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勇 《新闻界》2006,(3):26-27
一、传媒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近年来,随着我国传媒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媒体对人才资源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传媒人才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传媒人才“跳槽”现象愈演愈烈。如,2001年《京华时报》在北京创刊,从中央级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到北京市场的《北京青年报》《北京晨  相似文献   

2.
苏林森 《新闻界》2012,(2):53-58
随着传媒市场化的深入和各种新办媒体的出现,我国新闻从业者的流动性呈逐渐增强的趋势,本文基于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我国新闻从业者的平均从业年资约8.66年,近半从业者有过跳槽经历,其中网络媒体从业者的流动性最强.另外,记者的职业忠诚度不高,只有近四成记者愿意重新选择新闻职业.调查发现,从业者的性别、身份、职务和所在媒体性质影响了媒体从业者的职业流动.虽然适度有序的流动有利于传媒从业者和整个传媒业的发展,但需要加强对传媒从业者流动的规范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耳闻目睹传媒之怪现象·彭炀·作为受众,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各种传播,尤其是来自各种媒体的。这些传播中很有一部分,让人越读越奇怪,越看越奇怪,越听越奇怪,越想越奇怪……洋名洋文泛滥成灾。比如,芝加哥娱乐厅、中国夜巴黎、东方威尼斯、东方华尔街、东方日内...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媒体纷纷探求奎媒体破局的转型进程中,作为个体身处其中的传媒人,也在面临如何转身为"全媒体记者""全媒体编辑"的挑战.本文作者从东方卫视总监转行到土豆网担任首席内容官的职场转型体验,对于我们细腻地培育适应全媒体格局的新思维,打开了一扇真切的视窗.  相似文献   

5.
张露 《青年记者》2016,(35):87-88
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迅猛发展的时代,媒体不断深化内容、终端、渠道等方面的改革.在媒体图变革、谋求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形态的媒体之间界限划分越来越不清晰,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媒体融合进一步助推媒体转型,为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从传媒业界到学术研究,媒体融合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杨彬在《传媒观察》2007年第3期撰文认为,近十几年来,报纸发行的方式越来越多,理论也越来越新。加之新媒体对纸质媒体的冲击,报纸发行工作在更加难做的同时也更加需要做好。拓展产业价值链,是报纸发行工作的最佳选择。发行是报纸产业价值链拓展的重点。从我国报业的一些成功做法来看,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凯文.曼尼在《媒体大潮》中预测,21世纪的媒体之争将是品牌之争,无论是同类传媒品牌之间的市场争夺,还是新兴传媒品牌对传统品牌的资源侵占,都会使媒体市场之争愈加激烈。今天,凯文.曼尼的预测得到了印证。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清醒地意识到:21世纪的媒体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经营时代。一家媒体若无几个品牌栏目做支撑,没有一两个  相似文献   

8.
最近媒体人王以超又火了.去年一篇《“史上跳槽最频繁”媒体人王以超又跳槽了》曾刷遍很多媒体人的朋友圈.王以超以跳槽频繁闻名于媒体江湖,17年间跳了10家媒体——去年5月底跳槽时,甚至有人打赌,待不到一年肯定又会跳槽.果然,最近又跳了.  相似文献   

9.
岳雪 《新闻世界》2013,(1):92-94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媒人开始把媒体作为企业来经营管理。特别是在媒体中引进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精神导向,在媒体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传媒企业化经营谈起,提出了对媒体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龚兵 《记者摇篮》2007,(6):29-30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型传播平台的日益推广,传统传媒(电视、报纸、广播)的受众已越来越不甘心自己的受众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正“反戈一击”,利用现代传媒提供的各种传播平台,充当起传者的角色。如网络上风头正劲的搏客、手机里无处不在的短信等,传统的媒体也在想  相似文献   

11.
在全媒体背景下,传媒技术的异化、传播的碎片化、传媒的产业化使传媒和传媒人社会责任的缺失现象日显突出。必须加强他律和自律重建传媒和传媒人的社会责任。一、传媒业全媒体发展势不可挡全媒体是在信息、通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各种新旧媒介形态(纸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借助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各种表现手段进行深度融合,产生的一种新的、开放的、不断兼容并蓄的媒介传播形态和运营模式,①传媒业全媒体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郭昕晖 《传媒》2008,(1):51-52
当电视媒体从单纯的宣传阵地回归其文化产业的属性,当电视媒体的任务从单纯的宣传扩展到整体营销,很多人尝试用营销学的理论分析电视传媒领域发生的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13.
陈边  新龙 《新闻前哨》2005,(4):41-42
信息社会的显著标志就是社会对 传媒的依赖日益加深,因此,传媒的社 会职责、公共义务更显重要。媒体的首 要职能是及时真实地传播信息,把每时 每刻发生的重要事件真实地告诉公众。 传媒的职责要求必须杜绝假新闻。 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 新闻事业、新闻工作者的生命。真实就是 力量。传媒的力量源于社会公信力,源于 真实。无论强势媒体或弱势媒体,都必须 以社会利益为行为的第一准则。 近年来,受众对大众媒介公信力的 质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假新闻的泛 滥。目前,假新闻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 涉及媒体越来越多,就整个中国媒界而 言,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甚至有受众认 为,"这年头,流言飞遍天下,基本属 实,很少掺假,越看越像新闻;而新闻一 屁两谎,隐瞒真相,胡吹乱侃,越看越像  相似文献   

14.
也说定位     
任何一家媒体,现在都特别注重给自己定位.比如,报纸是办给哪些人看的,就应该针对哪些人做新闻;栏目是针对哪些人开的,就应该针对哪些人说话.这一点当然没错.传媒竞争越激烈,就越要有针对性的产品;产品越要有针对性,就越要细分消费者.  相似文献   

15.
媒体环境与媒体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社会公共部门.媒体对社会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对大众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以及手机短信、彩铃等,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传媒营造的环境空间--媒体环境.关于媒体对人们的影响,W.James Potter在其<媒体素养>一书中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媒体传播效果对人的影响就像天气对人的影响一样,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且有着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诚然,媒体环境已经成为继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后,又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新闻导刊》2007,(6):36
传媒非理性与受众非理性。由于传媒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传媒为争夺受众求得自己在竞争中的制胜地位,使尽浑身解数,于是出现了某些媒体良知和文化逐步"风化"的现象,使传媒非理性表现得越来越露骨。过度新闻策划、新闻炒作、虚假新闻,哗众取宠、粗制滥造、庸俗低级,一味地迎合非理性的、无趣  相似文献   

17.
今天,平面媒体的广告越来越难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大量的新媒体抢占了广告市场越来越多的份额.而作为广告市场中“弱势媒体”的党报,受到的挤压就愈加明显了.在这种背景下,浙江省内的地方党报,2011年的广告发生额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纸媒如何突破同源新闻竞争重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媒体组成的信息网纵横交错,新闻热线铺天盖地,笼罩了所有能发生新闻的时空, “独家发现”新闻在竞争激烈的媒介环境中越来越难.在平时的采访中,一件新闻事件总会吸引众多媒体的记者,新闻越是重大,吸引的记者越是众多,新闻越是重大,越没有独家发现的独家新闻.加上信息资源共享的局面日益普遍,新闻的同源化现象开始蔓延.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纸媒生存空间更为艰难,面对同一新闻,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将影响媒体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一、在媒体融合的宏观背景下,传媒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第一个特点,传媒技术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简单。传媒技术的发展给传播业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化,传媒技术的进步,很少有传媒人本身的贡献,即使有贡献也十分有限。当然,一方面,传媒技术的发展包括新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的技术进步等,传媒人很难进入到这样一个比较高深的理工科行业中去;另一方面,所有的媒体人都在非常方便地使用现代传播技术。总的特点就是传媒技术越来越复杂,使以文科类为主的传媒人很难介入到传媒技术的进  相似文献   

20.
当某些媒体无奈地面对受众的悄然流失时,有没有检讨一下自己的公信力如何?在通常情况下,传媒的公信力与受众的忠诚度成正比,即传媒的公信力越高其受众的忠诚度越高,传媒的公信力越低其受众的忠诚度越低。《传媒公信力与受众忠诚度》一文,对此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