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题·大做     
“美中不足” 剧作家沙叶新先生言语诙谐,善于应变。有一次.他应邀出访美国时,有人向他突发奇问:“先生,您认为美国好还是中国好?”沙先生从容答道:“美国有美国的优点,中国有中国的好处,不过,美国、中国也都有自身的缺点,这叫‘美中不足’……”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的智商不过中等。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  相似文献   

3.
美国总统执掌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权柄重,胳膊粗,他想上天入地。不过就是一句话。其实,“二战”之前的美国总统并没有专用飞机.如果不是罗斯福患有小儿麻痹,腿脚不太方便,恐怕找不出任何理由给总统配备专机。1943年,满脸倦容的罗斯福坐上了一架“波音314”客机。他必须飞往卡萨布兰卡。这次出访打开了“空军一号”的着陆跑道。罗斯福去世之后,成批的继任者.从约翰逊、尼克松、福特,一直到老卡特、小布什……“走马灯”似的总统纷纷踏上自己的专机.在蓝天白云中穿梭,匆匆往来于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4.
据传,李鸿章访美,在一家十分考究的餐馆招待美国官员。为了显示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李鸿章在宴会中讲了不少客套话,诸如“略备粗馔”,“没有什么可口的东西”,“望诸位包涵”等等。不料餐馆老板对李鸿章的上述言论提出了抗议。老板认为,该餐馆提供的均系上等精美菜肴,怎么说是“粗馔”?这有损于他的名誉。如果李鸿章在宴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为晚清重臣,从维护统治阶级及其自身的既得利益出发,其所思所为无不打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长期的外交实践形成了李鸿章独特的外交思想:“和戎、自强”是李鸿章办理外交事务的出发点;“保全和局”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重要环节:“妥协投降”是李鸿章一贯坚持的外交原则。李鸿章扭曲的外交理论的形成除了主要是由他阶级属性所决定外,同时也与当时各种社会因素对他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6.
悲情李鸿章     
一提起李鸿章 ,有人恨得咬牙切齿 ,有人则稍有同情之心 ,而众多史家对其亦褒贬不一 ,莫衷一是。梁启超称其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 ,“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曾国藩夸赞他的这名学生“才可大用”。美国人说“每当满清政府把这个巨大的帝国带到毁灭的边缘 ,他们惟一必须启用的人就是李鸿章”。但指其为“卖国贼”“窃国大盗”的人也不在少数。捧他的人也好 ,骂他的人也罢 ,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而得出的结论。我们常说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最好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下。屈指一算 ,李鸿章登上清帝国的外交舞台已是 19世纪 …  相似文献   

7.
11月13日至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先后访问了日本、新加坡、中国和韩国四个亚洲国家。就在人们纷纷聚焦于他此次亚洲行的政治目的之时,我们不妨看看这位明星总统以怎样的“派头”出访。  相似文献   

8.
《今日教育》2011,(3):35-35
曾经获得世界冠军的美国拳击手杰克.每次比赛前必先安静地祷告一会儿。一个朋友问他:“你在祈祷自己打赢这一场比赛吗?”他摇摇头,说:“如果我祈祷自己打赢.而我的对手也祈祷打赢.那上帝会很难办的。”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晚清外交第一人,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为垂暮之年的大清外交做出了重要贡献。有趣的是,由于不了解西方的社会制度、生活习惯以及社交礼仪,他在外交上闹了不少笑话。英国名犬成为李鸿章的美餐一次,李鸿章出访伦敦,经幕僚建议,前往海军上将戈登的纪念碑致敬。戈登家属为表谢意,特地将一条名犬赠送给他。这可不是条平庸之犬,它曾在数次大赛中获奖,若不  相似文献   

10.
李经方(1854—1934年)字伯行、端甫。安徽合肥人,李鸿章长子。 1890年(光绪十六年)9月9日,李经方以二品顶戴江苏候补道被清廷任命为出使日本国钦差大臣。翌年2月10日至日本。出使期间,他与日本关系甚密。据当时许多人揭露,其父李鸿章在日本有商号、洋行、茶山,李经方在日本也曾开有八百万资本的洋行一座,且与日本天皇“情意亲密”,时“与其宫眷相往还”,“倭王之女拜伊为义父”,“复议聘为儿媳”。这种与日本上层的复杂关系是导致李鸿章父子在后来日本侵华时“不欲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1891年9月4日李经方请假归国。翌年1月14日回到任所,至10月11日卸任。后长期跟随李鸿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在创办洋务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洋务思想:首先他对时局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认为中国处于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局阶段,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强敌,我们只有忍辱负重,对外保持“和局”,对内加紧变法,大力倡办洋务事业.其主要手段就是“师其所能,夺其所持”,学习西方之“长技”,为我所用.随着李鸿章对西方认识的逐渐深入,进而又提出了“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观点,注重人才培养.李鸿章的这些思想虽有直接服务于他自己的洋务事业,有其为巩固清王朝统治的局限性,不能与后来的维新思想相比.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在当时的中国,李鸿章的洋务思想仍有其积极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12.
甲午中日海战中,李鸿章究竟为北洋舰队制定了什么样的作战方针?以往的有关论著,大都认为是“避战保船”。本文认为,甲午中日开战后的一个多月,李鸿章对比中日海军实力,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保船制敌”的作战方针。综观甲午中日海战的全过程,李鸿章在海战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未指示过北洋舰队通过“避战”而“保船”。恰恰相反,李鸿章一再命令北洋舰队主动“出击”、“截击”敌舰队。即使在威海被围,北洋舰队危急存亡之际,李鸿章还数次命令丁汝昌率领舰队和敌舰队“拼死一战”。因此,“避战保船”的不是李鸿章,而是北洋舰队的提督丁汝昌。  相似文献   

13.
李鸿章轶事     
在中国晚清史上 ,李鸿章是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然而世人对他的评价分歧颇多 ,见仁见智 ,莫衷一是。但他也有凡人的性格 ,有着凡人的生活。李鸿章的学问、文章颇受曾国藩影响 ,他对曾国藩启口必称“我老师” ,恭敬如神圣。但李鸿章的日常生活很散漫 ,据说 ,刚进曾国藩幕府时 ,很不习惯曾国藩的规矩。曾国藩每顿饭都必须等到幕僚到齐后才用餐 ,缺一个人也不动筷子。李鸿章因不惯拘束 ,且懒散成性 ,对于这种严格而又有规律的生活很不适应。一天早晨 ,他假称头疼 ,没有按时起床。曾国藩接二连三派人催他 ,一定要等他来了才吃饭。李鸿章只得慌忙披…  相似文献   

14.
李翰 《历史学习》2004,(4):13-13
人教版现行高中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61页叙述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时曾提到“论战中的封建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那么是不是就该把李鸿章划入封建顽固势力的范畴呢?1895年后的李鸿章逐步淡出了中国政坛,但是他却一直留意着社会风起云涌。维新运动期间尽管李鸿章所深恶痛绝的“帝党”成员成了维新派的同盟并一直痛骂他,甚至拒绝李鸿章参加其活动,但是李鸿章还是先后为“强学会”和《强学报》捐资。对于李鸿章的这种行为,是不能简单的用“政治投机”来解释的,李鸿章作为光绪朝中最老资格…  相似文献   

15.
“外须和戎”是李鸿章从“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的认识出发而揭示的一条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他处理对外交涉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字外交贯穿于李鸿章外交活动的始终。由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并且在外交谈判中经常表现为妥协、退让,因此史学界的很多人都认为外须和戎就是拱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近80年来“论犹未定”。误国、卖国之罪不可否定,但也还有爱国进取之心。本文仅就他在洋务运动时期,对中国近代化的开拓功绩,作点赘论.  相似文献   

17.
建军的是他,打仗的是他,战败谈判还是他!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二十七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忧郁和悲愤中辞世。这以后,李鸿章被定论为“卖国  相似文献   

18.
李鸿章,生前被西方国家誉为“东方俾斯麦”,国人骂之“卖国贼”,死后梁启超“敬其才、惜其识、悲其遏”。对于他,史学界向来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作为晚清重臣.他在近半个世纪的纵横捭阖中留下了太多的资料可供后人探讨研究。其所作所为固然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离不开个人的理想与追求,但也与其所遇的几个风云人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吴敬琏杜撰一系列荒谬绝伦的“社会主义模式”,其制度目标是让我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他“向往”的“普世价值”和“欧美模式”,要害是为“1%”的少数富人服务,最终使我国沦为美欧的附庸。本文是对吴敬琏“社会主义模式论”系列评论的第4篇。基本观点如下:第一,吴敬琏曲解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违背了中共中央的有关决定精神和宪法的有关条文。第二,吴敬琏的中国“改革顶层设计”属于“华盛顿共识”的范畴,基本内容是实现私人“自由企业制度”、不“受控的市场”、“宪政民主”。他还不时杜撰党中央的重大改革决策,误导公众。第三,从西方经济学层面看,吴敬琏主张在我国实行“欧美模式”的资本主义,只是为“1%”的富人服务,并且最契合美国的私利。而从学术方法角度评论,吴敬琏主张“欧美模式”的种种说法,也是对西方经济学和欧美现实的一种规避性表述,且非常片面和矫情,缺乏说服力。第四,国家曾公开表态.坚决反对中国复制“欧美模式”。这证明了吴敬薄关于我国应搞“欧美模式”的说法是空头支票。  相似文献   

20.
笑谈错别字     
清代有个大官李鸿章,他的官职叫中堂,就是内阁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传说他有个远房亲戚李生,书读不好却一心想升官发财。有一次,他去参加乡试,对着题目愣了半天也没有写出一个字来。眼看考试结束时间快到了,他灵机一动,便在考卷上写了“我是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妻。”因为“戚”字不会写,就用了同音字“妻”字代替。他想:有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