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格的重要特征在于其文化性。中国的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人的人格,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在现代性背景下中国人的人格及其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在中国文化和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人格养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教育皆以提升人的生命德行为最终鹄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形上表征儒、释、道以及其他艺术形态,蕴涵诸多人格教育的真理颗粒。在传统文化的框架下考察人格培育问题,通过文化寻根,盘活其中深邃的人文原理与丰赡的人格资源,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衣钵,对于激发人格智能,打造高校的"君子族",构建大学生健康、绿色、积极的人格生态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人格养成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人格化的文化,中华儿女的独特人格是文化化的人格。中国古代悠久的传统文化遗产哺育和铸造出中华儿女的独特人格,中华儿女的独特人格特征又充实和丰富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遗产。人格化的文化,文化化的人格,以及两者的有机交融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和中华儿女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发扬光大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人格养成教育中的优秀遗产,同时以更博大的胸怀广泛吸纳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精华和人格特征,以铸成新的中华民族魂,展示更新的人格风采。  相似文献   

4.
5.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特征与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以和谐创新、组合创新、宽容性为范式的自主创新体系,如何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综合与创新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换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只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扬弃、改造和更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创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构成西方现代性主要内涵的工具理性,促发了科学与技术的繁荣和昌盛。当前中国现代化最主要的也是最急需的就是科学与技术的大发展。这一点在文化层面上就表现为工具理性的缺失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工具理性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本文明确了"人格教育"的目标,从心理学专业、传统文化及教师人格培养三个方面论述了进行人格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磊 《辽宁教育》2013,(5):38-41
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现代性的基本概念,科学、理性、自由、世俗化是现代性所高扬的大旗。而教育现代性在现代性大旗的指引下,始终秉承着理性、自由的理念。传统文化某些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教育现代性面前遭遇了困境,这样一种困境使得传统文化必须对自身在古今中外方面进行创造性革新。  相似文献   

9.
本分析了杨靖宇对传统化的慎思而明辨的科学态度。挖掘了传统化对杨靖宇人格精神形成的积极影响。在杨靖宇研究上,也初步提出了传统化对杨靖宇人格精神产生负面影响的学术看法。  相似文献   

10.
市场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加剧使现代性危机日益加深。市场逻辑的泛化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续颠覆,但又从另一面表现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依赖和召唤:传统文化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永恒眷注,成为消解现代性危机下肉体和精神二元分裂的根本原则;传统文化以"仁善"为核心的群体观念,对于现代人伦危机具有拯救价值;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观念提供了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致思取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人格的论述并没有仅仅局限在人际关系的范畴,在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时侯,这种对人格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适用的。儒家提倡"天人合一",企及了人文的理想境界和自然的生命世界融合无间的审美高度;道家柔弱不争的处世态度,体现了它对现实的批判与超越以及对高尚的精神生活的追求;佛教尊重生命的慈悲佛性、众生平等的生命价值伦理、追求心灵的超然物外等思想,对今天生态人格的塑造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在观念飞速更新,信息泛滥的现代社会,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众河流的入海口。在这种情况下,文明对人格的完善问题日渐成为人们思考的话题。作为东方文明璀璨之珠的中国传统文化自然而然也是思考的焦点。因此,分析、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其基本精神如何,明了传统人格的优缺点。同时,阐述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以完善自身人格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的文化课,也是人格修养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走着一条不断寻求和探索将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优秀遗产与世界各国和各民族幼儿教育先进的科学的成果逐步融合的道路。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基本内容是伦理道德规范和生活常规的基础训练,主要原则和方法有“蒙以养正”“早喻教”“严慈相济,教爱相辅”“顺其性情,激发兴趣”“量资循序,随其分限所及”“保教并重”。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进课堂对药学、中药学专业学生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将先进人物的精神内化为自我发展动力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思想;让学生能更加全面的去理解并掌握中医药文化中经久不衰的思想与精髓,提高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学生人文教育之重要源泉,对其应持理性之批判态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促进之,对当前的大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学的基本内容是经、史、子、集,国学的基本精神是民本意识、良知实践,国学实践的至境是真、善、美。国学教育的现代化就是引领"马克思"与"孔夫子"共存共荣的思想文化现象,当代语文课程完全具备了这些条件。国学教育的语文课程化,就是通过培养青少年的中华信仰,发展青少年的良知情感,塑造青少年的中华人格,崇尚承载国学文化的中文尊严,在有国学知识内涵、有思维建构过程、有审美体验活动、有言语产品生成的中文实践中,把中文道路延伸向五洲四海。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这个词最初并不具有人们今天所理解的“生产劳动”“生活劳动”等方面的含义,而“劳”“劳力”“劳心”“劳作”等词却已基本具有了人们今天所理解的“劳动”的基本内涵。中国传统劳动教育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主要通过礼仪制度渗透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采取耕读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通过家训家风等途径实施劳动教育。中国传统的耕读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普及大众的劳动教育规范、身体力行的劳动教育典范、脍炙人口的劳动教育读本,可以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了民族的振兴、历史的传承和提高人文素质,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大学语文”介绍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和杰出的历代作家,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大学语文”贯穿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应当包括传统人文主义、中和的民族文化心态、追求崇高人格的精神、优良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汉字文化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掌握客观的、历史辩证的原则,并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将其渗透在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要以及社会发展需求。文章就此问题进行分析,首先简述了在职业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其次就具体渗透策略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