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谓英雄?标准不同,阐释各异。因此,不同时代有自己特定的时代英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有着属于自己的民族英雄及英雄史诗乃至每个人的心中都自有其心目中的英雄……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微时代这个词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它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在这一概念中有文化、交际、心理等多个方面,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一时代的特征是社会迅速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信息科技更新速度加快。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保证大学教育的质量,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以微博为代表的微时代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汉国 《教育》2012,(27):9
在30多年的高考历史中,张铁生的"白卷英雄"经历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如今,这位"白卷英雄"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感受到了世间的风风雨雨,变得成熟稳重了。张铁生曾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和我的同学朋友比,我没有一个方面是出色的。这些年拼命干事业,绝不是在努力向世人证明什么,我只是想过普通人的日子。"也许高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最终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白卷英雄"虽没有学富五车,但有的是能力,有的是锲而不舍的精神,有的是敢闯敢干的勇气。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微信和微博等社交方式流传度的扩大,成为大学生最愿意使用的信息获取媒介;但是,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在"微时代"利用微媒体获取正面信息的同时也会接触到一些负面新闻。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负面信息不可避免带给他们价值观方面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微时代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的同时,也剖析了带来的挑战,以期更好地指导教育工作者利用微媒体开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主人公毕巧林是一个颇具讽刺与诙谐意味的形象,是19世纪沙皇统治下一类人(多余人)的缩写,他身上浓缩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但它并不是作者诚意要歌颂并奉为英雄的榜样人物,他是病态社会的“恶之花”。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因为对同一件事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吵得面红耳赤呢?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又有没有因为对同一个观点有着不同的理解而争论不休呢?答案是肯定的。为了开拓大家的思维,为大家写作找到更多的思考角度和方向,我们每期将为大家提供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供大家辩论(最新话题详见秋千网)。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投稿邮箱:cxzvvtougao@126.com话题背景8月13日晚,深圳各大媒体集体收到深圳市交警局通稿。通稿称,南山交警大队警官孙震仅68天大的孩子UU,于8月12日上午不幸夭折,此时正在离大运会开幕式场馆最近的后海滨海路口执行交通安保任务的孙震,为了大运会,坚守在安保一线,未将此事告诉给领导和同事。当他身边的同事得知此事后  相似文献   

7.
杨利伟小档案名族:汉性别:男生日:1965年6月21日出生地: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身高:168cm体重:65kg星座:双子座血型:B爱好:游泳、滑冰以及田径项目、唱歌、弹吉他、吹口琴毕业院校: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清华大学主要成就和重要事件:2003年10月15日,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2003年11月27日,  相似文献   

8.
严华银 《江苏教育》2008,(17):29-29
张斌校长是一个朴实少华而又温文尔雅的书生,他的学校正像他的为人,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想和教育哲学正像他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9.
刘竑波 《中国德育》2015,(15):27-31
"互联网+"时代特有的社会道德现象,使学校德育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正是这些挑战的存在,使"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更应该抓住机遇寻找可为之处,学校德育应坚守基本道德共识和社会道德基本原则,应倡导并培育人际交往中"对话守则",应践行"学生指导"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今天和你在一起,但也即将过去;明天我们共同创造……人生只有三天。"这段话是夏威夷某所学校一个班级的誓言,它警戒着我们:生命仅有三天。我们当然并非真的就是从昨天诞生,将在明天灭亡。可是,"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可他  相似文献   

11.
《少年电脑世界》2014,(7):46-4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影特效的制作水准也逐渐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凭借自身出色又震撼的视听特效,在大银幕上创造无数票房奇迹,赚得盆盈钵满。  相似文献   

12.
从“他者”到“自我”:试谈语文课程的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打破"单面"的"他者"文化的束缚,更为完整地帮助学生解读真实的世界、人性和生活经验,防止学生沦为缺乏反思与批判能力的文化奴仆,本文提出了要从发现被隐藏的他者世界和人性开始,打破现有语文课程文化所存在的完人的模型、生活的镜像、发现生活选择的代价,进而完整地认识他者世界,并以此为中介,最终进入自传反思式的自我关照,实现课程文化和学生角色的"自我"转型,实现课程最终为学生自我的真实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3.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塑造了各式各类的"英雄"形象,其中,最为"耀眼"的是撒旦式的"英雄"陆承伟:他是一个具有多方面的智慧、才能和具有"高大全"特点的"英雄",但他的"高大全"是一种颠倒了的"高大全;"他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新兴阶层的代表人物,是一个矛盾复杂且颇具争议性的新形象;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金融资本家形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民生新闻的概念特点入手,以SWOT分析法为切入点,对“西安零距离”栏目的定位特点、新闻内容选择、播报风格等等进行了优劣势分析,指出《西安零距离》栏目在延续自身“民生新闻”定位的基础上,继续发挥新闻版块设置。三贴近”、新闻播报及时快捷,语言清新质朴的优势,避免新闻选择浅表化、庸俗化,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民族族称是具体历史语境的人造物,具有历史表述的叙事内涵。从“苗”、“苗蛮”到“苗种”再到“苗族”,不同历史时期对“苗”的指涉变化是主流文化建构和现代民族国家权力运作的结果。它不仅反映了中国族群地图上的一次政治建构,也反映了民族集团的形成是一次自上而下的由“他者”设计和督导的对权益进行调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文学理论"教学陷入难堪的境地,要改变这种困局需要从根本上革新教学理念,使文学理论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人的培养这个关键点上来。"文学理论"作为人文学科,它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全面地塑造人。既然是塑造人,就必须追求一种理想,具体表现在社会理想、人生理想和艺术理想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基础教育面临“三大转变”:从传统单一型向形式多样化转变,从模式一统化向优势特色化转变,从封闭结构状态向开放一体化转变。  相似文献   

18.
马克·吐温在《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后简称《再度出洋》)这部小说中,以美国人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华人劳工"艾送喜"的形象。华人形象作为美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成为"他者",成为"非自我"的存在。本文试从失判的"他者"身份和渗透的"他者"身份两方面入手分析小说,来阐释异国形象作为"他者"的文化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9.
《荒野的呼唤》、《白牙》中动物的生命轨迹相逆而行构成了完整的生命之"圈",杨志军的"藏獒三部曲"中个别藏獒在强大的人为环境中无法把控自己的命运,獒"魂"被人的主观意志制约,原本的獒性被逐步扭曲、异化,乃至丧失。通过分析动物形象的生命历程和爱恨旋律的交替互换,进一步阐释遗传和环境重要作用的同时反观自我,反思现状。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中,文化的多样性正接受着文化同质化,文化霸权的挑战。由于差异,各国文化对于他者文化怀有不同的歧视,抵触或是恐惧的心态,从而引起文化冲突。本文试图阐释他者理论,探讨他者在自我构建和完善过程中的作用,为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他者文化做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