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美两国虽然在国情上存有较大的差异,但两国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又存在着近似之处,对于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设与完善,美国现行的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普遍把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实现自我理想与价值、发挥显示自己能力、实现社会交往、积累工作经验、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志愿服务运动在美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组织模式对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志愿精神是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志愿活动长期有效开展的稳定剂。青少年是美国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高、服务类型多样,这一现状是与志愿精神的培育分不开的,只有将志愿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才能长期坚持志愿活动。美国依托家庭、社区和学校三个平台对青少年志愿精神进行培育的方式对于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三位一体的培养路径将知识的传授和志愿服务的实践相结合有利于青少年志愿精神的养成和参与志愿服务技能的提升,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美国职业体育税法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指出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当前志愿服务中激励机制建设方面的重要问题有:缺乏对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战略意义的深层次认识,激励途径单一且回馈层次不广、力度不大,缺乏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树立更具现代化的志愿服务价值理念、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加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保障体系建设、营造社会氛围等,扎实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日本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教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志愿服务教育已成为日本教育界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日本志愿服务教育的目的与意义,回顾了日本志愿服务教育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日本志愿服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为我国青少年志愿服务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志愿服务大发展的背景下,志愿服务起源地美国、英国以及与我国地域文化相似的日本、韩国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在蓬勃发展,形成了参与全民化、管理体系化、运作市场化、教育课程化和研究阵地化的模式,探析以上四个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例案,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精神已成为我国重大盛会中物质与精神有机结合的宝贵财富,有效地推动了发达城市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常态化和信息化建设。深厚的底蕴、有序的组织及对志愿精神的时尚化设计和推广,是志愿服务举得成功的内在因素。而建设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加强制度和体制创新则成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美国培育积极公民的志愿服务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公民是主动去寻求、担当公共生活责任的公民。美国具有培养积极公民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志愿服务作为美国培育积极公民的重要路径之一,有多种实践机制保障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特殊体育师资培养起步较早,本文通过对美国特殊体育师资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课程、培养形式以及教师资格认证的梳理,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现状,对我国特殊体育教师的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环境教育的价值立场、教育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评价、政策保障等方面对美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特点进行归纳介绍,从中探寻美国环境教育特性成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加以借鉴.提出适合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市场化是美国殡葬服务业的一大特色,它在提供多元服务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公正的缺失。正是基于对市场化的反思与矫正,美国殡葬服务业中出现了一些去市场化(de-marketization)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3.
It has come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Editor that the article ‘Problematic nature of school purposes: implications for pre‐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mes’ in volume 29, issue 2, in 1997 inadvertently contained substantial unacknowledged material belonging to Dr Petersen. The Editor would like to apologise for any inconvenience caused to Dr Petersen. The article published below is based upon Dr Petersen's paper originally submitted by him at the 74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Atlanta, Georgia, in February 1994.  相似文献   

14.
In recent years, the Public Service Loan Forgiveness program has garnered more attention among student loan borrow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a potential source of loan relief. However—at least prior to the PSLF Program Overhaul introduced in October 2021—arduous eligibility criteria, opaque communication on the part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contracted loan servicers, and ongoing threats to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program made for a skittish and frustrated group of enrollees. This article leverages a mixed methods study to explore the meaning borrowers ascribe to prospective loan forgiveness and interrogates how magical thinking contributes to enrollees' perspectives on prospective loan forgiveness. With several of these sources of meaning standing in conflict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confidence in personal prospects of loan forgiveness fairly low, we argue that magical thinking overlays the meaning of potential loan forgiveness among some borrowers.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闻娱乐化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的新闻是新闻从业者的新闻价值取向和受众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当代美国新闻界出现了新闻与娱乐融合的趋向,这种新闻娱乐化现象根源有二:快乐主义原则是笃信个人主义的现代美国人追求的目标,受众的新闻消费行为同样如此,这是其社会基础;传媒市场化使公众利益向商业利益倾斜,利润最大化的原始动力使媒介完全受"大数法则"支配,原先新闻选择与制作的新闻理念为强调受众广度、制作成本及与利益集团利益冲突程度的市场理念所取代.由此,美国新闻娱乐化有其必然性.美国新闻娱乐化对我国传媒发展倾向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17.
美国高校本科招生录取标准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美国高校本科招生录取标准多样性因素的分析,探讨其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存在的客观性,进而提出我国高等学校招生选拔录取标准中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制度环境以及价值实现的方式问题,为现实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美国联邦政府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美国独立后,联邦政府通过了一系列土地法案,将西部土地收归国有,再通过出售和赠予等手段将这些土地转为私有。西部国有土地私有化成为美国西部开发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美国联邦政府开发西部的主要手段。这种处理土地的方式对美国西部开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构建在两个理想的前提上,一是必须保证所有的人接受基础教育,但由于各州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导致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一是必须保证所有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美国教育体制下存在公助和私助两种办学模武,他们更强调教会学生创新和独立思考,一些学校正进行改革试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