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片段一:板书课题,变"慈母情深"为"用心读写慈母情" 师:(板书"慈母情")把这三个字认认真真地读一遍.(生读)当暴风雨来临时,母亲冒着大雨来学校接你回家,这叫—— 生:慈母情. 师:当你生病时,母亲一直在你身边陪伴,还讲故事给你听,这叫—— 生:慈母情. 师:著名作家梁晓声小的时候一直想买一本书,这本书是—— 生:《青年近卫军》. 师:对,他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向母亲要了多少钱? 生:一元五角. 师:看到母亲工作的情景,他跑到水果店买了一听水果罐头.然而,被母亲—— 生:数落了. 师:最后,母亲又给他凑足了一元五角,他才去买了第一本—— 生:《青年近卫军》. 师:同学们,那时他母亲的工资每个月才二十七元,还要养活他们五兄妹. 生:那时作者家里很穷,全靠母亲一个人的工资养家. 师:对,你看,"慈母情"三个字中,"慈"与"情"两个汉字的偏旁都与什么有关?  相似文献   

2.
一、初读全文,理出脉络 师:当代作家梁晓声写了一部母爱题材的小说,叫《母亲》,记叙了母亲在养育自己和弟弟妹妹过程中的20多个小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慈母情深》,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3.
<正>一、直接导入,理解课题师: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已经在黑板上。一起读——(生齐读课题:慈母情深)师:看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生:关于母亲的。师:是的,还有补充吗?生:关于母爱的。二、读词语和数字,初感场景与细节1.三组词语,联想场景师:(出示:失魂落魄、怂恿)先读第一行词语,一个读两遍。  相似文献   

4.
孟郊的《游子吟》是我们很熟悉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大家普遍认为慈母就是慈爱、慈祥的母亲,《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古谓父严母慈,故称母为慈母.也是说跟严父相对应的慈祥的母亲,但实际上,“慈母”最初的含义和“慈爱、慈祥的母亲”毫无关联.甚至让我们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5.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首诗。《游子吟》。生:齐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相似文献   

6.
【案例呈现】《慈母情深》(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片段:师: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的眼神?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的动作?……师:用这种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母亲,你们会写吗?你要写些什么?【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关于这类指向写作方法的提问比比皆是。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提问指向性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作者在写母亲时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组“父母之爱”专题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相似文献   

8.
正【案例一】《慈母情深》(人教课标版第九册)(播放: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师:你有什么感受?生:让人难受,烦躁……师:把你们的感受送到字里行间去。读——(生读)师:这噪音一刻都停不下来。母亲停止过吗?(生答:没有)找出依据。生:大声地说话;大声地喊母亲……师:"大声喊"告诉我们,噪音消失了吗?(师引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师:继续找。(生找出:争分夺秒;多的感叹号;母亲大声地问;旁边的喊;塞在,大声地说。)  相似文献   

9.
<正>名篇解读:感受反复的魅力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节选自梁晓声的小说《母亲》,写的是“我”小时候在那个特殊困难的年代,向母亲提出请求,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母亲宁愿节衣缩食,也毫不犹豫满足了他的要求。从这件事看出母亲对“我”深沉的爱。这篇课文最大的特色是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师:(板书“慈母情”)把这三个字认认真真地读一遍。(生读)当暴风雨来临时,母亲冒着大雨来学校接你回家.这叫——  相似文献   

11.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散文。怀念母亲的文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有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它们都是带有浓烈情感色彩的散文。季羡林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散文的真面目是以情感人"。那么,本文作者是如何表达怀念之情,让人感同身受进而产生共鸣的呢?  相似文献   

12.
施明娣 《小学语文》2009,(10):37-39
【案例】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片段 在初读课文后——师:同学们,课文中有一个数字,你能很快找出来吗?  相似文献   

13.
《春蚕》详尽叙述了母亲养蚕的全过程,深刻表现了年年养蚕苦,殷殷慈母情。教学时,应紧紧抓住“母亲”形象,进行整体教学。 一、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理清脉络,感知“母亲”形象。 先抓审题环节。问:看了课题,想一下本文该写什么?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出  相似文献   

14.
一聊课题师:伸出手来跟我写课题。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文中有两个人物——"凤辣子"和林黛玉。齐读课题。(生读)师: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是——生:贾母。师:有同学读过《红楼梦》吗?这个填空能不能做?(出示)"凤辣子"贾母林黛玉文中的母亲刚刚去世,她的外婆  相似文献   

15.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一文中谈及自己的母亲时,引述了他乳母的一段回忆,“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一叩一问,再现了慈母关爱儿女的情状,生动刻画出一位对儿女怜爱有加的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16.
【案例】人教版第九册第10课《秋天的怀念》师:母亲如此关心"我",照顾"我","我"却因为双腿瘫痪而暴怒狂躁,可那一天母亲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课件出示:母亲被送进医院时的语句,播放《二泉映月》)(生轻声地读)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是《慈母情深》,选自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片段。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在这个单元里,大家要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相似文献   

18.
应学校之邀,我欣然登上讲台,执教《慈母情深》一课。 《慈母情深》是一篇描写细腻、情感真挚的散文,讲述的是作者梁晓声在少年时代渴望得到一本心爱的长篇小说.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用龟裂的手指掏出了一大把毛票。毫不犹豫地把钱塞给“我”.作者深为不安.用这一块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瓶罐头.结果遭到母亲数落.尔后母亲又凑齐了一元五角钱。使作者拥有了平生第一本小说.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深沉的母爱。  相似文献   

19.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在课文中一元五角出现了好多次。现在我们快速阅读课文,看能不能围绕一元五角来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适时补充一元五角在当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听了组内教研课《少年王冕》,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对我深有启发。片段回放师:读了课文《少年王冕》,文中的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1:王冕是个学习很用功的孩子。生2:王冕是个学习刻苦、认真的孩子。生3:王冕是个体谅、理解母亲的好孩子。生4:王冕是个很有孝心的孩子。师:对王冕的学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就是——生5:“勤奋好学”。(师板书)师:对王冕体谅、理解母亲方面,能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就是——生6:“孝顺母亲”。(师板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