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诗歌在中国古代辉煌璀璨、一枝独秀,究其繁荣原因,自然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科举制度在唐朝走向完备,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要录取标准的进士科备受国人青睐,这对于唐诗的繁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唐诗的繁荣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诗体大备,名家备出,流派众多,题材广泛,作品丰富,流传广泛。那么唐诗为何如此繁荣呢?继承我国古代诗歌传统是唐诗繁荣的前提条件。中国本来就是一个诗的王国。诗是中国古代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唐以前诗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积累了许多艺术经验。如有《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楚辞》的浪漫主义手法,有汉魏诗人学习变风雅讥刺政治,学习乐府反映民生疾苦的经验,也有六朝描写山水田园及运用声律、对偶、平仄等艺术技艺的经…  相似文献   

3.
别眼看宋诗     
宋诗是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根植于宋代社会的特定历史土壤。宋诗呈现出了与唐诗迥然不同的诗歌面貌。“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创作原则赋予诗歌理性化、自然平淡、意在言外的形象,显得尤为冷静和透脱。可以说,唐诗、宋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学体系,后世诗歌的发展都没有从根本上越出这两大诗歌艺术系统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唐诗研究是闻一多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史料的考订整理和作家作品的综合研究两个层面上均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绩。本文以《唐诗杂论》为对象,主要分析了闻一多唐诗研究的方法论视角和内容特征,认为:闻一多的唐代诗人的研究,主要从诗人的文化人格结构特征切入以把握诗歌风格;以直觉而鲜明的文学史意识将诗人诗作放归文学史历程中,论定其文学史中关键性地位;并从更广闭的文化学视角展示出了一幅诗唐文化的图景。  相似文献   

5.
浙东唐诗之路与政治结缘很深,主要是官府官员的倡导鼓励并付诸行动,特别是皇帝爱好、态度、立场和朝廷的施政方针,在网罗文人,吸引士子行为流向上发挥了诱导、推动作用。同时浙东宗教在吸引文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宗教是受政治“调控”的。两者综合乃成唐诗之路之政治因素。客观上是有利于唐朝诗歌的发展和繁荣昌盛的。  相似文献   

6.
唐朝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唐朝全盛时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算唐诗,著名诗人层出不穷,其中,白居易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音乐家。他具有高深的音乐修养,他善于用诗歌来描绘音乐舞蹈。著名《霓裳羽衣舞歌》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其艺术表现力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淋漓尽致的描绘了唐朝歌舞的盛况,其规模宏大,段落之多,以及人数之广,是历来考证《霓裳羽衣舞》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7.
诗歌在唐代得以繁荣,有赖于繁荣的社会经济和稳定的政治环境。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助长了封建人的诗歌风气,基于建功立业的理想,唐朝诗人批判地继承了我国诗歌传统。不断推陈出新,构成唐诗繁荣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唐诗研究大家中,闻一多是一位既注重借鉴西方的学术方法和文化观念,又注重挖掘唐诗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学者。通过研究,闻一多提出“诗唐”、诗人人格与诗的风格统一、诗具有怡情养性功能、律诗是最能体现中国诗歌特点的诗歌体裁等唐诗的民族文化特征。闻一多对唐诗民族文化特征的认识与其思想上的民族主义文化立场有因果关系。他的唐诗研究也给予我们当代的唐诗研究以深刻的启示:我们既要勇于接受和积极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又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术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9.
孙大雨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英诗中译和中诗英译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中国唐诗英译中,孙大雨先生以保留中国文化意象为主,主要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方法翻译中国诗歌中的民俗文化词汇。通过分析四首孙译唐诗发现,孙大雨先生译诗手法灵活多变,较好地保留了唐诗中的文化元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平等地对话与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唐朝是一个盛产诗歌的朝代,这些浩如烟海的诗歌是怎样“发表”的呢?虽说唐时已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但毕竟当时的出版业尚处于萌芽阶段,因而唐诗少有以书籍形式“发表”的,更多的是采取以下方式: 一、寄赠呈示。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方式。为数众多的赠别诗即属此类,诗题中往往有“寄”、“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我国诗歌最辉煌的朝代。咏侠诗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并不为世人注目。本文探寻了唐人咏侠诗盛行的因素,探讨了唐人咏侠诗中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并对李白的咏侠诗做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2.
唐诗中描写陕北地区的诗歌是陕西地域文学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古代文人的迁徙流动与诗歌创作、辑佚与考订古代诗歌作品、研究陕北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民族、民俗、方言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文献。在此主要是从自然、经济、文化、军事等角度对唐诗中的陕北图景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而唐诗更是我国古代文化星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都是值得我们回味品评的,连鲁迅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唐后就没好诗了,但也着实说明唐朝是我国集大成的时期,所以说读唐诗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试论唐诗用典的宗汉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宗汉缘于唐代与汉代具有多方面的可比性,符合诗歌隐秀含蓄的艺术需要;仿效汉人做诗的风格和方法。唐诗用典宗汉意识的表现主要为直呼唐朝为汉,借汉人名;借汉代事;用汉地名;用汉时物;用汉时官名;用汉人著作典等。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在百花争艳的唐代诗苑里,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引人注目,那就是"以汉代唐"现象。所谓"以汉代唐",是指借用汉朝的人、事、物来指代唐朝的人、事、物。唐诗中的"以汉代唐",主要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自南宋以来,一直延续着唐诗与宋诗孰优孰劣,应该学唐诗还是学宋诗的论争;到明清时,愈演愈烈,几乎每一个重要的诗人和诗论家都有过关于宗唐还是宗宋的论述。清代以前,多数论者不仅认为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而且进一步断定唐以后无诗,即认定唐朝以后的诗作比起唐诗来,是无法望其项背的。实际上,他们所否定的,不仅仅是宋代的诗歌,而是以宋诗为代表的一种艺术风格、一种时代风貌和审美情趣。这种状况直到清代初年才有了较大改观。尽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我们宝贵而独特的文化遗产。无论“五四”以来的今人如何对其贬低,其在中国文化史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不同时期和时代,古典诗歌的发展有其不同的形态与状貌,不同时期的诗歌在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下还有其个自不同的时代特征。我们在这里着重想要探讨的是唐诗和宋诗的区别之所在。唐朝作为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和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诗国高潮”已成为无庸置疑的事实而得到人们的公认,唐代社会是属于诗的,诗的鲜活的生命力也是在唐代社会才得到充分的体现的,是唐诗最明显的以区别于宋诗的显著特征。诗歌的发展的高峰出现在唐代。究其原因,首先便有其诗歌自然进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我国诗歌发展至于唐代,出现了诗歌史上的高峰,形成了十分珍贵的唐诗传统。这个传统是继承了建安风骨和六朝声韵,又结合了初唐国力的富盛,政治的开明,帝王贵族对诗歌的爱好,科举制度对诗歌的鼓舞而形成的,没有上述历史的根源不行,没有现实社会的培育也不行。这些条件除了唐代没有任何朝代可以兼备,所以唐诗传统的形成是十分可贵的。唐代广大士庶都能吟诵诗歌。伟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更能放笔直抒胸臆,发扬诗歌“上关国政、下通民情”,“贫贱易安,幽居靡闷”的作用,故唐诗盛极一时。兴盛和衰落都有必然之理,以唐诗的朴茂,至宋一变而为雕琢。文彩越工,诗味越淡,加以词风日盛,诗道转微。下至元、  相似文献   

19.
管艺婷 《文教资料》2011,(36):202-204
宋诗是我国古典文化长廊中的一份珍奇异宝,其别具一格的风格特征与处于诗歌顶峰高度的唐诗形成了较鲜明的对照。本文就首先通过略谈唐诗给我们的最主要的印象.从而引入宋诗异于这种印象的艺术魅力,并阐明了宋诗主议论、讲理趣、倾向散文化、好用典故的独特风韵,在这同时,也论证了严羽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诗歌的创作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而数字恰恰是单调乏味的,似乎与形象二字相距甚远。然而,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却将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字嵌入诗中,使之韵味无穷、情趣陡增。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最高峰,其创作技巧千姿百态,数字入诗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创作方式和艺术效果两方面对唐诗以数字入诗的艺术技巧作一点浅陋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