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玚《礼记新义疏》是南朝时期影响较大的一部《礼记》注本。从今存佚文来看,该书涉及名物训诂、经文诠释、郑注申发、礼制解说等诸多方面。贺玚《礼记新义疏》以郑学为宗,多对郑注加以补充或发挥,但亦颇重创新,提出不少新说。因受玄学影响,该书颇重义理,常以性情来说礼。贺玚《礼记新义疏》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自唐代以降,诸家《礼记》著述对其征引颇多。  相似文献   

2.
3.
龙作为人把握世界过程中想象出的一个特定客体,在不同时代不同诠释者的理解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礼记》中龙的内涵比较集中,多体现在君主出行及殡葬的应用上;《庄子》中龙的形象相对丰富,既有自然界的游龙、水中的蛟龙等,也体现在人的体态及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孙园园 《文教资料》2010,(36):23-26
由于编写《康熙字典》工程浩大,且出于众手,引文时有讹误。今逐字检核《康熙字典》十二集引《礼记》部分,与阮刻本《礼记正义》一一对校,重点考校王引之《字典考证》、渡部温《康熙字典考异正误》未出校者,拾得遗误若干条,依其次序列出。  相似文献   

5.
《礼记》婚姻伦理产生于中国"情感"文化土壤之上,故其主体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人文情感色彩;其力图通过道德意识、道德情感的培养,最后使婚姻达到稳定、长久的努力,表达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  相似文献   

6.
王新丽 《文教资料》2008,(28):112-114
避讳是我国古代王权政治与宗法社会等级观念在语言文字运用上的体现.在周代,统治者已把避讳作为"礼"的内容之一纳入到周礼系统中,<礼记>中有许多关于避讳的规定,如公讳和私讳、取名和称名的避讳、史书记载的避讳、讳与不讳、避讳的学问和管理等.避讳在古代社会的承继和发展,对我国古代经传子史书籍的书写和传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礼仪文化和典章制度书籍,其编订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此书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  相似文献   

8.
<礼记>是我国战国至秦汉之际儒家学者解释经书<仪礼>的文章辑录,其广博的内容集中体现了儒家政治、哲学、伦理、教育等思想,是古代儒家文化典籍中的精品.<礼记>的美育思想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深入挖掘<礼记>美育思想遗产,去芜取精,为当代美育实践提供借鉴,推动当前以美育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礼记>的美育思想主要表现为:一、以伦理美为系统的美育架构.将人伦关系从日常生活泛化到国家的政治治理中,主张在政治统治中充分发挥伦理道德善化民心、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二、以和谐美为核心的美育理念.追求人与社会乃至自然天地的和谐,表达了儒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按照天地运行的法则行事的传统理念,体现了儒家仁者爱人、以和谐为美的育人理念.三、以礼乐美为手段的美育途径.通过美的礼乐教化万民,引导人们向善,让人们在艺术的审美过程中认同礼义的合理性,使治理国家变得审美化,达到和谐的"大同".  相似文献   

9.
何晓青 《文教资料》2013,(26):10-11
《礼记》的论者成功地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借助比喻化陌生为熟悉的功效,将抽象的礼学道理表达得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本文从《礼记》比喻表现形式进行初步探讨,将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再对每一类分别从本体、喻体、喻词的角度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0.
鬼神信仰和相信死后世界的存在是先秦时代的普遍观念,作为"显学"的儒家学派不可能置身其外。《礼记》作为儒家的经典,其鬼神观与当时社会的普遍观念多有共同之处,但亦体现了儒家所特有的人文精神。在此基础上的礼制创造,更代表了儒家的政治设想和关于社会的理想建设,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礼仪之邦,十分重视礼的建设。中国历代统治把礼的建设与法的建设结合在一起,刑罚与礼并用。《札记》一书对基本法理的构建做了有价值的论述。《礼记》不仅在礼治方面,而且在法制方面为中华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搜集了《礼记》郑注中的语法分析材料,加以梳理分析,认为郑玄对词类、语序、词组中的语法关系等语法问题都有所认知。从《札记》郑注的语法分析中可以管窥郑玄的语法观念。  相似文献   

13.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10,(7):70-72,159-162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  相似文献   

14.
《礼记》修辞艺术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是反映儒家礼学思想的重要文献,也是展现上古书面语言艺术魅力的珍贵文本。作者善于捕捉事物之间的相似点,选择形象而富有意趣的喻体来形容、描绘抽象事物;大量使用排比句,使语言铺陈细致、音韵和谐、语势强烈、感情充沛;顶真修辞的运用收到了语势连贯、音律流畅、论证缜密、逻辑性强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5.
康娟娟 《文教资料》2013,(34):96-98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全球经济竞争的制胜点取决于科技和创新,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因此教育在新的时期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尤为重大。《礼记》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内容包罗万象,门类庞杂,尤其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站在哲学高度,结合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及当今的现实,侧重于伦理道德方面教育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邱亮 《文教资料》2013,(31):85-87
自东汉郑玄遍注《三礼》后,《三礼》实为“郑学”,而江永常常搜罗百家之说而立以己意,忠于经文而颇有见道,或从或否,择善而从,择疵而否,于深奥芜杂处阐发旷世之说。今以江永晚年所成《礼记训义择言》一书,探求江永治礼之道与清初《礼记》学渊源。  相似文献   

17.
《礼记》中的比喻修辞新颖独特,意味深长,喻体选择更是十分用心。比喻的喻体无论是选用自然界的动植物还是和农耕相关的器具,还是El常生活之物都相当得体,设喻者通过联想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将二者有机地连接起来,共同在表情达意中发挥作用。不但将抽象的礼学道理说解得明白通俗,而且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技巧,增添了文章的人文气息,使篇章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8.
清孙希旦的《礼记集解》是研究《礼记》的重要书籍。文章考察了该书的成书、整理与刊刻及版本情况,为对该书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礼仪之邦,十分重视礼的建设.中国历代统治者把礼的建设与法的建设结合在一起,刑罚与礼并用.<礼记>一书对基本法理的构建做了有价值的论述.<礼记>不仅在礼治方面,而且在法制方面为中华文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礼记》中除了某些繁文褥节不合时宜及有些思想是唯心糟粕之外.大部分内容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某些思想光华。对治国安邦起良好的教谕作用。尤其“入世”思想更显可贵。《礼记》指出礼对“入世”的人具有积极意义,该书教导人们如何行礼处世.指出“入世”行礼旨在使国家大治久安。礼是一种思想意识,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与制度。对《礼记》思想进行扬弃,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遗产的唯物主义态度。在全国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教育中.《礼记》一书不失为有益的参考读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