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徐方忠 《幼儿教育》2001,(11):41-41
编辑同志:我儿子两岁多一点,说话口齿清楚,会唱很多儿歌,会数数,能背两三首五言诗,在我看来他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但儿子更多的时候令人头痛,比如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坐着吃饭,偏要到处跑,让他用勺子吃饭,他偏要用手抓。平时跟邻居小朋友玩,老抢别人的东西,爱跟别人打架,动不动就骂人。这些情况都令我感到为难,对儿子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打轻了不起作用,过重了,一来自己  相似文献   

3.
程洁 《早期教育》2004,(10):35-35
兴趣班下课了,我看见孩子一个个高高兴兴地走了出来,就是不见儿子的身影,心想:平时一早就“飞”出来的儿子,今天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出来?不一会儿,只见儿子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向我走来。“怎么了?”“我的蜡笔断了几支。”他带着哭腔说,我急忙安慰他:“这有什么好哭的,回家妈妈再给你买几支。”到家后,我详细询问经过后才得知:下课铃声响了,老师请小朋友们收拾学具,他一着急把蜡笔洒落一地,摔断了几支,于是他一气之下把其中两支用脚踩碎后不要了。听后我非常气愤:“你为什么这样做?蜡笔收不好,妈妈不怪你,但你任意发火,损坏蜡笔的行为我不能原谅,你的东西来得太容易了,一点不懂得爱惜。这两支蜡笔我是不会给你买的。”“不行,我少两支蜡笔就不好画画了。”“那你自己挣钱去买吧。”我感到儿子不爱惜东西的原因是:得来太容易,在他的头脑里,还没有“钱是劳动所得”的概念,也没有“劳动是艰辛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习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①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②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在此我们仅谈后一种意义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6.
7.
育人于勤俭之中,既是中华民族家庭教育的经验,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凡是有识之士,无不以提倡节俭来教育自己的子女,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奋发有为。然而,今天却有一些中小学生花钱大手大脚,追求名牌,讲究吃穿,奢侈浪费,互相攀比。他们对父母的辛勤劳动熟视无睹,甚至滋生了“只知享受,不讲奉献”的不良思想。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习惯,使孩子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8.
女儿上小学时,常带回试卷或作业本叫家长签字。凭良心说.她学习挺认真。见是满分,我便利索签名并赞许说:“就要这样.对作业要求百分之百正确才行。”女儿似乎懂得我盼她成风的心情,常常向我炫耀:“老师今天又表扬我了。”有时还会扭扭捏捏地提出要求“想要块香橡皮”或“想换个铅笔盒”。这小东西还真会抓时机。  相似文献   

9.
小威的妈妈最近心情很不好。从她通过家教热线向我们的诉说中得知,一段时间以来,她总是觉得钱包里好像少了钱。开始她没有在意,可当钱包里的钱总是丢失,而且丢失的数目越来越大时,她震惊地发现,正上四年级的儿子小威竟屡次从她的包里偷钱!不仅如此,在对儿子的“审问”中,儿子还  相似文献   

10.
徐捷 《家教指南》2004,(2):60-61
在现实生活中,有部分中学生迷恋上某一种游戏后,常常不能自拔,他们明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就是不能控制住自己。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人的行为习惯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的,不良的行为习惯是由于不适应的条件反射造成的,比如家长的溺爱,放纵,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造成孩子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表现出自控能力差,一旦有外界诱惑,就易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或者父母不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粗暴对待孩子,大大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变本加厉地玩游戏机,以对抗父母,寄托自己的希望。唐林是初一的学生,男孩,小小的个子,精力…  相似文献   

11.
作者是宣传战线上的一位老同志,离休后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自谦钻研的是“哄孩子”学问,学习“父母之道”。从本期始,我刊辟专栏将他关于儿童素质培养的“三五秘笈”奉献给广大家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13.
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对事情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是如何看待未经允许就擅自拿父母的钱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常有父母在咨询中向我们抱怨,自己的孩子小时候是很听话的,进人中学以后反而越来越“不受教”、“不听话”了,常与父母“顶牛”、“对着干”。这种行为,实际上是来自于青少年期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5.
陈思 《陕西教育》2005,(9):46-47
陈蓓,我们的女儿,已经4岁了。回首过去的岁月,有的是对拥有蓓蓓的满足、感激和庆幸。孩子的妈妈今天居然叫孩子“贝儿”,这个称呼凝聚了我们对女儿的多少爱、多少感动,以及由此在而生的多少创造和妙想!  相似文献   

16.
穆紫 《家庭教育》2004,(2A):30-31
小夕是一位刚读一年级的小学生。但是在他上学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晚上回家时,他把同学一件心爱的玩具随手带回来了。回到家之后。妈妈发现了,问他玩具是哪里来的。小夕很诚实地告诉了妈妈玩具是同学的。妈妈马上严肃地告诉他别人的东西不应该私自拿回家。  相似文献   

17.
若愚 《教师博览》2004,(2):11-11
1.我的手很小,无论在什么时候,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腿很短,请慢些走路,以便我能跟上您。2.我的眼睛并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己慢慢观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对我过分限制。3.家务总是繁多的,我的童年是短暂的。请花一些时间给我讲一点有关世界的奇闻,不要把我当做取乐的玩具。4.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对我的感觉敏感点,不要整天责骂不休,对待我应像对待您自己一样。5.我是上帝赐给您的一件特别的礼物。请爱护我,要经常训练我应做的运动,告诉我靠什么生活,训练我对人的礼貌。6.我需要您不断鼓励,不要经常严肃地批评。您可以批…  相似文献   

18.
19.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行为能让人产生与被帮助者“感同身受”的快乐,体验到“自我价值”,摆脱“自我中心”。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更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团队中有效合作,也更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家长可以通过加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家长以身作则,能给孩子树立榜样促进孩子的助人行为。助人行为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让孩子更快乐,心理更健康。  相似文献   

20.
俞群 《家庭教育》2004,(2A):21-21
玲玲的问题是适应困难,不是行为习惯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