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明末杰出的科学家。1604年考中进士,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徐光启是最早将西方科学知识介绍给中国的科学家。1600年,他在南京结识了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熊三拔等人,开始接触  相似文献   

2.
徐光启生于1562年,死于1633年。他刻苦好学,从43岁起才开始学习自然科学。他精通数学、天文、历法,对农业、军事也很有研究,著有《测量全义》等书。他还翻译了不少西方科学技术书籍,是我国明末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徐光启(1562—1633)是我国明代末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字子先,上海人。他是著名的《农政全书》的著译者,是第一位把欧洲自然科学介绍到我国来,也是第一个把欧洲的几何学翻译过来的科学家。 徐光启青少年时期先后游历广东、广西和北京等地。丰富的游历生活为他拓宽眼界、活跃思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他考取进士,担任过侍郎、尚书、内阁大学士等高级官职。当时明王朝反动腐朽,国家十分衰弱穷困,不但人民生活非常痛苦,连本来相当发达的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在这个时期也停滞  相似文献   

4.
徐光启(1562~1633),明代未期数学家,上海 人。徐光启早年从事过农业生产,青年时代在上海、广 东、广西等地以教书为业,每到一处,他都十分注意了 解农业技术和各种实用知识。他的一大贡献是把中国 历代农书的精华、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欧洲的先进 科学知识以及自己长期研究的成果融为一体,编辑成 《农政全书》六十卷。这是一部至今仍有参考价值的重 要农学著作。该书刻印后不久就流传到日本。  相似文献   

5.
明清两代,上海地区经济发达,商业繁荣。“闽、广、辽、沈之货,鳞萃羽集,远及暹逻之舟,岁亦间至。地大物博,号称烦剧。诚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也”。故曾出现过一批卓有成就的人物。开埠之后,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各方面的代表人物荟萃于此。今举其荦荦大者,简介于下: 徐光启故居徐光启(1526—1633),字子先,上海县徐家汇人。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身居高位,却潜心科学,著有《农政全书》等传世之作,译有《几何原本》等。上海南市区乔家路  相似文献   

6.
徐光启是我国明朝末期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他在天文、农业、水利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另外,他也是明末翻译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人物之一,称得上是我国科技翻译的先驱.徐光启与外国来华传教士合作翻译编撰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作品,对我国科技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光启(1562——1633年)是我国明代末期杰出的科学家,字子先,号玄扈,1562年出生在上海。幼年家境贫寒,靠母亲的竭力维持,方能专心读书。徐光启从小聪明灵利,刻苦好学;学习成绩很突出。青年时代,他靠在家乡教书来勉强维持生活,曾几次应考都失败了,后来又到广东的韶州(今广东曲江),广西浔州(今广西桂平)等地教书,生活一直十分困苦。 1597年,由于主考官焦漪园的尝识,他终以第一名中举。中举后,他还是穿不上绸衣,坐不上车子,生活依旧很艰难。1604年,徐光启参加礼部的考试,中了进士,做了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1607年,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在为他与徐光启(1562-1633)合作翻译完成的《几何原本》前六卷的序言中写到:“太史(徐光启)意方锐,欲竟之。”由此可见,徐光启对于《几何原本》的翻译非常热衷,本打算是要完整地翻译全书。可是,到了1611年夏天,徐偕同庞迪我(Diego de Pantoja,1571-1618)和熊三拔(Sabbathin de Ursis,1575—1620)雠订上述内容时却又写下了如下的话:“续成大业,未知何日,未知何人,书以俟焉。”很明显,徐光启决意停止翻译后面的九卷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算学以其辉煌的成就屹立于世界之林,至宋元时期达到全盛。由于封建桎梏对数学的摧残,明清以来渐渐落伍,中间也有过一些光明,例如明末徐光启(1562—1633)和利玛窦(意大利传教士)翻译《几何原本》,清初梅文鼎(1633—1721)在代数、几何、三角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1607年(明万历35年丁未)明代学者徐光启(1562~1633)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R icci,M.1552~1610),根据德国人克拉维乌斯(C.C lav ius,1537~1612)校订增补的拉丁文版Euclids E lem entorum L ibriⅩⅤ(《欧几里得原本15卷,》1574年初版,以后多次再版)译述了前六卷,并定名为《几何原本[》1],在北京印刷出版.从此,《几何原本》中的演绎思想方法,在历史上第一次介绍给了中国知识界,引起人们思想上的革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几何原本》起到了沟通中西文化的重要作用.这个译本在17世纪到19世纪的二百多年间,成为许多人学习数学的启蒙读物,对培养…  相似文献   

11.
1900年以前,西方数学传入我国,都是以外国传教士为媒介。他们来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一批西方的科技书籍进行传播。例如17世纪初,意大利耶稣会教士利玛窦来中国时,与徐光启(1562~1633)合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19世纪中叶,清代数学家李善兰(1811~1882)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合作,完成了《几何原本》后九卷的翻译工作,还翻译了《代数学》十三卷、《代微积拾级》十八卷等多部。此后,清代数学家华蘅芳(1833~1902)与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合译《代数术》二十五卷、《微积溯源》八卷、《决疑数学》十卷,等等。徐光启、李善兰、华蘅芳等翻译引进西方数学的共同点:一是他们都没有出国,而是由外国人将西方数学书籍带进来,在我国进行翻译;二是他们都基本上不通外文,但这些外国人却懂汉语,所以由外国人口译,中国人笔录、整理成书。因此,这种引进是被动的,局限性很大,发展也缓慢。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33):92-93
徐光启是我国早期杰出的科技翻译家。作为科技翻译的先驱,他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泰西水法》等书,引进了当时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促进了我国数学、测量、水利、天文历法的发展。时至今日他的翻译思想对我国科技英语翻译仍然有着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徐光启的翻译著述、翻译思想的梳理,并结合其翻译思想,对当下科技翻译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一带一路"视域下科技翻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答: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0月第一版《辞海·历史分册》“大学士”条释曰:“官名。唐天宝初于崇玄署置大学士一人,由宰相兼领。至德时,于集贤殿书院置大学士。贞元时并罢。五代后梁,曾置金鉴殿大学士,北宋时设置渐广,多系优礼大臣的官衔”。按此说,“大学士”这种职官始置于唐玄宗天宝(742—755)初年。查《旧唐书·百官志》“修文馆”目下称:(中宗) 景龙二年(708年)始置大学士四人,以象四时;学士八人,以象八节;直学士十二人,以象十二时。《资治通鉴·唐纪》也载:“中宗景  相似文献   

14.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明朝万历年间生于上海。徐光启少时聪敏好学,活泼矫健,据传“章句、帖括、声律、书法均臻佳妙。”19岁时考中秀才;31岁时,在韶州任教,他见到了传教士郭居静(L.Cataneo),41岁时在南京接受  相似文献   

15.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献县)人,官至协办大学士。他是清代乾、嘉年间著名文人,以主编《四库全书》和撰《阅微草堂笔记》鸣世。 纪昀在四十五岁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时,因泄露盐务机密,谪戍乌鲁木齐。两年后,即乾隆三十六年(1771)春,赦罪起程回北京。二月的塞外,春风还未染绿杨柳,大地依然银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6,(3)
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写过史书的英国人李约翰,曾提出一个“李约翰难题”,即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能出现大科学家?从上海徐家汇徐氏先人、明代学者徐光启的遭遇中,似乎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徐光启本是传统儒士,结识了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后,深感西洋科学乃兴国利民之“真学问”。就孜孜以求、恭恭敬敬地学习,并一口气翻译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测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历史上数学水平最高的一位帝王玄烨,也曾因数学急火攻心。这位年号康熙的皇帝,14岁起就跟着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学习天文、历算,学过利玛窦、徐光启翻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前几章。南怀仁去世后,他的老师换成了法国路易十四派来的"国王数学家"白晋  相似文献   

18.
徐光启是我国明代科学家,曾经向罗马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科技知识,并把这些科技知识介绍给中国,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徐光启的主要著作是《农政全书》。公元1562年,徐光启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由于徐光启小时候非常聪明、懂事,父母把望子成龙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尽管当时家里条件差,父母还是决定把徐光启送进学堂去读书。徐光启聪明好学,这与母亲良好的启蒙教育有关。当时社会生活比较安定,母亲经常给他讲古人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的故事。徐光启总是用手托着头,认真地听母亲讲故事,并立志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阿启,…  相似文献   

19.
一、《人臣儆心录》简介《人臣儆心录》一卷,是清朝大学士王永吉所撰.清顺治十二年,“勋臣谭泰、石汉,大学士陈名夏等先后以骄怙伏法”,清世祖(顺治帝)责成大学士王永吉认真地“推论古来奸  相似文献   

20.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1590—1670)是十七世纪捷克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他在大学毕业后,曾被推选为“捷克兄弟会”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被迫流亡波兰、英国、瑞典、匈牙利等国,最后移居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并在此度过晚年。夸美纽斯在飘泊国外期间,一直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1631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拉丁文教科书《语言和科学入门》,1632年撰写了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教育理论巨著《大教学论》,1633年又刊印了第一本学前教育指南《母育学校》,以后又撰写了《世界图解》、《泛智学校》、《论天赋才能的培养》等大量著作和论文。夸美纽斯高度重视教育对改造社会,促进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