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历史》必修第7课讲到卢梭《社会契约论》时说:“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定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人教版《历史》选修的“学习延伸”引用了这样一段卢梭的话:“社会契约,它不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那种约定,它是共同体和其各个成员之间的一种约定。它以社会契约为基础,是合法的一种约定;它对一切人一视同仁.是公平的一种约定;它除了公共幸福之外,不能再有任何其他的目的,是有益的一种约定:它有公共力量和最高权力作保障,是稳定的一种约定。”  相似文献   

2.
《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关于理想社会两个角度的描写:社会契约的签订和政府的成立,论述了卢梭笔下的理想社会实行的并不是直接民主制,而是民主贵族制。  相似文献   

3.
《同学》2006,(4)
文科: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使人痛苦的惩罚。”经济科: 1.什么是公众所能承受的真理? 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3.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出问题: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理科: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快乐。为共同  相似文献   

4.
微型小说《画家和他的孙女》写道: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婷婷,也酷爱画画。她画了一棵树,爷爷说她画得不对,“树技怎么能比树干粗呢?”婷婷问:“树技怎么就不能比树干粗呢?”爷爷说:“那就不是树了。”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画家无话可说了。后来婷婷  相似文献   

5.
《民报》学人认为,虽然卢梭的国民总意说影响了各个共和国的建设,但是美国的共和并非根源于卢梭的学说,而且法国的《人权宣言》也并不是源于卢梭的学说。也就是说,卢梭学说虽然包含许多真理,但是它并非是共和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海外英语》2013,(12):38-38
《丛林流浪》这首著名的澳大利亚民谣。被澳大利亚的.国民称为“不是国歌的国歌”。它有着柔缓的节奏和轻柔的语调。让我们来看看它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7.
一位老教师在讲授“启蒙运动——卢梭的主要思想”的公开课时,这样阐述卢梭的历史哲学观点:“卢梭否定私有制,主张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民主共和制。”我不同意其观点。于是课后向其请教,老教师告诉我:“这是某老师公开发表的观点,不会错的。”待细问后才得知:浙江的向勇老师写了一篇《简析卢梭与伏尔泰分裂的原因》(《中学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8.
1775年。卢梭写《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以下简称《对话录》)时,心情非常平静,性情也愈发孤僻了。他对人类已经失望,不相信任何人,变得疑心重重,不让别人进他的书房,很少接见朋友.也不大与过去的熟人联系。  相似文献   

9.
与《忏悔录》类似,《爱弥儿》同样是卢梭本人的一幅自画像。爱弥儿作为一个卢梭想象出来的教育样板,其并不是一个透明的灵魂意象,而是隐藏着大量不容易被发现的幽暗底层。在爱弥儿身上,卢梭有意构造出各种叙事结构,以实现一种既真实又虚构的想象性演练。无论是爱弥儿与卢梭之间表层与潜在的复调关系,亦或卢梭与爱弥儿之间真诚与反叛的变形结构,还是两人之间基于恋母情结与造父意图的政治性血缘,这些都反复提醒我们在研究《爱弥儿》的一开始,不能忽视卢梭自身的人格特点和精神品质。爱弥儿既是卢梭的学生,也是卢梭的孩子,更是卢梭本人的颠倒。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爱弥儿式卢梭与卢梭式爱弥儿的混合意象中,我们才可能真正捕捉卢梭的教育意图以及整部《爱弥儿》中各种隐遁的计划。  相似文献   

10.
我的小书柜     
◆本期推荐一:《孤独散步者的遐思》(卢梭著,熊希伟译,华龄出版社出版)(卢梭著,熊希◆收藏指数:★★★★★内容简介《狐独散步者的遐思》是十九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的杰作。这本书是卢梭跟自己的心灵亲切交谈的产物,是对自己心灵的分析和解剖。它最真实地再现了处于最纯真状态中的卢梭形象———真诚,淳朴,爱自然。《孤独散步者的遐思》与《忏悔录》、《新爱洛绮斯》等作品一道构成了卢梭的作品风格: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在这部书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被人生的灾难和孤独所压倒的卢梭,而是在自然里重新…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史讲演录》中,黑格尔把实践哲学(practicalphilosophy)领域中一个划时代的创新归功于卢梭。据他说,卢梭的创新存在于如下事实之中:他是第一个将“自由意志”(thefreewill)认肯为政治哲学基本原则的思想家。由于黑格尔自己的实践哲学就明确地建立在一种对于意志及其自由的阐释上,所以他的表述明显是意欲申明卢梭社会与政治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然而,应该怎样理解这种影响,却不是那么清楚的事。  相似文献   

12.
张炳惠 《母婴世界》2011,(10):18-19
卢梭说:“不是要教小孩学科学,而是要培养小孩对科学产生兴趣。”预期强迫教学.不如让孩子可以自动自发地学,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回归自然”是卢梭全部思想的核心,“自然”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寓意。《新爱洛伊丝》中卢梭的“自然”观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方式中的善待自然、人性情理中的善待自我、生存状态中的善待他人。这不仅是卢梭“自然”观的美学内涵,更是其美学思想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14.
李朝军 《培训与研究》2008,25(3):101-103
卢梭和杜威是西方教育史上与柏拉图齐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卢梭的教育专著《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并称人类教育史上三部标志性著作。卢梭的教育思想和杜威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儿童主体性上一脉相承。比较卢梭和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更好地发掘卢梭和杜威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汲取它们的丰富营养。  相似文献   

15.
严力,1954年生于北京。“星星”派画家。1985年留学美国,1987年在纽约创立“一行诗社”出版诗刊《一行》,任主编。已出版的主要诗集有:《严力诗选》《这首诗可能还不错》《黄昏制造者》《多面镜旋转体》等。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有:《纽约不是天堂》《最高的葬礼》《母语的遭遇》等。这里选他的《还给我》和《黑暗之歌》进行赏读。  相似文献   

16.
从卢梭《爱弥儿》中审视生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的教育巨著《爱弥儿》从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出发,对爱弥儿进行一切与生存有关的教育.生存教育成为《爱弥儿》一书中一以贯之的思想理念。本文从对卢梭《爱弥儿》中的生存教育思想的分析入手,审视我国生存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卢梭和他的画亨利·卢梭,法国近代朴素绘画大师。他擅长以天真的画面,表现出梦境似的奇异景象,以描绘神秘、奇特、梦幻股的人物和景象而著称。卢梭并不是一位专业画家,没有受过正规的绘画训练,他的职业只是海关的一名税务人员,但他对绘画非常执著、入迷,四十岁时辞去工作,成为一名职业画家。  相似文献   

18.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可见,你教的东西,学生容易学,喜欢学,学得好,那么你就具备了教育的艺术.本文重在从教学结构入手.探究化繁为简的语文教学模式.从而追求高效的语文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夏武荣老师《思路·细节·沟通——模拟上课(专制下的启蒙)的课堂实录及评价思考》(《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12期)一文,文中提到:“我在备课的时候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霍布斯、伏尔泰、卢梭都是终身未婚。”说霍布斯、伏尔泰终身未婚是对的,但说卢梭终身未婚就不对了。  相似文献   

20.
卢梭在其政治哲学的写作生涯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局外人”叙事模式。在《论科学与艺术》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的视角是外在于真实时间和历史之外的“局外人”;在《社会契约论》中,视角转换为时间和空间之外的“局外人”;从《爱弥儿》到《一个孤独者的漫步遐想》,卢梭的叙事逐渐远离人类现实生活,成为纯粹理想建构。“局外人”视角并非卢梭有意为之,而是受其身处时代和共同体的影响,遵循了从最初的自然人走向最后的自然人,从不自觉的孤独自由走向自觉的孤独和自由的内在逻辑。这种视角澄清了卢梭在实质上是启蒙时代的引领者而非反对者,重新揭示了启蒙的意义在于理性和情感的双重内涵,还原了一个融贯一致的真实的卢梭形象,也启示了现时代的知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