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用语言。大力推行、积极普及普通话并逐步提高全民说普通话的水平 ,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推广普及普通话不仅因为普通话具有任何方言都无法比拟的通用性(即实用性 ) ,而且因为普通话还具有任何方言都无法比拟的文化功能和审美功能。一、普通话的实用功能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其通用范围越广 ,使用的人口越多 ,实用价值就越高。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普通话是汉语的标准形式 ,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民族共同语。汉语的方言体系十分复杂 ,各大方言之间难以通话…  相似文献   

2.
伊犁汉语方言和分布于南疆的汉语方言同属于中原官话南疆片.伊犁汉语方言是新疆的“土著”汉语方言之一.伊犁虽非汉民族的发源地,但从古代起,汉民族就在伊犁定居并繁衍生息,伊犁也就有了历史悠久的汉语方言.虽然当时的伊犁汉语方言与今天通行于伊犁地区境内的汉语方言有一些区别,但是联系是很密切的.有的专家认为伊犁汉语方言是在陕西回族所说的中原官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时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笔者认为伊犁汉语方言的基础的确是中原官话的关中方言,但又不同于关中话.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融汇其他方言如湘方言,吴方言以及北方方言其他一些次方言的词语,又融入其他民族语言大量借词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满语、阿拉伯语、俄语词语而形成的有继承又有发展的一种方言.伊犁汉语方言在多方言,多语种共处的语言环境和人文条件下兼收并蓄成为一种异彩纷呈、样态特殊的方言.它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在词汇方面,更有其独特性.笔者认为伊犁汉语方言词语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承传性;二、融合性;三、变异性.本文试对这三个特点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不同方言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通过对各方言的探究,能够更细致、更充分地挖掘和展示汉民族的文化丰富内涵和特色。本文从方言分区、方言对文化的传承以及方言演变的角度,对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4.
汉语是汉民族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汉民族悠久而丰富的文化信息。但汉语方言众多,分歧很大,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视“书同文”而轻视“语同音”的传统,使得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统一(主要指口语)在近代中国以前的进程十分缓慢,而且是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5.
云南方言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中原汉语方言,其形成与汉民族的迁徒以及今天民族格局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文章拟从云南汉族居民民间文化的源流及云南方言中保存的内地元明方言词语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     
定远 《中国考试》2005,(2):33-39
狭义的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现代汉语还包括现代汉语方言),也就是普通话。普通话是受法律保护的国家通用语言,国家推广和使用全民通用的普通话,作为中国人应该对自己的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有所了解。因而现代汉语课也一直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必考的基础课。在一般人看来,现代汉语因为是每一个考生都熟悉的语言,所以学起来会很容易,考起来也应当容易通过。但从近几年的现代汉语自学考试结果的统计来看,现代汉语课的及格率并不高,  相似文献   

8.
汉语是汉民族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汉民族悠久而丰富的文化信息。但汉语方言众多,分歧很大,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视“书同文”而轻视“语同音”的传统,使得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统一(主要指口语)在近代中国以前的进程十分缓慢,而且是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9.
在一民族与他民族的相互交往中,词语的相互吸收是一种很普遍的语言现象。汉语在其发展过程中,就不断地从其他语言里吸收了汉民族原来没有的词语,从而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词汇量。这种源于其他民族的外来词,从现在的使用范围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已经进入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中,为全民族所共同使用;一种却始终未能向全民族推开,只使用于某些汉语方言中。这后一种,我们称之为方言外来词。方言外来词并非每一种汉语方言中都存在,一般说来,它只出现于汉语方言区中那些与操非汉语的其他民族杂居的地区,或者与国外有较多交往的周边、沿…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语死亡委婉语自然承载了汉民族文化的鲜明特征,具有自身独特的形式来源。本文从死亡委婉语的类型着手,了解汉民族在不同的语境如何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从文化的角度揭晓其形式来源。  相似文献   

11.
"夹音"是壮侗语域方言的一种特殊中介语。壮侗语为母语的人们与壮侗语域汉语方言为母语的人们交际过程中形成的壮侗语对该方言区汉语的影响,同时该区域的汉语方言对壮侗语亦产生影响。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壮侗语与汉语交互影响形成了壮侗语域"夹音"方言现象,贵州黔东南称之为"夹侗"。壮侗语域方言"夹音"方言最为典型的特征是壮侗语声母的汉语移植,韵母特征不凸显,语法影响较鲜见。  相似文献   

12.
论文中的汉语借词主要是来自于回鹘文世俗文书的两种版本著作。文章穷尽式地罗列两种版本中的汉语借问,并探究同一个汉语借词在不同版本中呈现状况。采取比较回鹘文-汉语语音的对音方法。归纳汉语-回鹘语的对音规律。该研究不仅可帮助建立回鹘语和汉语的语音对应关系,探讨回鹘语从汉语借词的途径和规律,而且还能看出回鹘语言受到汉民族语言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文学语言发展历史较短,是现代汉语中较年轻的语言之一,近百年的文学演变,让现代文学语言具有较强的严密性、逻辑性,能更加复杂、精密地表达文意,其表现力得到巨大的提升,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急剧变化的现代生活客观需求。据此,本文作者客观分析了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产生,探讨欧化、文言、方言口语三方面对20世纪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廖贞 《现代语文》2007,(9):65-67
方言是因地域之间的隔阂而形成的语言变体,一般所谓的方言,指的是地域方言.汉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的人口,分布在广阔的地域,汉语在历史上形成了多样、复杂的方言.与此相应地,汉民族文化也包含着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战争、割据所引起的社会分裂,动乱和灾荒所引起的人民的迁徙,是形成方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胡佳倩 《文教资料》2013,(27):19-20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方言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丰富的文化内容.通过对方言和文化的探究,能够更细致、更充分地挖掘和展示汉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本文是关于汉语方言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概略地对方言与地域文化、方言与文学、方言与普通话流行语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词语的重叠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构形形态变化,是汉语区别于印欧系语言的显著特点之一,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光山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种地域方言.本文主要以光山方言词语的重叠为具体材料,探索其词语重叠的类别、方式和表达的语法意义,提供了汉语词语重叠的一些感性材料,同时也期望对汉语语法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 ,地方普通话是介于地方方言和标准语普通话之间的一种过渡语 ,研究地方普通话对提高方言区人民普通话水平有很大帮助。本文从语音、词汇两方面分析了邢台地方普通话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8.
《湘南学院学报》2020,(1):76-81
利用能够反映"态度的ABC模型"中三个语言态度成分的11个语言特征,考察泰国北部华人对泰语、汉语方言和汉语普通话的态度。总体来看,泰北华人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最为积极,对汉语方言的态度最为消极。泰北华人的语言态度受教育媒介语的影响最大:接受单语教育的泰北华人对汉语方言的态度较为消极,汉语普通话不作为教育媒介语的泰北华人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较为消极,可见接触、学习和使用汉语普通话有利于泰国华人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面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课堂教学之中的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的有效评价方式。只有把教师的口头语言与体态语言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口头语与手势语相结合,使学生感到亲切;口头语与眼神语相结合,让学生得到信任;口头语与头势语相结合,使学生体验成功;口头语与表情语相结合,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汉语写作实际上并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甚至主要不是语言的问题。语言不过是民族化思想的物质符号,它所表述的是一个民族对其现实生存环境的感受与理解。有人把语言提升到人的现实存在,或学的本体层次,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就汉语由言向现代汉语转化来说,现代汉语的理论无疑受到了西方语言理论的重要影响,现代汉语的句式、概念也都大量吸收了英语等外来语的要素,但仔细考察,汉语本身的发展变化还是植根于汉民族的现实生活之中的。并不是由于吸收了外来语才发了革命性的变化,而是活在汉民族人民口头上的日常生活语言已经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