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这里所说的“优等生”指的是学业上的高分,而在思想品德、素质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这类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学校、家庭往往忽视或迁就了他们的缺点、错误,使他们在赞扬声中长大,一帆风顺,所接受的是偏爱,甚至是溺爱。现实生活中,一旦溺爱环境消失,他们会怎样呢?请看,这位“人才”的成长过程——他叫吴晓明,是父母的宠儿,老师的得意门生。高三毕业,以全市文科“小状元”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他的语文成绩只减2分,这在全市的高考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全体教师及校领导都为能培养出全市“状元”而骄傲而自豪。晓明毕业后…  相似文献   

2.
优秀生,是班级中相对来说处于先进状态的学生。一般来说,优秀生是好苗子,具有健康成长的良好素质,如果教育得法,他们将来很可能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和骨干力量。但是,由于中小学生可塑性大,生理、心理发育的各种矛盾的交织,他们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如果放松了教育或者引导不当,就有可能使他们走下坡路甚至走上歧途。实践告诉我们,越是优秀生,越是要对他们进行密切的关注,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一、优秀生心理因素的特点与心理矛盾1.优秀生心理因素的特点优秀生能够有意识地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学习,注意的目的性强,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优等生教育中存在着异化现象: 第一是驯化。所谓驯化就是指优等生能够听话、自觉地接受书本知识,并不断地去顺应、接受新知,以致成为一个不较真儿的乖学生。这种教育的后果会导致一些优等生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开发,个性得不到发展,最后成为一个没有棱角的人。 第二是牧化。所谓牧化就是指在教学上以一种类似于放牧的方式管理优等生,任其发展。这大概是由于素质教育比较多地强调面向全体的缘故。根据“木桶原理”,教师自然而然地会在一些后进生身上倾注更多的。心血。相反,优等生由于学得比较轻…  相似文献   

4.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少教师对后进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抓得比较紧,而对那些优等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却有所放松,以致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一)学习成绩优异,但自以为是,目空一切。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过去在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毕业后,在校外遇到老师,常常连招呼都不打,甚至  相似文献   

5.
6.
梅雨是通过朋友介绍找到我的。当时她显得很焦虑,在儿子教育问题上有些不知所措了。她的儿子琛琛11岁了,上五年级,就读的学校是全市著名的样板小学,学习成绩还算不错,  相似文献   

7.
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中国古代有句俗语叫做“家贫出孝子”,讲的是家境贫寒的孩子能养成勤俭、孝敬等优良品德。现代社会也有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叫做“挫折教育”,讲的是让少年儿童从小受到艰难困苦的磨炼以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一对年轻夫妇疼爱孩子到了极点,饭热了怕烫着,凉了...  相似文献   

8.
一、挫折心理挫折一词在心理学中是指主体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而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引起挫折的原因很多,总体可分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两类。主观原因表现为主体的目标期望值高于现实值,而主体的能力又不足以实现这过高的期望。客观原因包括外界  相似文献   

9.
所谓优等生,本指学习成绩好,思想表现好,身体健康的学生。但这里所指的,只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受到老师的青睐,家长的赞许,同学的羡慕,众人的夸奖,这种  相似文献   

10.
王俊 《贵州教育》2014,(14):24-26
正根据统计分析,重点本科院校自杀的大学生显著多于一般本科和大专及职业类高校。大学生自杀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业受挫、恋爱受挫、人际关系问题、心理障碍、就业受挫和经济困难这六大方面,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学业受挫,这说明,对大学生而言学业受挫是大学生主要原因;排在第二位的是恋爱受挫,占自杀人数比例的25%。也有专家把大学生自杀归因于独生子女缺乏挫折教育、心理承受能力差。依我看来,大学生自杀归结于现代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11.
一、优等生存在的问题 什么是优等生?按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所谓的优等生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即学生知识方面多样化、道德品质宽容化、能力要求特长化、学习自主化、心理健康等。本文所指的优等生是指在应试教育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常态的教育教学中,绝大部分老师往往只注意到这样的问题:即过多的关注差生向优生的转化工作,而忽略了如何教育"优等生"。"优等生",我们通常是指成绩突出,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学生。按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所谓的"优等生"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即学生知识储量丰富化、道德品质宽容化、能力要求特长化、学习自主化、心理健康等。笔者所指的"优等生"是指在应试教育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一、优等生的几种心理误区(一)骄傲自满优等生因为成绩优秀,受到的表扬多,显得优点也多,在家里,他们又都是父母的宠儿,有了这样的特殊环境,他们就会认为"我就是比别人强",不知不觉就在心理上产生了优越感,于是,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开始瞧不起比自己差的同学。由于他们看重自己的长处,对缺点视而不见,就  相似文献   

14.
“优等生”是青少年中一个重要的群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优等生”大多天资聪颖,学习成绩突出,他们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教师也往往地认为“优等生”其他方面亦然,人为地造成一种“众星捧月”的现象,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会造成教师只重视“优等生”学业上的提高,而忽视其思想品德的教育与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又容易导致“优等生”产生各种消极心理。  相似文献   

15.
石墨清风 《家长》2012,(Z2):28-29
孩子遇到了多少挫折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教孩子从挫折中学到了多少东西。那天,同事说:"我经常对孩子说‘你总这样听不明白我说的话,将来到社会上谁哄着你、顺着你说呢’。我怕我总顺着他,他没有受过一点挫折,将来很难适应社会。"我发现同事的想法颇具代表性,他们认为给孩子增加困难和障碍,逆着孩子的意愿做事,不夸奖孩子,就是在进行挫折教育。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努力理解孩子的  相似文献   

16.
17.
石墨清风 《家长》2012,(8):28-29
那天,同事说:“我经常对孩子说‘你总这样听不明白我说的话,将来到社会上谁哄着你、顺着你说呢’。我怕我总顺着他,他没有受过一点挫折,将来很难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8.
黄文龙 《中国德育》2005,(9):44-45,65
世界卫生组织称,中国每年自杀者超过25万,据复旦大学调查,上海8至15岁儿童中有24%考虑过自杀。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太多人只注重成功教育,但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怎么可以只知成功不知其“母”?  相似文献   

19.
一、应正确理解挫折教育的含义 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注意到挫折教育,并且 1994 年“六·一”前夕,当时的江泽民总书记给全国少先队员题词——“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也是给挫折教育提出了时代要求。到现在社会上已经有很多人注意到,并不同形式的对孩子实行了挫折教育。尽管这样,但何谓真正的挫折教育大多数人并不甚理解,关于挫折教育的准确含义,仍然缺乏普遍的共识。 有的人把挫折教育看成是“吃苦教育”,认为让孩子多吃点苦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我们所讲的素质教育,应该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技术素质、文化素质、艺术审美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社会行为素质,以及生存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德、智、体、美、劳,摆在第一位的是德,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德育工作集中在一点上,应该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挫折教育这一环节。挫折教育是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及其他方面遇到困难、受到障碍却又无法克服,引起一种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