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尊心是人类特有的情感,是人向上的内在动力。幼儿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时期,这时,他们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保护自己的自尊心。日本宪章明确指出:“儿童应作为社会的一员受到尊重,应该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在我国,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已日益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广泛认同。然而这些大多还停留在观念上、口头上,在现实生活中,损害、挫伤幼儿自尊心的现象,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一些教师和家长身上表现出来,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发现在幼儿园中损害、挫伤幼儿自尊心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相似文献   

2.
幼儿自尊心的发展是具有一定过程的。婴儿期,孩子几乎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毫无主观意识,对父母唯命是从。到了三岁左右,幼儿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渐渐明白了自己的喜好、想法以及情绪。当父母所说的话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时,他就会加以拒绝。在这一时期,幼儿自尊心处于自我觉醒状态,幼儿的情绪尚未稳定,时自己的认识尚未清晰,想法也不一定正确。所以,此时应予以恰当的辅导,以培养其理想的自尊心。培养幼儿的自尊心,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从客观出发,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两三岁是幼儿自尊心的萌芽期,幼儿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个完整的人,慢慢地要脱离父母而发展自己的个性,想成为独立的个体。这容易使父母产生“失落感”。此时,父母要调整自己的观念,不要凭主观想象对待孩子,要把幼儿当作一个完整的客体来尊重,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这样,孩子就会从父母对自己的态度中,学到了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理想的自尊心的基本条件,父母应为孩子做好榜样,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3.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从小尊重和培养幼儿的自尊心非常重要。首先,幼儿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其次,幼儿弱小,像稚嫩的小苗,他们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心灵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对他们一生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第三,由于幼儿处于成长阶段,是被教育者,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他们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机会要远比成人为多。所以,我们必须十分注意尊重与爱护幼儿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然而,有些家长或教师,由于缺乏对幼儿心理和生理特点的了解,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自觉或不自觉地伤害了幼儿娇嫩的自尊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粗暴地对待幼儿,使幼儿在愤恨之中失去自尊;2.讽刺、挖苦,使幼儿在自卑之中失去自尊;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孩子是个‘顺毛摸’、爱听好话”之类的议论,这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幼儿有自尊心。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形象的,他们判断别人对自己是否尊重和爱护,也是凭直观的感受。那些表扬、鼓励、  相似文献   

5.
自尊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种态度,是要求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促使人们不断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果失去了自尊心,人就好像是树苗失去树叶一样,得不到营养,会逐渐地枯萎及至死去。因此,自尊心的培养对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以及身心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自尊心一旦形成,无论是强还是弱,往往难以轻易改变。自尊心太弱的人,容易否定自己、轻视自己、不尊重自己。因此,自尊心的培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呢?  相似文献   

6.
幼儿发展的问题,是现代幼儿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我们强调"以幼儿发展为本",就要做到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相似文献   

7.
尊重幼儿是一个儿童观、教育观的问题。尊重幼儿实质上就是要承认幼儿是发展中的人,认真剖析一下这一观点,尊重幼儿的内涵也就清楚了。其一,幼儿是人,具有人格,他有受人尊重的权利。有些家长和教师经常出现一些伤害孩子人格的语言和做法,经常剥夺孩子合理的需要和正当的权利,其根源是他们没有把孩子真正作为人看待,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抑制幼儿能力的发展。其二,幼儿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尊重幼儿就是要尊重幼儿发展阶段的  相似文献   

8.
自尊心人皆有之,它是一种要求受到尊重的情感,是一种动力。是一种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幼儿虽小,但也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在人格上也有与成人同等地位的要求。幼儿心理较脆弱,易受到损伤。培养爱护其自尊心。就会使他们的心情愉快,充满信心,积  相似文献   

9.
兰玉萍 《幼儿教育》2000,(11):10-10
随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结构也有了更细致的分化,自尊心开始显现出来。自尊心是社会评价与人的自尊需要的关系的反映,它包括两种成分:一是个体自己尊重自己的情感体验,二是与个体要求他人尊重自己  相似文献   

10.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有自尊心,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教师应当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关心和爱护,注重尊重孩子的人格。重视培养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给幼儿一个申辩的机会,那么,孩子就会形成活泼向上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1.
在幼儿园一天生活中,面对幼儿各种不合规范的错误行为,不少教师采取惩罚的方式来纠正幼儿。惩罚虽然能制止幼儿的错误行为,但很容易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尊重幼儿的人格”,有的幼儿在受罚后会出现暴力行为,有的幼儿会拒绝学习,对教师不友好;即使幼儿表现出顺从,也可能是出于怕受罚。  相似文献   

12.
田野  张林 《华章》2012,(14)
幼儿美术教育是对于孕育美感、启迪智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本着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认同他们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做到真正为孩子的未来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13.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工作中有成绩也有教训,但我深深感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千条万条,首先一条要热爱孩子。爱孩子首先得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每个人共有的心理特点,是一个人心灵深处最敏感的角落,幼儿也不例外。爱护孩子的自尊心能培养幼儿进取心和愉快的情感,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就会使孩子自卑,同老师疏远。如小班幼儿进园后,老师就要逐步培养和训练他们最简单的自我服务能力。一天午睡起床,我边帮助幼儿穿毛线衣边鼓励幼儿自己学着穿,绝大部分幼儿都不会,只好呆等着,傅歌小朋友学着穿,把衣服穿反了,同伴们笑她,她脸红了。我想这会挫伤她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于是我就说:“傅歌小朋友真能干,今天自己学着穿毛衣了。”其他小朋友转而向她投去敬  相似文献   

14.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愿望和需要,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多用表扬、鼓励等方法,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教育幼儿,首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热情赏识和鼓励孩子,坚信孩子一定能行,以不断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乐观开朗的心理素质。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不足之处,也会有错误发生,有的幼儿甚至已有任性等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6.
说到隐私,人们往往觉得那是成年人间的事,与孩子特别是幼儿不搭界.但加拿大人却认为,幼儿也有隐私,成人对他们的隐私也应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夏爱红 《河北教育》2004,(11):10-10
自尊心是个人对自己的一种态度,是要求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促使人们不断进取向上的内部动力。有人比喻:“如果失去自尊心,人就如同树苗失去生长点一样,会慢慢地枯萎以至死去”。因此,自尊心的培养对幼儿心理正常发展以及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社会交往能力是人的社会性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儿童社会交往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家庭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策略有七个方面:营造和谐、幸福的安全港;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适度的爱和自由;家长适时退住,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创设人际交往,给孩子主动交往的机会;关注幼儿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掌握和运用解决问题的技能,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创设生活情境,给孩子主动参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乐章一、尊重家长,注重情感交流,营造良好氛围 家园合作的核心是幼儿,同时也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教育的对象,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日标.作为教育要尊重幼儿,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生活中体验快乐,健康成长.作为教师要注重和家长在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营造平等、和谐的合作环境,这是开展家园合作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幼儿怕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往往离不开成人的态度与行为、孩子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我们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孩子怕输的原因分析1.家长对孩子的过分迁就,使幼儿缺乏输的体验与承受能力。幼儿生活中输的体验、经验的积累往往决定了幼儿对输的看法与承受能力,如今家长对孩子的过分迁就,往往导致幼儿无法承受输的结局。很多家长在与孩子的交往、游戏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孩子自尊心的维护而过于迁就孩子,他们往往过多地故意输给孩子,保持孩子愉悦的心境。然而,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幼儿缺乏正常的输的体验,久而久之,幼儿会对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