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端午节最初与屈原是不相关的。端午节举行与屈原有关的活动最早出现在汉代,是荆楚一带的地方性活动。屈原、粽子、竞渡作为端午节的三大基本文化因子,起初它们相互间是没有关联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屈原、粽子、竞渡这三大要素逐渐融合在一起,以屈原为纪念对象的端午节,到唐代才最终成为全国性的节日。端午节这三大因素综合的过程其实就是有关屈原历史的传说化和这一传说历史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端午节与屈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午节最初与屈原是不相关的。端午节举行与屈原有关的活动最早出现在汉代,是荆楚一带的地方性活动。屈原、粽子、竞渡作为端午节的三大基本文化因子,起初它们相互间是没有关联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屈原、粽子、竞渡这三大要素逐渐融合在一起,以屈原为纪念对象的端午节,到唐代才最终成为全国性的节日。端午节这三大因素综合的过程其实就是有关屈原历史的传说化和这一传说历史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设计思想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五”或“重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扎五丝、戴香包、插艾等风俗习惯。借此佳节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感受节日的快乐,了解健康的民风民俗,树立民族自立自强意识,萌发爱国情感,在看看、说说、想想、做做、唱唱等有趣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一、常识活动:话端午目的: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有关活动的知识。2发展幼儿观察。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准备:挂历、三个不同类型的粽子、赛龙舟挂图、五丝、香包(此活动安排在节B后进…  相似文献   

4.
正设计意图: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代表着团圆与吉祥。但是,中秋节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他们并不了解中秋节的意义和传统风俗习惯。时值中秋节的来临,我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这一传统节日,让孩子在看看、说说、做做、吃吃的过程中了解节日的由来,体验过中秋节的快乐。活动目标: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2.了解做月饼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团、压、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的:生活处处皆语文。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本活动通过讲故事、诵诗文、看录像、学包粽子等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引导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活动过程:活动一:粽叶飘香,龙舟竞渡——体验多彩的端午。1.话粽子。①学生交流预先搜集的有关粽子的资料。生A:我从家里的藏书《民俗大观》查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端午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6.
尚尔军 《教育》2013,(9):58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其中,对于端午节,据考证,早在屈原投汨罗江之前就有,并非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而是在屈原投汨罗江之后又增加了新的内涵。两千多年来,为了纪念端午节,中华民族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形成了很多风俗习惯,端午节和这些风俗习惯都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信息。笔者查阅  相似文献   

7.
端午节,又称为重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因为一位充满嫉妒的政  相似文献   

8.
再说端午     
端午节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版本很多,众所周知的便是“屈原说”。然而,有关端午节来历的其他版本却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9.
正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及汉文化圈的传统文化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农历五月为仲夏,其第一个午日正好是登高顺阳的好日子,故五月初五又被称为"端阳节"。后来,因屈原在这天抱石投汨罗江,由此水神便被人格化为屈原,祭祀水神的仪式也就发展成了纪念屈原的活动。隋唐之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开始成为全国性的节日风俗并流传至今。因而,每逢端午佳节,屈原便成了绕不开的话题,汨罗江、赛龙舟、吃粽子,这些字眼中都饱含着后人对他的敬重与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0.
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历代吟咏端午节的诗歌不胜枚举,元好问亦创作了大量节日诗词,不过缺少端午节诗词。甚至在他诗论里,对伟大诗人屈原几无论及。仔细审视元好问在金元鼎革之际的人生道路,会发现其人生价值取向迥异于屈原,这应当是解答上述问题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元好问与屈原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特别是元好问的使命意识与文化信仰,并进一步探究了中国传统文学创作中不写之写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要考察研究的,是每年基本上在端午节前后召开的屈原或楚辞学术讨论会。在80年代初,“屈原学术讨论会”还是中国楚辞学史上一个全新的话题,而如今已是学界共知,海外与闻!这是因为:“端午节”诱发了“屈原学术讨论会”的召开;“屈原学术讨论会”的连续召开,促进了“中国屈原学会”的成立与湖北、湖南、辽宁、天津四省市专门组织的建立;反过来,“中国屈原学会”又基本上在端午节召开年会。这样,节日、组织、会议,三者互相促进,不断强化,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2.
<正>一、活动背景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以纪念真实的历史人物而缘起并延续至今的节日,但学生们对端午节的印象只是吃粽子、系五彩线、挂菖蒲和艾叶等,从来没有深入去认识端午节。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最高兴的莫过于天真活泼的学生们了,为了让学生们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我们策划并实施了此次班会。  相似文献   

13.
屈原、端午与龙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午是中国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据典籍所载,至少有五种说法,而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久远的要数纪念屈原一说。而真实的历史却是,端午本是一个祭祀图腾之物——龙的节日。作为一个精通楚湘巫傩之术的爱国诗人屈原,选择了五月五日这一个祭龙的日子投江自沉,本是一种安顿自己灵魂的行为,是乘龙升天之意。而屈原崇高的爱国精神,顽强的斗争意志,高尚竣洁的品格感动了楚国人民和历代中国人民,于是,把端午节、划龙舟与屈原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纪念伟人的节日和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一、中华民俗传统节庆教育分年级教学序列 1.各节庆日分年级教育主题 2.分年级节庆教育的教学目标与重点内容一年级: 让学生了解节庆日的基本习俗常识, 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清明节:初步了解清明节是我国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感受缅怀古人的崇敬感。端午节: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祛毒避疫、纪念古人的节日,感受华夏民族的自豪感。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是家庭团圆的节日,感受家园和睦的归属感。重阳节:初步了解重阳节是野游的节  相似文献   

15.
端午节     
有些节日实在是很有趣,以致于在本土文化以外的地方也很受欢迎。最明显的例子可能就是圣诞节,世界各地的人都会庆祝圣诞节,即使是非基督徒。同样,最近几年端午节已经不局限于中国,成为国际性节日,而庆祝的人可能对节日的由来并不太了解。  相似文献   

16.
看龙舟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独有的端午节,它是民间为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而形成的传统节日,流传有许多的风俗习惯,其中划龙舟是一项有趣的体育活动。我非常喜欢看龙舟比赛。端午节这天,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和妈妈一起来到湘江河畔。站在河堤上远远望去,两岸已是人山人海,就连河  相似文献   

17.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民间四大节日。端午节所传承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理念是中华人民智慧的体现,人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尊重端午节文化,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本文主要以端午节这一节日为中心,介绍了端午节文化的由来以及内涵,主要重点探讨了关于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主的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传说丰富,习俗多样,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或悼念屈原,或反映节日风情,为端午节谱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这些诗文被广为传诵,为端午节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蕴。从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中蕴含的悼念屈原的精神意蕴美、避邪驱瘟的食俗佩饰美和龙舟竞渡的观赏、娱乐美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活动总要求: 1.让幼儿知道六一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体验节日的欢乐,增强小主人的意识。2.通过系列活动,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3.让幼儿积极参与节日活动,使他们能真正轻松愉快地度过六一。活动一了解六一的来历教师利用语言、常识等教学活动,向幼儿介绍有关六一儿童节的简单常识,使幼儿对自己节日的来历有个初步的了解。可利用图片、幻灯等配合进行教学。活动二布置节日环境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节日环境,准备足够的彩色纸、剪刀、浆糊等材料,指导孩子用撕、折、剪、贴  相似文献   

20.
衡成荣 《辅导员》2010,(11):10-11
你知道吗?2009年9月30日,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批准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可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相传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设。屈原,战国时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虽然忠心侍奉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