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时代呼唤着新的科学,当前各门社会科学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历史学在整个科学中地位的下降,更是一个使历史学家忧虑和心焦的问题。历史学只有不断进行反思与自我调整,才能为自身的存在作出辩护。这里,就史学与时代、史学传统的批判继承、史学与科学氛围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史学界目前普遍存在的危机意识等问题,与史学界的同行商榷并参与有关历史学前途和命运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经过30多年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数据库的开发应用,大数据给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路径和手段,人们已经真切地意识到学术研究借助大数据、互联网技术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对于历史学而言,史料是构成历史学研究的基础资料和素材,史料越多,历史话语权也就更加凸显和强烈,而在大数据时代,历史学在享受着交互、开放的互联网环境和数据库的技术便利的同时,也在遭受技术和平台带来的冲击。一方面史学研究更加便捷、快速,另一方面技术的便利也增加了更多学术研究上的困难,让史学研究者无所适从。本文针对大数据的时代特点,分析了历史学研究中独立思考、价值判断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学研究应当如何回归初心,重现历史学科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交融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研究方法论的内容之一就是计量史学随着计算机运用的广泛化,加之计量史学与数学统计的结合,在如今自然科学发展占统治地位的科学研究中,逐渐凸显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跨学科化的重要性。本文将从计量史学的产生和发展、操作步骤、研究方法以及其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综述,以期达到对计量史学有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当下教育史学危机的根源是现实性的缺乏,究竟这是不是教育史学的危机,要从教育史学学科性质去分析.教育史学是教育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但其学科性质受制于其母学科的性质,教育学下的教育史和历史学下的教育史具有不同的性质.作为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教育史的首要属性是实践性.教育史学在研究取向上要关注现实教育问题,以其独有的方法回应现实,这是教育史学走出危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李灿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2):98-100
陈直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在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文字学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继承和发扬了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在史学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汉书新证>作为他的代表作,从考释前人之说和考释原文两个方面诠释了他的史学思想,即"使考古为历史服务"的学术主张.这种思想贯穿他的一生,为历史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值得认真总结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前西南少数民族法制史的研究形成"描述性"法史学和"解释性"法史学两种进路,应当在此基础上把坚持历史学本位与历史人类学方法的运用两者有机结合,以拓展其研究领域和深化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史学方法论的“革命”  本世纪以来,历史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各种新方法的运用推动了历史学研究的发展。当今史学界层出不穷的新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李则纲在《史学通论》中对"历史是什么"(同时,"历史学是什么")以及"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吗"这些有关历史学科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认识论角度指出作为认识客体的历史与作为本体的历史或曰历史事实之间的区别,进而对"历史"和"历史学"的概念做了较为正确的界定,但因受实证主义史学影响,将历史学科的性质等同于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法制史和民族法学的视域看,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的研究在法史学的研究框架内主要运用的是历史学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法学的兴起,使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研究拓宽了空间并带来研究方法的创新.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学的发展应在坚持史学学科本位的前提下融入历史人类学、法律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期的中国史学处于新的历史转型时期,为了适应新环境必须改变传统的史学模式。此时的史学不仅注重理论创新,更加注重理论实践即史学研究方法的与时俱进,由此产生了一些符合时代要求的史学方法。其中,以梁启超"跨学科"治史方法和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实验方法影响最为深远。  相似文献   

11.
近10余年,我国体育史经历了从危机迷惘到理性反思的转折,新一轮的体育史研究已经初见成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体育史研究的“第一波”;从体育史学研究的客观环境来看,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政府机构调整合并、科研人员流失转向、新老研究人员接替不上等状况到2006年前后有一定的好转;关于我国体育史学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讨论十分活跃;在当代体育史学领域里,计量史学的运用日渐增多,优势明显,历史计量化是20世纪历史学领域出现的最显著变化之一.我国的当代体育史研究既是对传统体育史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反映了体育史学者们对当代中国体育史艰难转型的历史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历史科学近年来呈现出繁荣景象。中国古代史是我国历史学基础最雄厚、大家辈出、成绩显著的一个领域。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十分活跃。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研究也已有了相当的规模。而世界史研究的进展也有目共睹 ,中外历史的比较研究也有了不少成果。研究的方法更加多样 ,跨学科的研究引人注目。一支人数众多、学术上各有所长的中青年史学队伍正在迅速成长 ,中外史学的交流越来越活跃 ,史学普及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和政府对史学研究的支持加大了力度。继续推进史学研究必须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是培育优良、健康的学风  相似文献   

13.
史学概论是历史系的一门理论性课程,它承担着培养建立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任务。具体说有三项:一,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叙述历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二,概述科学的历史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三,学习历史的门径,培养初步的治史、评史能力。我们编写的历史学概论教材,应当从完成上述教学任务出发,构思框架、制定体例。本学科虽然是“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历史学等方法对义和团武术活动的史学价值进行研究,旨在对义和团武术活动的价值进行客观、科学的审视和评判。研究结果如下:① 义和团武术活动的三重文化向度表现为:“动以卫国,甘愿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的民族精神和“降神附体、喝符念咒”封建迷信思想。②义和团武术活动的史学价值在于: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拳术、器械在民间的广泛传播,也促使人们对“武术”认识发生了改变。③义和团武术活动的当代启示在于:汲取经验,破除武术“神秘主义”面纱,促进武术科学化发展;牢铸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铸魂,涵养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徐中舒先生一生治学颇多建树,他师承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王国维开创的以地下史料考订文献史料的"二重论据"的史论方法.对他影响至深.但徐先生一贯主张"跟着时代前进有所发展",在治学实践中,除继承传统的"考据"手段外,将老师王国维开创的"二重论据"发展成"多重论据",大大丰富了史学研究的方法,为史学研究、特别是先秦史和史前史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史学在各自的区域内分别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分别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传统模式。而中西方在古典时期所创立的史学传统也成为了指引和鼓舞后世学者的灯塔,对于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里的古典时期在我国指的是中国的先秦到两汉时期,而在西方则主要是说古希腊罗马时期。本文将对中西方古典史学在发展途径、史书体例、治史态度等方面加以比较,以期能扬长避短,对我们的学习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当前是否存在史学危机?历史学能不能成为一门科学?如果能,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与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相比,中国本土文化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形成、发展有哪些影响?这是关心历史学前途命运的人们备受困扰的一些问题。常金仓教授在其新作《穷  相似文献   

18.
历史学在诞生之日起,历史学家们就为其定位争论不休。从兰克到实证主义,从年鉴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到美国计量史学,再到后现代主义历史学,每一个历史学家都有自己的定义。历史学定位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学家的思维有着莫大关系。历史学家试图保住历史学的一级学科地位而努力使历史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实际历史的非科学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种危机状况,我们只有更加努力提升学科自身价值而不是攀附于科学。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具有革新意识的历史学家开始了我国历史计量研究的最初尝试,将西方计量史学的发展历程作为参照系有利于全面地总结和正确地估量他们的经验与得失。历史计量研究是使历史学科学化的途径之一,它可以使历史的证据更可靠、更缜密,便于提出新问题和进行历史的整体研究;它扩大了历史学家的视野,使其不仅关注少数杰出人物,而且重视广大群众的活动。历史计量研究的尝试加速了我国传统史学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史学概论教学中,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和章节,史学界还在议论。笔者经历该课程七八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它的主要内容除了学科本身所规定的范围外,还要参照培养史学工作者的实际需要。大体上应包括这三大项:其一是对历史学这门学科的概述和介绍;其二是关于史学理论方面;其三是关于史学方法方面。若以此项内容为尺度,可将我国高校目前采用的有关课本:如葛懋春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以下简称葛本);白寿彝主编的《史学概论》(以下简称白本);和赵吉惠著的《历史学概论》(以下简称赵本),作一简略的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