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进行了重大改革,要求逐渐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准许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上市流转。随之而来的就是要着手建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上市流转的体制和制度。制度和体制的建构需要对现有的各种理论前提条件进行梳理性反思,既要看到影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上市流转的障碍性因素,又要看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上市流转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发现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上市流转体制要着力解决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建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上市流转制度做好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在进行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制度建设,对农地承包经营权存在的问题及性质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制度,有利于盘活我国农村巨大的生产资料市场,维护土地流转中相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驱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驱动力的视角,目前我国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实践可分为外驱式和内驱式两种模式。前者是政府主导,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后者是农民自主,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两种模式在主导力量、核心机制、入市类型、产权属性、优劣势等方面都有所区别,它们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一种替代关系。未来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依靠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的协同作用,走诱致性与强制性相结合的制度变迁路径;要尽快建立集体建设用地合法入市制度,合理分配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和流转的收益,培育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妥善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区自治"的新社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阶段,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其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应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规定,明确政府财政政策目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法律宣传,建立切合地方实际和对农民实用的具体流转办法.  相似文献   

5.
"人地挂钩"作为新的土地管理模式,更加重视人的因素,其不仅要破解城镇化用地难题,还要在实施中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业农村农民的持续发展。法律是保障农民权益的基本手段。为保障人地挂钩政策的实施,必须制定合理系统的法律法规。本文首先对国家和河南地方已出台的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进行梳理,针对试点地区"人地挂钩"前后出现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和法律法规的缺失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为保障"人地挂钩"试点中农民的权益供制度和立法支撑。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不变的土地制度已越来越暴露出规模小、土地流动性不足等深层次的矛盾。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成为破解这一矛盾的重要举措。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大量关于农业的精辟论述,这些论述对中国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具有启迪作用:一是土地产权应进一步明晰,土地流转利益分割应有利于农民;二是土地公有化应是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坚持的方向;三是按照马克思"合理农业"思想促进劳动者与土地的和谐关系;四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土地流转给农村带来一系列社会变迁,农民体育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对当前农民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土地流转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规模效益、农民生活方式变化及居住集中化对农民体育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体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历史沿革、背景、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措施六个方面,论述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  相似文献   

9.
集体土地承载着广大农民的生存利益和经济利益,关乎农村改革发展和国家稳定。从物权法的角度分析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性质、主体及国家对集体土地的征收等问题,对于确保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农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矛盾日趋凸显,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确保农民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不断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的关键在于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比较土地流转方式,探究土地流转方式的发展方向非常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阶段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农村土地定价理论与实践尚不完善;而农村土地流转价格与流转行为人的意愿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流转行为人(农户)的预期土地流转价格,对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定价理论和推进土地流转实践具有积极意义。基于重庆市农民土地流转调查,从流转主体农户的属性出发,分析影响农村土地流转预期价格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流转预期价格与被调查者据场镇距离、被调查者家庭人均年农作物经济收入正相关,与被调查者家庭在校学生数负相关;这些结论可以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价格的确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与我国过去农业科技园区主要着眼于科技创新示范,以农业技术推广为目标不同,安徽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主要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以促进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现代化为目标:整合各部门支农资金进行前期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大量的经营资金则是通过招商引入各种社会资金;经营主体也是通过市场化招商引入,政府定位于服务和协调,园区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积极引导农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经营规模;示范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并且,"安徽模式"门槛不高,政府投入少,更具有推广价值。但农业园区"安徽模式"没有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土地规模经营程度还有待提高,支农资金整合也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因此,还要多渠道解决示范区内农民就业问题;尝试农民身份转变机制创新,加快土地流转;以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形成支农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现实中,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制度缺位导致土地争端、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等问题,需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条件应当严格法定;取消现行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的限制性规定;构建科学、完善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体系;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加强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尽快出台相关法律,从国家立法上给予农村土地市场化以规范管理,以期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践证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当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已进入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应从建设土地流转市场、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分散的土地经营已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因此加快农地有效流转,实现农地的规模化经营,解放农村劳动力依然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虽然目前各地农地流转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仍然出现了农地非农化,土地产权不明晰,金融体系不健全,中介组织缺乏,保障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农地有效流转,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虽然中国的农耕用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相当大的福利意味,但仍然无法改变农民收入相对偏低的现状。如何让农民增收仍然是现实存在的迫切问题。土地与农民是农村经济存在的基础和主要构成,因而对土地效益与农民收入的研究将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两者关系的解构也将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重庆地票制度是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实践,以"先补后占"代替"先征后补",建成了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显化了农村土地价值,优化了农用地、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对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地票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运行情况良好而稳健;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应鼓励农民参与复垦,规范复垦验收环节,动态调控地票价格,扩大地票适用范围,完善地票价款收益分配机制,以深化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土地使用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但进展缓慢。同期,WTO中主要市场经济成员,从土地的流转、收益等各个环节,已经建设和完善了土地税制,达到了优化配置土地、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国土安全的作用。与WTO运行规划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相比,我国现行的土地收益分配体系,存在不小的差距,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重组土地收益分配体系,对运动队介税费体税费体系进行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对于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有效运营国有土地资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列宁农村建设思想是列宁根据苏俄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和具体国情,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苏俄农村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成果。在没有可借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情况下,列宁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始终关注和维护农民利益,开创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先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苏俄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重要实践,主要包括调整土地政策、实行粮食税、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等四个典型措施。经过实践检验后的列宁农村建设思想,不仅冲破并解决了落后的苏俄在开展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诸多困境,而且对新时代我国走中国特色农村建设道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发展目标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