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我女儿已满四周岁,生长发育良好,比较活泼好动,唱歌跳舞的能力也不错。但遗憾的是语言表达不流畅,有所谓的阶段性“结巴”现象,时好时坏,春季、雨天、生病时“结巴”现象较明显。有时讲故事、说她熟悉的词语倒不结巴,平时已能用“肮脏”“可惜”“许许多多”等词汇(其实,女儿二周岁时已会背十几首唐诗,但那时口齿不清)。作为父母,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纠正她的“结巴”现象。比如提醒她想好了再讲,一旦出现较严重的结巴时就教她把话复述一遍,平时多给她讲一些故事,使她有更多的语言感知经  相似文献   

2.
宝宝口吃了!     
明媚 《父母必读》2013,(12):98-101
3岁左右正是宝宝语言能力突飞猛进的关键时期,但是很多父母会发现宝宝变得口吃了,是什么原因让原来口齿伶俐的宝宝变得口吃了呢?父母又有什么脱不开的干系呢?  相似文献   

3.
章莉 《早期教育》2001,(22):36-36
我的孩子已3岁孩子,为了丰富孩子的语言,我经常与他交谈,您不茹这样试试。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我的女儿现在差不多三周岁了,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讲三个字以上的话,即使是三个字的语句,也需要反复引导,才能勉强讲出来。这里,我把怀孕时,及她出生后一些情况告诉你,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我怀胎六个月时,因肾结石住过医院。出院后又有时发冷、有时发热了一段时间,中医曾开十三太保等药给我吃(医生是知道我有  相似文献   

5.
我的孩子3岁了,最近说话时,说第一个字时嘴很是费劲,还拉长音,要不就是重复地说,有快一个月的时间了,原来孩子说话一直没有这个毛病。如何才能纠正呢?容易纠正吗?我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刘丹 《父母必读》2008,(6):138-138
毛毛刚开始会说一个词一个词的时候,全家人是那么开心!她说:"抱!"我们就高兴地把她抱起来亲她。后来,她再伸着双臂,仰着可爱的小脸说"抱",我就问:"抱谁啊?"她回答"毛毛。"我又说:"谁抱毛毛?"她答"妈妈。"我再问:"妈妈干什么?"她再回答。  相似文献   

7.
8.
五岁的龙龙近来说话结结巴巴。原来,龙龙的爸爸对龙龙的期望很高。一旦龙龙表现欠佳,爸爸就以棍棒对付,龙龙因此一直心事重重,最近,还变得“结巴”了。爸爸打听到一个矫正口吃的“秘方”,只要龙龙出现结巴,就高声训斥,甚至给孩子一巴掌,据说这种方法叫“吓法”。而妈妈在龙龙“结巴”时就满脸焦急,经常提醒他“慢慢说”,自己却不知不觉声音又高又快。但爸爸的惩罚手段、妈妈的经常提醒并没有矫正龙龙的毛病,小家伙说话时心急、害怕,结巴反而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的女儿马上就要三周岁了,生理发育良好,但是她的说话能力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语言表达不流畅、咬字不清楚,尽管有些字、词能说清楚,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但是,当遇到发“ge”音时,一个音节可以说清楚,如果在“ge”前加“一”时,她就怎么也说不好了,总说成“一的”,平时把“姑妈”叫成“嘟妈”,等等。我常常试图纠正她,但她仍然说不好,还产生了自卑心理,常对我说:“妈妈,我不会说,我说不  相似文献   

10.
口吃的诊断与矫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口吃是一种通常产生于儿童期的言语流畅性障碍。口吃的平均人口流行率(prevalence)大约1%,儿童口吃的发生率约为5%,几乎80%的口吃儿童到16岁时自发地恢复了流畅性。口吃的病因是有争论的。当前主流的理论认为口吃主要是一种神经生理功能障碍,这种障碍干扰了言语产生所要求的精确的时间进程,但生理障碍本身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言语治疗是当前口吃治疗的主流,本文也介绍了一些口吃治疗方法,例如:延迟听觉反馈、计算机辅助训练、药物治疗等有助于放慢言语速度和控制其它的言语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卢勤 《母婴世界》2011,(11):20-21
倾听具有一种神奇的力置.它可以让人获得智慧和尊重,赢得真情和信任,也可以让一个“口吃”的孩子,变成语言的天才!  相似文献   

12.
辛华 《早期教育》2006,(6):I0001-I0001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会改变人大脑的组织构造。他们的发现从科学的角度印证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儿童学语言的能力要比成年人强,而且一个人学外语的年龄越早,他对这门外语越容易掌握得好。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2008,(12):48-48
俄罗斯医学博士奥梅尔钦科通过研究口吃的病因发现,人讲话和写字有某种内在联系。一般口吃患者写字时也急于求成。于是他受到启发,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  相似文献   

14.
《早期教育》2001,(18):35-35
心理学家们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孩子的创造性特征。记住这些特征,也许对于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具有高创造能力人才的父母来说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刘艳波,一位年轻美丽的女教师,2010年来到隆回县六都寨镇马坪完小任教。她深爱着这大山中的孩子,尤其对班上患有口吃的孩子小林林情有独钟。开学报名那天,一位神情不安的母亲带着一位嘴唇有点厚的瘦弱男孩来到办公室。男孩躲在母亲身后,怯生生地看着老师,眼神里充满了紧张与恐惧。刘艳波走过去轻轻地抚摸着男孩的脑袋,对他说":不用怕,孩子,以后我们就是朋友啦,你叫什么名字?"在母  相似文献   

16.
王艳云 《家庭教育》2005,(6B):54-54
小月1岁时已经学会了一些词.可到了1岁零3个月时突然不开口了,和人交流时只用手势,急得家人不知如何是好。没过几十月。她又突然活跃起采,整天追着大人问个没完,有时候问得妈妈都有点不耐烦。  相似文献   

17.
住在农村的孩子往往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家中的院子比较大。我家除了院子,旁边还有一块菜地,而这就成了我儿子的乐园,一把小锄头就成了他最心爱的玩具。  相似文献   

18.
胡爱军 《山东教育》2004,(17):45-45
儿童时期正是大脑和脑神经细胞急剧发育的时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词及故事情节能迅速被大脑接受并储存,进一步刺激大脑皮层的增生。因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讲故事能使幼儿通过科学的训练进而使智力得到提高。许多家长认为,讲故事是非常容易的事,的确,如果只是为了应付孩子的需要,随便看看书,  相似文献   

19.
王艳云 《家庭教育》2005,(6B):53-53
5个月的妞妞开始整天“ba-ba”、“ma-ma”地说个不停,喜得父母合不拢嘴,逢人就说:“我们家妞妞会说话了!”  相似文献   

20.
《家教指南》2006,(8):32-33
近日,湖北省试验幼儿园公安厅分园在该园60位5~6岁的幼儿和家长中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问道: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您经常会问哪些问题?回收的问卷显示,1/3的家长最爱问“你吃了什么”、“你受欺负了吗”、“你学了什么”等3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