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纵览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其中存在的意象多种多样,如视觉意象、神明意象、正义意象、动物意象等,每一个意象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含义,不但生动描写出生活在混乱社会中的人的本性和伦理道德,也显示了莎士比亚作为创作主体对于许多问题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更拓展和丰富了剧本的意义和内涵,赋予了剧本一种永不消失的美感和力量。约翰·德莱顿这样评论莎士比亚:"是一个在所有现代,也许还有古代诗人中具有最大和最全面心智的人。所有自然界的意象都在他的脑中,他可以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当他描述任何事物时,你不仅仅看到它,你还能感觉到它。"①其中水意象在莎剧中曾直接或间接多次出现,当今学界却罕有专文对此问题做深入探讨。笔者认为,水意象在莎剧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拟对其剧中水意象的最为主要的类型———暴风雨意象进行探讨,并对其在剧作中的象征意义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2.
“金钱”批判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以作家的个人经历,生活环境及时代环境为依托,以人主义思想原则为先导,对以“金钱”为轴心的资本主义社会作出了规律性,概括性总结,形成了莎士比亚独特的金钱观。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戏剧家,也是人类戏剧史上的天才。他在戏剧舞台上辛勤耕耘了20余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风俗画,创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辉映千秋的人物形象,戏剧情节丰富多姿,戏剧语言繁茂、丰富、有力。莎士比亚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举世瞩目,已经成为人类戏剧艺术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4.
朱碧敏 《天中学刊》2004,19(1):94-95
莎士比亚在戏剧中经常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双关、比喻、韵脚、重复和“膨胀——缩小”的手法。他在戏剧创作中运用双关使语言诗意化和诙谐化,运用比喻使语言具有形象性,运用韵脚使对白具有音乐感,运用重复以抒发情感,运用“膨胀——缩小”的手法以达到讽刺效果。  相似文献   

5.
叶琴 《考试周刊》2011,(14):30-31
本文简单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语言特点,包括剧本中富有诗韵的诗化的语言、散文化的艺术语言,以及剧作中采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包括隐喻、夸张、矛盾修饰、双关、拟人等,表现了莎翁戏剧文学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6.
王东 《语文知识》2011,(1):16-18
莎士比亚很少站在私人立场上思考与言说,他表现的是人类应具备的普遍价值,其戏剧作品赞颂了崇高的品质与卓越的德行,鞭挞了种种恶行,有益于世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使人们得到教诲与启迪。  相似文献   

7.
王向红 《考试周刊》2011,(89):22-22
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中所塑造的一系列丰富生动的女性形象.成为各国人民百谈不厌的话题,受到l了不同国度、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赞赏。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丰富了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她们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人类所有的世纪。  相似文献   

8.
李晶 《海外英语》2014,(20):202-203
莎士比亚戏剧是世界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其作品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芒超越了他本身所处的时代和国家范畴。朱生豪是我国翻译莎剧最多,也是最成功的翻译家之一。该文拟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朱生豪译本作出赏析。  相似文献   

9.
在莎士比亚剧作中,韵文(verse)和散文(prose)常常交替出现。这种现象既复杂又具有奇特的魅力。莎士比亚常在这两种语言表现形式之间来回调换使用,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和戏剧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文主义是基督教精神融合古希腊文化形成的对待人的态度.人文主义关注人,尊重人,肯定人的现世生活,但并不否定上帝,对抗宗教,排斥精神道德和正常的宗教生活.将"humanism"译作"人本主义"是错误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人文主义表现出"乐观--失望--回归"的变化轨迹,但是始终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戏剧活动在一种有利的经济环境中获得了发展。分析莎士比亚戏剧活动的经济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其宏观戏剧世界的经济运行规则、经济投入主体,和微观戏剧世界里的观众群体、剧团经营,以及剧作家的自我经营,是研究莎士比亚戏剧活动的参考要素。戏剧作为一种经济消耗较大的社会上层建筑,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基础;要对莎士比亚戏剧活动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必须把握其时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莎士比亚戏剧研究多侧重于世俗社会的恩怨纠结,忽视其作品与基督教文化的深厚渊源,而后者正表现出莎士比亚对社会的非世俗化反思。把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置于基督教历史文化语境中做审视与剖析,是莎学研究的进一步延伸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作为东西方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在戏剧创作上,分别突破了当时传统的创作手法,“三一律”和李渔的减头绪立主脑的束缚,不约而同的采用了双线索或多线索形式,主副线相辅相成,既增强了戏剧的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又展现出丰富的社会层面。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的语言艺术主要表现在他的成熟的戏剧里,语言的个性化和形象化两个特色为莎氏赢得了世界语言大师的称号。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所谓个性化的语言既要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又要蕴涵人物所处时代的独特气息。所谓形象化的语言都来自于语言的内容是具体的生活现象或事物形态。  相似文献   

15.
沈红 《考试周刊》2010,(45):28-29
本文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分析梳理,探讨了莎士比亚戏剧对英国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尤其是对英语单词、英语谚语、英语习语等变化发展方面的影响,从而使人们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对词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戏剧诞生四百多年来.至今,世界各国的艺术学还在不断地把它搬上舞台,这足以说明其自身的经典性和传世性,但现代读者却很难通过戏剧看到其作品的厚貌大其进入21世纪以来,莎士比亚的发展更是许多对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作为16-17世纪东西方戏剧的杰出代表,在主题选择上不谋而合,都突出表现了爱情至上、嫉妒、贪婪及追求和谐的主题。但相同的主题由于两位剧作家的主观命意及其作品的客观意蕴之间的距离,作品题材本身的流变给主题带来的限定和变化,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对主题的规定性意义等因素的影响又有所不同。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由于欧洲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莎士比亚个人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莎土比亚的戏剧创作包含了浓郁的基督教思想意蕴。这种宗教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莎士比亚戏剧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优秀代表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锋芒,成为一代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无法超越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戏剧界利用莎剧故事改编成话剧和戏曲上演,为普及莎士比亚戏剧作出了贡献。在当今时代,从莎剧吸取题材改编成具有现代意识的各类文艺作品,已成为时代的潮流。中国戏剧界应继续利用这座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改编各类文艺作品,为建设精神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对于戏剧大师沙士比亚,以往人们多就其人物塑造,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融合等方面津津乐道,但对莎士比亚如何成功使用戏剧技巧问题不够重视,笔者以为,熟谙戏剧技巧恰恰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而内在的根源,本文拟就此问题予以粗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