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宾逊漂流记》是笛福创作的冒险题材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堪称经典,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但需要注意的是,《鲁宾逊漂流记》表现出了很强的殖民主义特点,作者通过鲁宾逊表达了自己的殖民思想。  相似文献   

2.
"他者"的建构从来都不是自在的、客观化的,而是自我价值和自我欲望的投射.分析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及其续记中"他者"的建构:地理他者、种族他者和文化他者的建构,以揭示小说中的殖民主义思想和殖民扩张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鲁滨孙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主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在出海时受到海盗攻击、经历种植园之后,最终漂流到一座无人的小岛生活的故事。《鲁滨孙漂流记》通过介绍主人公鲁滨孙在岛上的自食其力生活和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离开小岛回到家庭的过程,表现了鲁滨孙的智慧和勇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殖民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4.
福斯特的《印度之行》包含着浓厚的殖民主义意识。通过从民族困惑、人物关系和殖民道德三个方面解读了《印度之行》的殖民意识。从而体现印度人在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下思想的不自由,揭露了殖民者的非人性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5.
陈慧 《阅读》2007,(10):1-1
同学们,你们读过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写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吗?这是一部世界名著,前不久,我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阅读了这本书。小说讲述的是一位遇险的航海商人鲁滨逊独自一人漂流到一座荒岛,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克服种种困难,靠着顽强的意志和自己掌握的知识,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最后终于排除万难,返回了故乡。  相似文献   

6.
月亮 《阅读》2023,(37):40-48
<正>本篇适合:模仿、角色扮演电影《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改编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同名小说。一场暴风雨将鲁滨逊(Robinson Crusoe)和他的狗安斯利(Aynsley)带到了一座由小动物们主宰的荒岛上。在这座岛上,有擅长学舌又敢于冒险的鹦鹉马克(Mac)、老花眼又贪吃的山羊阿毛(Scrubs)、爱吃菠萝的可爱刺猬呆皮(Epi)、  相似文献   

7.
《黑与白》是澳大利亚混血土著女作家萨莉·摩根的代表作。作者用英语讲述了以外婆为代表的澳大利亚土著人被殖民的历史。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研究澳大利亚土著人自被殖民之初到现在的历史,从失去话语权到重获话语权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女性主义认为除了父权制,压迫妇女的因素还有很多。鉴于此,该理论倡议将性别问题放在国家、种族、殖民与被殖民的各种因素中去探讨。在反抗父权制的同时,必须反抗殖民主义及帝国主义。通过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萧伯纳的剧作《皮格马利翁》,我们可以看到:伊莉莎遭受了源自阶级差异、男权意识和父权制思想的殖民压迫,同时也遭受了源于性别差异的性别压迫。  相似文献   

9.
尼日利亚著名作家钦努阿.阿契比的长篇小说《草原蚁丘》被《今日美国》描述为"将为世人铭记。这幅社会变迁的图景挟裹着预言般的力量,击打我们的心灵。"运用后殖民主义的自我殖民理论,分析了西方文化殖民对西非的影响。东西两种文化间的从属/支配关系内化为受殖者的自我意识,他们物化穷人,自我憎恨,自我否定,进而在此意识形态作用之下进...  相似文献   

10.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是典型的后殖民作家。他的小说一贯的主题就是关注主流话语之下的个人叙述,关注被压迫者的痛楚与心路历程,努力发掘被历史宏大叙述所掩盖的个人历史,进而反思殖民者的"自我"与边缘化的"他者"之间的关系。《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就是其中一部检视殖民关系、抵制殖民主义的力作,本文对《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中的后殖民主义困境精神的体现进行了研究和解读。  相似文献   

11.
《眷恋》是英国小说家保罗.司各特最后一部小说,荣获了1977年布克文学奖。小说取材于七十年代,它的价值在于艺术地反思了殖民时期的英印关系对后殖民时期的影响。通过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巧妙地体现出这种关系的矛盾冲突。本文借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模拟与杂糅的概念,对这部小说的模拟做了后殖民主义理论意义上的解读,提出东西方文化模拟杂糅的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书虫T型台     
《阅读》2006,(5)
亮相书虫:陆怡婧书虫发现者:干露啃书心得:书里、书外是两个世界!海阔天空的感觉,让我变得更加精彩!喜欢的书:《青铜葵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兔子德国草》书虫在线: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五(5)班亮相书虫:陈逸群书虫发现者:张坤啃书心得:读书是智慧的源泉,读书是快乐的根本。喜欢的书:《鲁滨逊漂流记》《绿野仙踪》《哈利·波特》《海底两万里》《大学》书虫在线: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五(4)班亮相书虫:张靖妍书虫发现者:张春英啃书心得:我要像老鼠啃书一样咬文嚼字,像熊猫吃竹子一样细细咀嚼,像考拉嚼树叶一样耐心品尝,像牛反刍一样慢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翻译理论研究的文化转向,不少研究者开始在文化视角下重新解读翻译作品,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提出更是给翻译理论学者重新研究翻译作品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拟从后殖民主义理论出发,分析后殖民主义理论给翻译研究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翻译领域应对欧美文化对我国文化殖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结合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和叙事学理论,通过文本细读,发掘出隐藏在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无形人》中表层叙事结构下的多组二元对立模式,如黑与白的对立,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有形与无形的对立等。由此构建了一个彼此交错的复杂文本,并赋予小说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妙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15.
身份认同是后殖民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眷恋》是英国小说家保罗·司各特最后一部小说,荣获了1977年布克文学奖。小说取材于七十年代,它的价值在于艺术地反思了殖民时期的英印关系对后殖民时期的影响。通过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巧妙地体现出这种关系的矛盾冲突。本文将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析女主人公卢西自我身份的迷失和找寻。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全新的殖民侵略方式,生态殖民主义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及表现形式,它的存在给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带来了巨大挑战。因而加强对生态殖民主义成因和本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肉体伤害》是素有"加拿大文学女王"之称的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帝国主义文化扩张为表征,表达了白人中心论、种族优越论的思想,显示了隐藏在文本之下作者潜在的殖民意识。  相似文献   

18.
后殖民主义关注"他者"的身份问题,旨在打破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霸权。从"他者"身份的角度解读《圣经》"亚伯兰下埃及",分析希伯来女性撒莱和埃及奴隶的被殖民者身份,可以解构圣经的传统权威阐释,突出被殖民女性的双重掩盖身份,展现埃及奴隶作为"他者"的边缘化身份,从而消解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霸权,推动各民族文化平等自由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莱辛因为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而广为人知,被认为是二战以后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历年来,不断有学者和批评家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角度来剖析这部作品,主要关注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殖民白人与土著黑人之间的尖锐矛盾。本文则试图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出发,通过运用弗莱的魔怪意象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荒原意象,由此来解读女主人公玛丽悲剧人生的成因,可以看出莱辛在小说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汤亭亭在《中国佬》中以家史想像的创作方式误读了传统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刻画了吃苦耐劳的华裔祖先形象,追溯了华裔祖先早年来到美国的奋斗史;在《孙行者》中,她又以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美猴王形象为基础塑造了一个融中西方文化基因于一体的华裔形象,借助这一人物传达了她对华裔美国人民族身份的思考。这两则误读都传达了作家对华裔美国人的民族身份认同问题的思考。具体解读小说中两则中西文化误读,深入探讨汤亭亭如何回应主流社会对于华裔美国人民族身份的争议,又是如何在文本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建构了华裔美国人的民族身份认同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