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为瓜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遗产"、争夺对中东和近东地区的控制权,法、英等国共同对俄国进行的一场国际战争.这场战争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演变.法国通过克里木战争再次雄霸欧洲大陆.但法国的欧陆优势既不强大又不稳固,其实质是沙皇俄国的暂时屈服和奥地利遭受削弱.奥地利被削弱的结果是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先后统一.而德意志和意大利这两个崭新民族国家的诞生则导致了法国欧陆优势的最终丧失和19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力量的重新配置,德法矛盾、德英矛盾最终导致了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所以,抓住了克里木战争的结局,也就抓住了欧洲格局演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 8 5 3-1 85 6年的克里木战争 ,是导致欧洲格局变化的重大事件。法国通过克里木战争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法国欧陆优势的实质 ,是奥地利的削弱和俄国的暂时屈服 ,法国欧陆优势的结果是德国和意大利的先后统一 ,而独立统一的德、意两大国的出现 ,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格局 ,促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18世纪下半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海外殖民地的争夺,英国与法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的矛盾日趋激烈。1756年七年战争打响,在这场战争中法国失去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战后法国衰落,英国忙于巩固工业革命成果和殖民地管理,动荡的欧洲局势为德意志地区普鲁士、奥地利的发展和俄国的迅速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七年战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大国格局,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是欧洲列强争夺波兰的一场战争,英国在这场战争中没有直接的战略利益。为了保护英国的商业利益,避免卷入大陆冲突,英国在沃尔波尔的领导下,采取中立政策,拒绝援助奥地利。英国的政策符合当时的国家利益,但对欧洲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直默默无闻的欧洲小国奥地利近来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奥地利是欧盟匕个成员国之一,不久前,欧盟其他14国一致决定采取制裁措施,断绝与奥地利的政治关系,仅在“技术层面”上接待奥国使节。不仅欧盟、以色列召回了驻奥大使,美国也宣布重新考虑与奥关系,奥地利一时间被西方社会从政治和外交上孤立了。奥地利何以遭此际遇?这主要是维也纳的新政府触犯了战后欧洲政治的重要禁忌,让主张新纳粹主义和排外主义的自由党入阁,从而结束了二战后极右政党被拒之欧洲国家政府门外的历史。白中告的1于西德尔.父岛均为纳粹分子,他从小就被打上…  相似文献   

6.
论俾斯麦统一德国过程中的外交策略邢来顺关键词德国,俾斯麦,外交30年战争后,德国的统一已“不光是德国的问题”①,而是一个牵涉到欧洲政治格局变化的国际性问题。换言之,德国要统一,不仅要具备必要的内部条件,而且必须在国际上得到其它欧洲列强的首肯或排除它们...  相似文献   

7.
威尔逊的国联思想产生于一战爆发后的调解外交之中.这时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是在保持中立的基础上对欧洲冲突实行调解.美国外交传统中的中立原则决定了威尔逊政府不准备对欧洲事务承担任何义务,但是这种调解本身又有参与解决欧洲事务的含义.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只能导致调解失败.在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中,威尔逊找到了战后国际联盟这个目标,并从泛美条约的集体安全条款找到它的基础原则.国际联盟能同时满足威尔逊既不脱离传统的孤立主义又能参与欧洲事务的双重愿望.战争形势很快迫使美国放弃中立,但是国联思想却沉淀下来成为威尔逊外交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1853年夏,俄国借宗教争端之机,挑起俄土战争。沙俄鲸吞土耳其的行动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震动了欧洲。1854年3月,英法对俄正式宣战。之后,英法积极争取盟友,1855年1月与撒丁王国结盟共同对俄作战。奥地利帝国对于巴尔干半岛早已怀有野心,现在,面临俄国威胁,它派遣8万大军云集东部边界,准备攻击俄军后方,并多次向俄发出通牒。俄国虽在战争期间进行过外交努力,试图与丹麦、瑞典、普鲁士等国结盟,但均遭拒绝。  相似文献   

9.
欧洲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为实现其建立远东反侵略联合阵线的外交战略,有意疏远乃至切断了同作为欧洲战争策源地德国的外交关系。在此期间,欧洲战局发生于德国有利变化之际,蒋介石曾一度主动加强对德联络,但此举主要是出于阻止日本进占法属越南,维护中国西南安全的策略考虑,并不意味着其推进国际反侵略合作的战略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0.
四次大规模的扩张战争是路易十四实施对外政策的基本形式之一 ,地缘上的“花边之战”、与整个欧洲为敌和战争中复杂的外交斡旋是其特征 ;其后果是从此法国成为欧洲大国 ;由来已久的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抗争是路易十四发动战争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1.
研究系较早关注和提倡国民外交。一战结束后,研究系围绕巴黎和会积极开展国民外交活动,或制造国民外交舆论声势、或组织国民外交团体、或参与政府外交决策、或派遣代表赴欧考察。研究系的国民外交活动,成为战后国民外交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时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欧洲协调是19世纪英、俄、法、奥、普(德)等大国共同管理欧洲冲突与危机的一种安全机制。它主要通过会议外交来决策,并按照协商一致、合法性、吸收与融合、责任与干预、自我克制等一系列共同的规则与规范来实施。它通过阻止单边行动、平息国际和国内战争与危机、批准或保证新国家的主权与独立等具体行动,在维持与促进欧洲和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协调已成为当代大国协调的原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随着希特勒德国在欧洲的崛起,世界大战的危险临近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英国和美国曾经试图通过外交合作以及遏制德国的侵略野心并防范战争的爆发。然而,由于两国在对德问题上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美国始终不愿在欧洲承担政治义务,英国亦无法信任美国,最终导致合作以失败而告终,美国被排除于欧洲事务之外,而英国不得已走上了单独绥靖德国之路。这一结果无疑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4.
<正>Introduction Otto Von Bismarck(1815.1-1898)became 19th-century Europe’s greatest statesman(alongside Napoleon)through the sheer force of his personality,assisted by his outstanding intelligence,gargantuan capacity for work and his quasi-symbiotic relationship with King William I of Prussia.His diplomacy of Realpolitik and powerful rule gained him the nickname the"Iron chancellor".In the 19th century,Bismarck was appointed prime minister of Prussia and led the victory of war through reunification of Germany.He used balance-of-power diplomacy to keep Europe peaceful in the 1870s and 1880s.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美国悍然发动的对伊拉克战争虽已结束,但战争给美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逐渐显现,美国为此付出高昂的政治、经济和安全代价:政府形象和外交地位严重受损;经济复苏受阻,财政负担沉重;安全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6.
黄遵宪晚年坚决主张以民族战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体现了他的"尚武"思想。他深入反思了清政府的对外战争以及国防建设,强调要打有准备的民族战争。他还认为,良好的外交工作将有助于民族战争的胜利。黄遵宪的"尚武"思想是近代世界民族国家弱肉强食背景下的无奈选择,他更崇尚睦邻友好与国家间的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7.
从独立后直至冷战结束,柬埔寨国内局势持续动荡,政权频繁更迭,外交取向也在东西两大阵营中摇摆不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冷战时期柬埔寨独特的地缘政治。由于多股势力在东南亚地区的角逐,作为"地缘缓冲器"的柬埔寨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越南战争、与邻国的领土纷争、地区结盟都成为影响柬埔寨内政外交和其人民命运的地缘政治变量,柬埔寨亦因此陷入了长期的动乱和战乱之中。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中的策略思想对于我国维护东海权益和稳定具有重要价值。借鉴"伐谋""伐交"思想,在东海维权维稳中既要使用政治和外交手段进行预防性处置,又要恰当使用军事力量;"奇""正"思想的启迪是,不仅要开展针锋相对的正面斗争,而且要出其不意,陷对方于被动;"先胜"和"必胜"的告诫是抓紧全方位军事斗争准备,打则必胜;"因敌、因势"思想的启发则是知己知彼,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灵活应对,打"组合拳"。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伐交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秋战国时期的伐交理论是以丰富的战争实践为基础,以"慎战"和"全胜"战略思想为指导,以儒、法两家关于"王道"和"霸道"的激烈争论为背景而产生的。主要观点包括:在"慎战"和"全胜"战略观指导下的"重交"思想;利义并重的"与交"思想;自强为先的"自恃"思想;谋交并举的"重谋"思想。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抗日战争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抗日战争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评述,主要包括日本侵华政策与侵华罪行、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政治、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战时社会经济、战时中国外交和战争遗留问题等方面,并对抗日战争研究的学术进展、学术前沿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