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古诗《游园不值》,写了诗人春日游园时的所见所感,写得形象而富有理趣,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更是脍炙人口。教学这首诗时,我紧扣诗人,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读出"诗"中的"人"来。  相似文献   

2.
孙爱凤 《江西教育》2002,(10):17-18
名师简介王志尚,1945年生,山东省青州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期致力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先后参与“八五”、“九五”、“十五”国家级重点教育课题的实验研究。他积个人三十余年的实践经验,创立“线形”阅读教学模式,专著有《王志尚小学语文“线形”教学模式研究》,1997年被收入由中央教科所课程研究中心主编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与研究》丛书,在国内推广。另外,还正式出版有关著述20多本。目前,大家都在探讨如何理解新《课标》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叶志芬 《吉林教育》2008,(3):105-105
【案例】 学习《游园不值》(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这首古诗,在引导学生看图充分想象园内美景后,我带着遗憾的口气说:“园内春光明媚,诗人乘兴而来,却进不了园,真是扫兴呀!”  相似文献   

4.
一、“文中提示语”的特点和作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课文导学系统的改进尤为显著。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内部或结尾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的呈现方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用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感悟和思辨,以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全册教材精读课文共24篇,除两篇《古诗两首》外,其余22篇都紧密联系课文内容插入了提示语,共有30例。这30例提示语,从语言形式上看,大部分是从学生的角度说出读书的心得和发现,表示要和学习伙伴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5.
教学时间:9月18日 教学地点:二(1)班 教学内容:古诗《山行》中的第二行白云生处有人家  相似文献   

6.
历岗 《小学语文》2007,(2):51-51
问:“不知绿叶谁裁出”(三年级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的“裁”字,部首是“戈”吗?  相似文献   

7.
黄玲玲 《师道》2005,(1):28-28
那天给三年级学生上《揠苗助长》。师: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生:有,我很好奇,以前真有这么个笨农夫吗?师:你们认为呢?生1:我认为没有。你们看,图上那个农夫那么老了,难道他以前没种过禾苗吗?怎么会到这把年纪才来做这种蠢事!我想,这则寓言只是作者为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而捏造出来的。生2:我认为是有的。因为以前科学不发达,农夫没多少种田的知识,他不懂得损伤禾苗的根后,禾苗就不能存活的道理也是有可能的。生3:对,可能他以前没这么做过,而这次想快点有收成,就尝试了这种方法。生4:我也认为是有的,因为老师经常说,写作文要从生活中选材,这篇…  相似文献   

8.
从开学以来我一直带着学生学诗歌,从《诗经》到《离骚》,从《古诗十九首》到唐诗宋词。诗歌教学要给学生什么呢?难道仅仅就学这几篇,如果这样的话,别说别的做不到,就连考试也难以应付的。诗歌教学,是不是该引导学生透过诗歌看到它背后的东西呢?是不是该向学生引导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呢?是不是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在浩如烟海的诗的海洋里能随手撷起几朵浪花,装点自己未来的岁月呢?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社戏》这篇课文时,学生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它能成为名篇是不是名人效应呢?我没有觉得《社戏》妙在何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  相似文献   

11.
李佩艳 《吉林教育》2006,(10):48-48
新编《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通过“观察大树”、“寻访小动物”和“寻找淀粉的踪迹”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事物和现象,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科学。那么如何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精神,上好新编《科  相似文献   

12.
【案例】 《蜜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文写了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弄清蜜蜂是否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提了二十只蜜蜂来做试验。在试验中,二十只蜜蜂被带到离家两里多远的地方,有十七只飞回来了,另外三只不知去向。还有三只蜜蜂去哪里了?无人知晓。甚至就是作者本人,也无法准确地说出个所以然来,况且这个问题也无关教学痛痒。然而,学生却对另外三只蜜蜂的去向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13.
《山行》是小学语文第7册人教版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这是一首唐诗,作者杜牧,唐代文学家,其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杜牧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相似文献   

14.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1):34-34
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对“山东”的注解是:“指华山以东”,但在其他古代作品中,“山东”又不能这样解释,如,“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请问:在古代作品中,“山东”的含义到底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古诗欣赏主题性单元教学“走近李白”一经推出,就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在浙江大学名师观摩课后,听课老师给主持人吴琳老师发了这么一条手机短信:“吴老师,您好!李白是‘诗仙’,孙老师是‘师仙’哪!”《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李建平听完这课激动地说:“这才是课程改革倡导的真正的语文课呀!”在福建执教时,听课老师们评价:孙老师的课,大气磅礴,浑然天成,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回味无穷。这堂课得到大家的高度欣赏,也促使我去思考:它的魅力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 Step 1.Warm up and revision 1.Let’s chant(见第一单元) 师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边说唱边做动作。 2.Free Talk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感兴趣的“超级女声”李宇春和动画人物孙悟空,引导学生用“Good morning!/Hello!/This is…/Nice to meet you”等句型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他们认识,与图中人物进行口语交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本课,可引导学生通过“四读”(感知读、体验读、激情读、拓展读),探究诗意,品味诗情,鉴赏诗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相似文献   

18.
19.
教材简介: 《山行》(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20.
选择统计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之后,将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编排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