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百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党的十五大把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概括成一句话: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出发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海鹏研究员我想谈谈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近几年来,一些文章发表了一些意见,与以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说法有较大的差距。有些文章认为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国是封建社会,辛亥革命以后...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为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社会.辛亥革命是中国告别传统社会而走向现代社会的一种方式.在传统的君主专制社会中,中国盛行臣民型、地域型的政治文化,具体表现为"主权在君"、"人治"、"集权专制"等内容.辛亥革命则促使中国的政治文化发生了变迁,开始向参与型的政治文化转变,即"主权在民"、"法治"、"民主共和"等.辛亥革命促使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但并没有完成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作为历史教师,不仅要全面把握与辛亥革命相关的背景知识,还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适当扩展教材,结合相关背景知识,从不同视角审视历史,讲清史实,加深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轨迹的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更加完整地认识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在《药》这篇小说中冷静地思考了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即辛亥革命失败及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以明线为标准主要反映以华老栓为代表的普通百姓对辛亥革命的不理解,继而表现他们思想深处的麻木不觉悟;以暗线为标准反映出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革命路线。  相似文献   

6.
自卸光环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针对有媒体称"章开沅是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的说法,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发表公开信称,"我并非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这封名为《实话实说——我不是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是章开沅写给华中师范大学校报的。在信中,章开沅详细考证了辛亥革命研究史,"证明"  相似文献   

7.
2001年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爆发90周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把辛亥革命看作是20世纪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次巨变之一。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90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阅历的丰富,我们对辛亥革命的理解也越来越深。辛亥革命的结果不仅仅是领导权的丢失和军阀的张狂,而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典型的共和国制度,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代替了中国落后的教育制度,现代科学的各个门类都建立起来了。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宗教礼俗,生活习俗及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进步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1911年的辛亥革命,在强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公开举起了民族复兴的旗帜。作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达到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使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得到确立,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为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运动,是一次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居于重要的历史地位。辛亥革命在海南,其延续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斗争之激烈,实为全国辛亥革命汹涌浪潮中一股激荡的波涛。本文试就辛亥革命在海南的背景、经过与延续发展,以及历史意义,作一系统的阐述,祈求引起史家的深究和争鸣。一、辛亥革命在海南的历史背景“任何地方发生革命震动,总是有一种社会要求为  相似文献   

11.
一般人都认为从秦汉到明清就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说法,也习惯于把"封建"和"专制"合起来,说成"封建专制",以示这种社会性质的残酷与落后.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到今年,已经整整一百年了。一百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站在一百年的当口,我们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还能拿出怎样的成果奉献给读者呢?一百年的学术研究不可能穷尽辛亥革命的全部内涵,随着研究的进展,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还会不断浮现出来,需要给予关注和思考。下面的三篇文章,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凭借百年中国社会嬗变和学术进步,对辛亥革命进行反思的新成果。李帆教授系统梳理了辛亥前后以"中华"为族称的中国国家民族认同观念形成发展的历程,把中国国家民族观念与辛亥革命的互动及相互影响彰显出来。这几篇文章都有独到视界,见解也有一定深度,特以笔谈形式编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中国的实际传播以及运用的过程中逐渐与中国的社会国情相结合,继而实现了改造,使其能够更好的推动我国在建设以及革命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的解决。相关史实现实,在我国的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的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辛亥革命在爆发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哪些方面的积极影响。一、辛亥革命位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2011年8月27日至28日,"留学人员与辛亥革命暨第二届中国留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一个世纪以前,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留学生创建了同盟会,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此次会议即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召开。  相似文献   

15.
如何评价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肯定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度评价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国内学术界的观点亦基本一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孙中山最伟大的贡献是辛亥革命。通过对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精神和旗帜作用的分析,说明孙中山是革命党人的精神领袖、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辛亥革命是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的必然结果。继承和弘扬中山精神,高举振兴中华的旗帜,激发人们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孙中山研究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以"辛亥革命与百年中国"为主题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2日至15日在武汉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辛亥时期的政治景观、经济状况、社会情态、思想文化嬗变,孙中山及相关人物研究,辛亥革命与国际社会,辛亥记忆史与辛亥学术史七大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在跨入新世纪的今天,再次回顾辛亥革命,对这次革命同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关系加以剖析,既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又为我们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后,一直发展很缓慢,而在辛亥革命后,却出现了一个比较迅速发展的时期。众所周知,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很快就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地主买办阶级势力所篡夺,资产阶级共和国名存实亡。那么,在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何以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呢?对此,人们常常强调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造成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而对中国民族工业的空前发展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人们则往往重视不够。中国民族工业如此规模的发展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绝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它毕竟空前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袁世凯为了稳定其统治地位,不得不承认并颁布了一些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法令和措施,这些法令和措施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但无疑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的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因为经济立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然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从而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以下有关辛亥革命后的经济立法和措施,为我们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从而深刻认识与更好地讲授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初,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显学,1990年以后,海峡两岸"不仅有关辛亥革命性质与成败的论战逐渐平息,辛亥革命本身的研究亦开始趋于式微"[1]。随着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即将到来,辛亥革命研究再度受到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饶毅 《教育文汇》2013,(11):21-22
在摆脱屈辱历史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实现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梦的说法。美国梦很强调个人努力和个人奋斗。这种强调的背后实际还有另一层大家并非完全清楚的含义: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种体制,美国本身代表了高尚理想,美国的体制本身几乎无需修改。我们无需争论美国梦该如何理解。这与大家对中国梦也有不同的理解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