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在这部小说里,金庸以佛家"无色无相"的手法和勇于自我否定的勇气,彻底颠覆了此前构造的江湖文化和"侠"文化,而这种颠覆性创作反映了他对人性、创作、"侠"文化、以及当时社会的反思,使得《鹿鼎记》达到了中国武侠小说创作的巅峰。  相似文献   

2.
金庸武侠小说封笔之作《鹿鼎记》,既充满游戏笔墨,又富含历史意趣。金庸对两者的不同处理方式,揭示了隐含在游戏笔墨深处的历史意趣,一部优秀武侠小说不仅有娱众之功,亦可以有深刻的历史蕴涵,从而达到可观的思想高度——关键在于作者是否拥有历史感和历史见识。小说与历史这两种叙事文体,纠结着复杂而难分的关系,为小说审美提供了一个崇高标的。  相似文献   

3.
《鹿鼎记》是一部充满喜剧色彩的作品。作者金庸运用狂欢化喜剧、讽刺性喜剧、幽默喜剧三种形态及高超的喜剧手法以观察社会,解读世事,使该小说成为其喜剧性小说中的里程碑之作。  相似文献   

4.
理解金庸小说《鹿鼎记》,小说故事的历史背景和金庸本人的历史观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康熙帝为切入点,可以看到金庸对满汉文化融合的态度;而从天地会入手,则可据此分析金庸的历史观;上述两个角度在韦小宝那里形成了一个结点,从而使得《鹿鼎记》成为金庸小说中一部非常特别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金庸的武侠力作《鹿鼎记》在华人世界广受欢迎,但其英译本因为可译性限度存在,使得在目的语读者中无法产生共鸣。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的这种可译性限度给翻译带来不小挑战与障碍,直接影响了小说的可读性及接受度,不能获得与华人世界读者一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鹿鼎记》楔子与清初两大文字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鼎记》第一回“纵横钩党清流祸,峭茜风期月旦评”,作为全书的起始,引述了作者金庸的一些家族史料,主要是其先祖查继佐涉“明史”案一事,及查继佐与“大力将军”吴六奇的一段传说,而同是金庸先祖的查嗣庭也因遭受文字狱的迫害而死。唐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制造的文字狱,有案可查的就有一百七十多起,而“明史案”和“查嗣庭案”就是其中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两件,并都与金庸的先代有着复杂的牵连。这两桩文字狱,在《鹿鼎记》的构思过程中给了作者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在《鹿鼎记》中,金庸以自己的狂傲,以长歌当哭的方式为他心目中所有的武侠英雄唱出了一首挽歌。历史的浪漫化可以说是所有史侠兼备的武侠小说所共有的特点,但将历史荒诞化或许可以认为是金庸的《鹿鼎记》所独有的。值得回味的是掩藏在传奇故事背后那令人揪心的切肤之感,因为在这当中,融铸了金庸封笔之前面对侠义精神的委顿和失落所感受到的天高地远般的悲壮寂寞。  相似文献   

8.
李红 《考试周刊》2012,(87):18-21
本文主要考察金庸的中篇小说《白马啸西风》(以下简称《白马》)。通过对《白马》版本的比较研究,以精英文学的若干标准,厘清“五四”新文学对《白马》的影响,并把《白马》置于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总体进程中加以考察,同时解析金庸创作《白马》前后的处境,从而展示出《白马》在金庸小说从商品味走向书卷气这一嬗变过程中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期,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片段首次入选最新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读本。这一消息在社会上激起了很大的反响,各界人士对此褒贬不一。文章试从金庸小说的文本价值出发,论证其入选高中语文读本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笑傲江湖》语境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笑傲江湖》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在金庸的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文学语境角度考察,这部小说存在传奇和生活两种语境。传奇是武侠小说的主要特征,《笑做江湖》的传奇语境却在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上出现了突破,而生活语境的生成更使得金庸小说超越前人,成为成熟的文学作品;这两种语境在小说文本中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关于《鹿鼎记》的解读可谓是众说纷纭,各家学者都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对《鹿鼎记》的小说类型、主人公韦小宝的人物形象、《鹿鼎记》的艺术特色以及它与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的比较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韦小宝是金庸封笔之作《鹿鼎记》的主人公,在他的身上,寄寓了作对历史与现实、社会与化、人性等多层次多剖面的思考。本拟通过对韦小宝这个人物的分析、评价,领略作思想的精髓,从而管窥金庸博大精深的武侠世界。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闵福德对金庸的收山之作《鹿鼎记》的翻译活动为研究个案,以勒菲弗尔的操控论为理论基础,探讨译者在意识形态的操控下对译本进行的改写。在研究中发现,译者在武侠小说英译的过程中会综合考量译入语社会的意识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小说进行改写,表现为小说的结构、人名翻译等方面,并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使译入语社会读者能够更好地接受译本。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名教授、名现代学研究家严家炎所《金庸小说论稿》中的《论金庸小说的情节艺术》一,对金庸小说的“情节艺术”作了细致而精当的分析,对中学生怎样写好作很有启发。原很长,这里只是其要点发表.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神雕侠侣》是金庸最重视的一部武侠小说。由于小说时间跨度长,人物众多且经历曲折,多条情节线索交叉发展极其复杂,尽管作家尽了最大努力,但疏漏仍难完全避免。本对小说人物、环境描写、情节发展等方面的矛盾抵牾之处作了指证。  相似文献   

16.
金庸武侠在武侠小说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鹿鼎记》作为金庸的封笔之作在武侠小说中亦颇为重要。金庸武侠小说,目前已有三部译有英文全译版。《鹿鼎记》是由著名的英国汉学家闵福德译出,文中,译者运用了翻译明晰化的策略,将这一部经典的武侠小说展现在西方的读者面前,明晰化的翻译为武侠小说的英译提供了借鉴意义,推动中国文学进一步走出去。  相似文献   

17.
《肉蒲团》多攀附化用儒家经史以为小说。其写"未央生"与艳芳、权老实夫妇故事等分别取法《诗经》中《庭燎》《氓》与《静女》诸篇,表明《诗经》是《肉蒲团》思想与艺术取法的重要参照或对象。作者的用心虽在籍以坐实其自道是书之作得力于"经史"处甚多,以可与"经史"并观为小说加一层保护色,但其把当时最下流与最上位两种文本揉为一体的写法,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诗经》内容的庄严性,同时是以小说形式对《诗经》写两性关系内容的另类诠释,可以启发人们对小说中色情描写尺度的思考,值得《诗经》学者引为参考。这一写法在前此小说中似无先例。鲁迅说此书"较为出类",大概也包括了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乔伊斯小说的开篇之作,《姐妹》在他的作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姐妹》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其艺术风格,并对照乔伊斯后期的小说,旨在说明《姐妹》奠定了乔伊斯的小说艺术风格,成为乔氏小说创作的前奏。  相似文献   

19.
种植永恒     
报载,新学年北京九区县的高中语文教材“大换血”: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入选,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掉《陈奂生进城》,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替掉《孔雀东南飞》……新的当代作品大量收入,而不少传统经典篇目则明显淡出。  相似文献   

20.
5、6月出版的《山花》《作家》《天涯》小说总体较为平淡,尽管不乏新异之作,却依然让人难以提起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