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针对功利主义的目的论,二是针对功利主义的演绎基础。通过对功利主义的阐述和批判,罗尔斯揭示了功利主义在跨越个人的直觉需求与共同体的价值准则时所遇到的无法克服的理论困境。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认识和批判代表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对功利主义的基本态度,并由此构成了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2.
美国哲学家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是二战以来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继承修正了古典契约论的方法,批判并且取代了处于统治地位的功利主义,提出了新契约论。在自由优先的情况下对自由主义的另一价值——平等——作了较之古典自由主义大为不同的处理。罗尔斯构筑的正义社会,注意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特别是关注了最少受惠者的社会地位,这对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尤其是解决贫富分化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功利主义法学作为近代西方主要的法学流派之一,其地位和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作为创始人的边沁以功利主义为基础,对最大幸福原则、幸福的目标、正义观等进行的分析和建构,尽管在当时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之处,甚至遭受了各方的猛烈批判和质疑,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对稳定当时混乱的社会秩序所产生的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并且对其之后的西方实证主义法学、社会法学、经济法学等各流派的思想和主张亦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他提出的功利主义基本原则至今仍然在欧洲各国的政体内发挥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密尔在《功利主义》一书中,从分析正义的来源、正义与其他道德义务的关系入手,试图从中寻找到功利与正义的内在联系。功利与正义的确关系密切,但在功利主义这里,二者并没有达到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分配领域采取何种分配形式的四种理论观点入手,指出政府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选择只能同时反映功利主义和正义论的道德观,即不仅要努力增加经济福利,使社会总收入最大化,而且要注重初次分配以及再分配过程中的公平。  相似文献   

6.
功利主义是西方社会最重要的道德哲学流派之一,代表着西方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的理论趋向。从古典到现代,功利主义在批判和辩驳中不断修正、完善和发展。作为功利主义在当代的新的理论形态,准则功利主义与行为功利主义对传统功利主义存在的理论缺陷做出了一定的补正,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功利主义道德体系,优化了功利主义的理论特质,提升了功利主义的理论活力,实现了功利主义的现代复兴。  相似文献   

7.
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和正义理论是自由主义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继西季威克、摩尔之后,波普尔不仅从论证模式和基本原则等方面对功利主义进行了批判和修正,而且还对其自由观进行了否定和改良,从而捍卫了自由主义的旗帜。波普尔的政治哲学思想不仅使功利自由主义走向了穷途末路的绝境,而且进一步推动了罗尔斯和诺齐克对功利主义的清算,为正义理论的问世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将批判的眼光转向民间,批判传统化在现代洋场与西方化所孕育的怪胎;她在殖民地语境下为“个人性”张目,与在同样语境下的郁达夫、戴望舒等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9.
功利主义在当代哲学、伦理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罗尔斯对功利主义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批判,并指出对个人基本权利和利益的坚持与维护才是首要的.  相似文献   

10.
伯纳德·威廉姆斯在《英国时报》中被称为"他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最有才华的哲学家",尤其是在20世纪下半叶他对哲学伦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由此,对威廉姆斯伦理思想的相关观点予以简要梳纳就显得尤为必要、重要。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就威廉姆斯对功利主义幸福意蕴的批判加以分析,以期进一步解读和历史考察其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1.
康德以道德法则为基础的义务论的所提供的批判视野,分析了功利主义理论的思想脉络及其理论困境,以及功利主义对其义务论的批评.以此为基础,进而可以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康德是如何看待功利问题的.功利主义对康德的批评建立在对形式主义的道德法则之狭隘化的理解之上;康德对功利问题有着全面而恰当的考虑,从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视野出发,功利主义也可以具有恰当的地位与重要的价值;另外,康德的批判视野对于处理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与价值问题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相似文献   

12.
在穆旦的诗歌中,“我”的言说、理性的思辨色彩以及独特的受难意识等使他的诗歌充满复杂性和智性,他用各种强烈的个人经验(个人性)来表达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公共性),并且能够保持其经验的独特性,使他的诗歌走出自我宣泄的个人性而走向具有普遍真理的公共性,上升到对生命的追问,对人生的终极关怀的高度,创建了属于穆旦的独特的诗歌体系。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发展所显示的“异己力量”使人为物役 ,于是发出了“不物于物”恢复和回归人的本性的反异化的呐喊 ,这是乌托邦产生的原因。而“桃花源”和“乌托邦”在东西方不约而同的出现 ,证明了人类为了发泄对现状不满而去实现更加符合人的本质的那种可能性所具有共性。乌托邦的概念依赖于人本质上应该是和可能是的那样子与人在生存中所是那样子的区别。所以 ,乌托邦既具有否定现实的社会性 ,又具有追求超越的个人性。  相似文献   

14.
功利主义评价已然成为我国大学教学评价的主导倾向,这必然会导致大学教学改革逐步放弃了促进人的成长这一核心价值。为此,必须对这种大学教学评价倾向进行反思,重新认识大学教学以人为本位的内涵,重新发掘传统教学的合理性及其时代意义,在实践中促使理论教学和能力培养相互融合。要扭转功利主义大学教学评价的不良倾向,需要从微观入手,探索基层创新。大学、院系和教师必须作为创新主体出现,大学校长个性化探索、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课程化"和对学生评教实施质化改造等举措理应受到鼓励。  相似文献   

15.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6):17-20,60
"客观主义"知识论者对"知识个人性"的漠视,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消极影响。这种知识论的历史渊源很深。在西方哲学史上,"知识的个人性"曾经一度缺失,但进入20世纪以来,呼唤"知识个人性回归"的声音占了主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知识论中,"知识个人性"却倍受关注,因此说当前课程改革提倡对"知识个人性"关注,符合马克思主义、适应中国文化、且顺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6.
况滨 《文教资料》2009,(34):102-103
本文认为功利主义所遵循的人的“趣善避恶性”仍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方面.从人的类本质出发的马克思伦理观认为自由自觉的人的活动是从人的本质意义上对自我幸福的理解,个人的幸福观念在人的社会历史活动层面展开是基于对人的社会属性的理解,从而形成了对狭隘的功利主义幸福观念的超越和批判。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以人道比附天道,以天道论证正义,解决了儒、法功利观的难题,避免两家学说的偏颇,以正义观为基础构建了德性功利主义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批判教育学以批判资本主义和工业化、实现社会正义和个人解放为己任,而包华士的生态正义教育学则认为关于社会正义的问题需要在更广泛的生态正义的理论框架下探讨。二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分歧和论争,是由于他们持有不同的生态和生态正义观。二者对生态正义和社会正义的关系,或者说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以及解决方式均有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功利主义要求在每一种情景中伤害和利益必须以某种方式进行分配,然而这种分配方案由于没有考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从而隐含了具体的不正义。为了祛除这种不正义,费尔德曼以内在价值为基础构建了以C+JH为模型的后果主义价值论。由于这一模型既考量了后果,又兼具了正义与应得的多种维度,并把人们过去的行为与德性的品质纳入其框架,因此它不仅能保留功利主义的关键洞见,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平等待人。  相似文献   

20.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作为英国近代史上继杰里米·边沁之后最重要的功利主义者,在修正边沁功利主义伦理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功利主义学说,其功利主义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功利主义与正义和自由等权利相结合。文章试从正义和自由等权利方面探讨密尔功利主义思想体系中正义和自由的内容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