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和"的美学--关于审美生态观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美学维度上,审美生态观通过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整体把握而建立起来.它把生态存在当作"非技术性"对象,在人与世界关系的内在平衡性方面,致力于从"非私利"立场思考复杂的生态现象及其问题,以便有效地确立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整体意识,包括对生命的虔敬与信仰、对自然存在的感受而非占有、强调生命的内在充盈而非以"创造"名义实行对外改造.在生态领域,美学的基本目标是构建以"亲和"为核心的审美生态观,这既是对于生态存在的新的美学认识,又是一种人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价值体验方式,一种新的美学价值论.  相似文献   

2.
3.
晋代道教学者葛洪将"仙"作为可学致的人生美学理想,并极力论证神仙的实有性和神仙可期的修道理想旨趣.在其神仙道教美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其中展现的和谐共融的伦理思想既体现了当代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又是对当今生态美学、环境美学研究成果的中国式回应.  相似文献   

4.
就美学的观念,重点论及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电影艺术和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影评间的辩证关系。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电影观众的审美意向和美感享受的现实状况,从中论证电影评论对电影艺术和电影观众 在美学意义上的双重益助。  相似文献   

5.
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使得人们重新思考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过渡。生态美学观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包含生态维度的新的美学观,是美学学科的当代发展。它以唯物、实践、存在论为其哲学基础,是对实践美学的继承和超越。本文结合对温州生态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现状的阐述,通过温州政府对生态文化建设的作为,具体分析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8.
生态美学将重建人类的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平衡互动的审美关系作为美学思考的核心,它的兴起是一场深刻的"美学革命"。走向生态美育由此成为生态美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美育以生态审美观建构为核心,它可以实现生态美学多重话语资源的平等对话、沟通互补,最终达到融通化合。生态审美观建构应基于现代生态整体观和生态中心论价值理念,体现多元互补原则,融通化合多重生态智慧,并要注意纠正生态主义的极端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英语词组"ecological aesthetics"在国内被翻译为"生态美学"。但是在汉语中,"生态"是一个名词,而在英语中,ecological则是一个形容词。基于此,在《生态美学引论》一书中,程相占明确指出:"生态美学"就是"生态的美学"。这样一来,"生态"就不是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存在于生态美学的知识框架中,而是作为一种"生态的"哲学思维方式与美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1.
从实践、生命走向生态——新时期中国美学的理论进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美学在实践本体论之后提出了生命本体论的构想。至此,对于美学的人学研究,分别以对主体性和个体性的强调形成了一个相互补充的框架。但是,在当代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这两种“人学化的美学”明显因其强烈的人类自我中心主义色彩而显得狭隘——它们更多地关注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当下生存,而对人与自然之间怎样和谐共存的问题、以及自然本身审美价值独立性的问题,却没能作出令人信服的理论阐释。据此,确立万物皆有生命的观念,承认万物各有其主体性,是形成新型人、物关系的前提,也是生态美学对实践美学和生命美学进行新一轮超越的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12.
13.
后工业景观是伴随着对工业废弃地的改造而兴起的。这些曾经荒芜的并且由于存在一定危险性而不宜被使用的废弃地,在后工业时代却成为一种非常特殊的景观资源重新获得人们的关注。在人们以往的认知中,废弃地所引发的人类情绪应是嫌弃而排斥的,在审美活动中只会起消极作用;但事实上,即使在我们对其产生拒斥心理的同时,它也在某种程度上吸引着我们,使我们深处于某种情感的困境——既要受制于生理本能的厌恶情绪,又会在理智的驱使下对产生厌恶情绪背后的事物萌生探索的欲望,工业废弃地正是作为这样一种独特的审美对象而成为后工业景观的改造重点。人们的认知转型首先要归因于审美意识的改变,当我们将这一切纳入生态美学视域时,更能深入理解这种通过因地制宜、物尽其用而创造出的,与自然环境相衬、历史文脉相连的景观类型。这对我国后工业景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天人合一"生态美学思想兼具荒野美学和环境美学的审美目标,以情感和感知为审美途径,以实现精神和现实上的人与自然主客统一的完善审美境界。这种东方式生态美学思想对中越文学的影响深远,如在《金云翘传》中,青心才人与阮攸巧妙地将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自然书写结合起来,通过以自然之美比貌、以自然之造化示命、以自然之景寄情、以自然之灵性喻神魂、以自然之理明志,创造了一个骨肉丰满的传奇女子王翠翘,还营造出一个个人与自然相合的美学意象。  相似文献   

15.
16.
生态美学是近年国内美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新热点。它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热潮背后也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基本概念、范畴被混淆、滥用;对古典的阐释停留于浅层化的解读,甚至还有曲解;缺乏扎实的个案研究;缺少对哲学品位的追求。这些问题彼此交错,互相强化,造成生态美学研究的潜在危机。要保证生态美学的健康发展,须从基本理论、批判理论和应用问题三个方面展开科学而严谨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论美学的转型——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世纪伊始,中国美学转型在三个方面呈现端倪。超越美学以其生存论的人类学本体论的深度开掘,以彰显生存的本源性、本己性和主体间性为转型建基。审美文化研究以其对审美文化生存性的高度敏感,关注和护持为转型开道。美学的“中国化”则以其虚实相生的生命识度,为转型呼唤着一种具有原发生存势态的风神气象。美学的转型实质是回到本源性的生活世界,在新世纪开出一条美学新路。  相似文献   

18.
体育是美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借助体育教学把美学教育贯穿到整个体育活动之中,体育教师应更进一步了解体育美学的重要性。美学的价值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美学以体育的表现形式,展现人类的自我健康美,力量美,形体美。体育教师只有明确体育美学的性质与特点,才能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材。体育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体育美学的能力,就得不断地丰富生活经验和运动实践经验,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等,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去欣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生态美学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理论借鉴;坚持以生态美学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我们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生态美学,从广义方面说,即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应从大历史观着眼,从经济与社会、哲学与美学转型的视角认识这种转型的必然性;从狭义方面说,生态美学是当代的自然生态美学,不同于人化自然的实践美学,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共生之美。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为“生生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