石,气温骤然下降,车一出新乡市往北,进入卫辉的牧野之原,即武王伐纣的古战场,七拐八拐,风沙弥漫中我们的车掉队了,司机迷了路,只剩下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凛冽寒风。同车的冯健、赵德润和我只好踅进比干庙拜谒了比干。回到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