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注意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起止问题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注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线。所谓半殖民地国家,就是这个国家表面上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有自己设置的政治机构,还没有亡国。但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了严重破坏。所谓半封建社会,是指这个社会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封建的剥削关系是主要的剥削关系,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政治…  相似文献   

2.
陶庆华 《留学生》2010,(6):41-42
一个完整的国家形象,应该既象征这个国家的过去,又概括了这个国家的现在.更指出了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梦想。同时.一个国家的形象,也绝不应只有经济科技以及军事的集中表现,还需要有相应的精神、文化、思想、观念的内涵,并建立在国民与世界认知的基础之上。否则,就可能会令国民与世界其他国家感到不安.而这些恐慌最终又会形成国家发展的阻力。  相似文献   

3.
4.
《历史学习》2010,(7):78-78
“中国近代史”这是一个通史的概念,而不是专门史的概念,它是与上古史、古代史为同一序列的概念。它的时段是1840~1949年,即通常所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一段历史以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划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5.
王桐龄(1878—1953),河北任邱人,中国现代史家。民国时期著有《中国史》、《东洋史》、《中国民族史》等重要著作。本文分析了王桐龄的中国民族通史理论,旨在为中国民族通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国近代史形成了以“八大事件”、“三次革命高潮”为基本内容的结构体系,这一体系突出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突出了阶级斗争和进步势力的作用。但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忽视了历史的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一些新的理论范畴,如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7.
我不治史学,但身历八十余年来不断的内乱外侮,自然而然地关切国家,有强烈的国家民族观念。1983年冬,我任“中研院”职,在与近代史研究所同仁会谈中,提及希望同仁中有考虑从事一部叙述客观、分析深入地《中国近代史》的编著的。坊间固不乏此类著作,但似多详于鸦片战争至民国初年的时期;其有关近五六十年代这一重要时期者,有些问题及人事忌讳,自所难免。即使著者不先存偏见,然行文公允亦颇不易(例如述迁至台湾前之各种情形,如金融,虽皆是事实,然如不并述引致这些情形的因素背景,则有失平衡达观了)。我希望有可以给国人以对史实有确切认识了解…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近代史是中华民族最痛苦的历史,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开始了黑暗的历程。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中国任人宰割,中华民族为了复兴强大进行了多次抗争和改革,因为没有触及到社会的本质,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今天我们要以史为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史的线索,分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文章依据作为历史线索的三个基本条件,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提出了以“一条主线,两种转变,两个时期,三大板块”来理清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处理其分期及编写体例的新论点。  相似文献   

10.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国籍的学者,只要被认为取得了“前沿成果”,就是指其把某项研究在国际学术界推进到比前人更尖端、更精深的境界,而不只是体现了某一国的学术前沿。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讲:学术无国界。是否够得上“前沿”?以什么为检验的标志?最可靠的标准,还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同行专家们的公认度。  相似文献   

11.
史学思想是历史研究的核心,但因其深奥而冷僻,长期以来,一直重视不够。老一辈史学家侯外庐、白寿彝等先生开其端绪,而吴怀祺先生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就致力于中国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在中国史学思想史这一荒僻的领域内创造出丰硕成果,先后出版了《宋代史学思想史》(黄山书社1992年出版)、《中国史学思想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角度,对特定历史环境中的李鸿章给予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高建国 《新高考》2005,(10):24-25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抗争史、探索史。由于高中现行教材在编写中国近代史时主要是突出一些阶段性的重大事件,学生往往不容易从整体把握这段历史,了解其发展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从1840年开始的百余年中国近代史,社会发展波澜壮阔,众多事件和人物值得学界研究,捋清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脉络成为首要任务,笔者从史学理论出发,把中国近代史研究作为历史客体,通过对其双重社会历史性和动态变化性的阐述,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关键节点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5.
世界近代史主要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产生、确立、发展并向整个世界扩张的历史,也是世界日益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历史。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发展线索有两条:一条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产生并向北美、日本等国家发展的历史:另一条是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的产生和发展。西欧各国通过开辟新航路和血腥的殖民掠夺,使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全球扩张,最终形成了世界市场。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地区、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近代史主题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繁荣富强和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两个主题。这两个主题,在近代中国集中表现为革命。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就要正确认识这两大历史任务或两个主题与革命的关系,正确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正确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相似文献   

17.
在《教与学》整体设计上册有这样一道选择题: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A.总理衙门的设立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C.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D.《中法新约》的签订编者所给的答案是C。笔者认为此题没有正确答案。理由如下:首先从编者所给的答案: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来分析,新危机的“新”是指什么?笔者认为新危机的“新”一是指背景新。主要表现在:一、19世纪70年代以后,太平天国运动已被镇压,中外反动势力暂时“和好”的基础已消失;二、19世纪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处在两次科技革命交叉进…  相似文献   

18.
蔡礼强在《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撰文指出,中国近代史学科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总体上可以说形成了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两大基本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以降,东北亚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中国、日本、朝鲜在面临“西力东侵”的外压下,或主动或被动地渐次打开同门,先后步入近代社会,走向早期现代化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清千朝、德川幕府、朝鲜王朝最初均面临着西方列强的武力入侵和国内各种势力的政治纷争;是固步自封,继续维持封建统治,还是锐意实行改革,跻身资本主义国家行列,中日朝三国面临着关键的历史抉择,这种抉择也决定了三个国家早期现代化的兴衰成败。大连大学张晓刚教授的专著《东北亚近代史探赜》即是近年来研究和反映这一重要历史问题的力著。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鸦片战争以后欧风美雨的产物。作为新的经济因素,它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产生和传播,推动了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民国时期,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几经挫折。复习时要注意了解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着重掌握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