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农业经济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农业部门的经济风险包括两方面:一是非农业部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给农业部门带来的风险;二是农业部门自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风险.不同政策措施将导致不同类型农业面临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经济风险.所有政策措施都将使技术密集型农业有更多获利机会.新劳动合同法的实行意味着劳动密集型农业风险最大,土地密集型农业居中,资本密集型农业最小.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政策导致土地密集型农业风险最大,劳动密集型农业居中,资本密集型农业最小.促进节能减排的措施导致资本密集型农业风险最大,劳动密集型农业居中,土地密集型农业最小.除技术密集型农业基本为集约农业、土地密集型农业基本为粗放农业之外,其他类型农业中的粗放农业面临的经济风险都大于对应的集约农业.  相似文献   

2.
周宁  廖西元 《科研管理》2008,29(4):147-163
本文在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参数谨慎估计的基础上,运用分布滞后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投资的时滞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时滞较长,平均滞后年限为4.7年,而且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不同行业的科研投资时滞呈现差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明显不同。对此,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从调整农业内部不同行业科研投资的比例和方向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会促进保险业的发展.然而,寿险业与非寿险业性质不同,差异较大.通过建立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寿险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单独做实证分析,考察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异同对国内不同省份寿险业发展的实际影响.采用国内最新的省际数据,经过平稳性检验、模型形式选择、参数估计和稳健性检验等规范的计量步骤后,得到稳健的回归结果.定量揭示了经济增长对于国内寿险业发展的刺激作用和区域性因素对寿险业的不同影响.根据此结果,向全国和区域寿险公司、中央和地方政府、保险监管机构提出经营管理、宏观调控、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政策建议.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建议及时调整经济政策,更好地促进经济与寿险行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农产品质量认证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利用2010—2018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从空间维度实证检验农产品质量认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31个省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地理上具有空间相关性;农产品质量认证对农业经济增长同时具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传统的OLS模型扩大农产品质量认证的直接影响力,而忽略农产品质量认证的溢出效应.提出建议如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以共享平台为助推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带;以政策制度为保障明确农业发展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5.
杜蒙县是一个20世纪初开始农业开发的牧区,近50年的农业开发力度较大.在遥感和GIS支持下,乙用TM、MSS、地形图及相关资料,对1954年~2001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耕地开发过程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近50年来耕地急剧增长,耕地增长的土地来源主要是草地和沼泽地,还有部分林地和治理后的盐碱地.耕地也有部分转为林地和城镇及居民用地,其中80年代初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牧"政策,有部分耕地变为草地.其驱动机制有人口的增长,主要是汉族人口的增长;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主要是农机具的大量使用,使人们有能力开垦大量的土地;土地政策,对耕地的开发起到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1987年我国农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6年增长5.8%,粮食产量达到4.05万吨,增长3.4%,生猪出栏26177万头,增长1.8%。今年国家又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1988年农业生产情况将会如何?我们通过对今年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资源环境因素引入传统的农业生产率分析框架,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度了考虑资源环境因素后中国30个省份1998—2011年的农业绿色生产率水平,并对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导致效率损失的现象,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不同区域农业绿色生产率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普遍较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化发展程度、畜牧业结构以及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绿色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是未来我国农业绿色生产率政策创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为例,利用C-D生产函数,对安徽省1985-2004年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得出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这一结论,进而指出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不能再以劳动力、耕地和农田水利设施等传统农业投入作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源泉,而应该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物质投入等现代农业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就如何增加科技投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潘丹  应瑞瑶 《资源科学》2013,35(7):1329-1338
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很少统筹兼顾资源和环境约束,无法反映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真实绩效.本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水资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因素纳入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9年30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研究结果表明:①是否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算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并可能导致政策误判;②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低于传统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测算结果,我国的农业经济呈现出以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③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面临着农业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支农、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30个省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支农、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变量之间存在较高的空间依赖性,应采用时间和空间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2)农业技术创新和财政支农正向作用于本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但对周边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其中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整体效应较小;(3)控制变量化肥施用量、机械总动力、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等都不同程度的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增长,但对周边地区影响不同;(4)分区域的结果显示,财政支农和农业技术创新对优化发展区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影响效应最大,适度发展区次之,保护发展区更多依赖于化肥等传统生产要素投入,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农民增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扩大内需的潜力在农村,但现有政策在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撬动农村内需市场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为此,本文结合在农业大省河南和河北的实地调研情况,对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总结了两省当前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继而阐述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民收入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从宏观制度建设、市场环境改善和农民培训三个层面探讨了继续推动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胥巍  曹正勇  傅新红 《软科学》2008,22(5):95-99
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采用1978~2005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东、西部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西部地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的财政农业支出,对刺激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都较为重要,而东部地区的长期性政策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李青  陈红梅  王雅鹏 《资源科学》2014,36(8):1679-1685
新时期以"绿洲灌溉农业"为特征的新疆各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与农业用水比重必须下降的现实,使得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尤为重要。本文基于1997-2011年新疆15个地州(市)面板数据,建立了农业用水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VAR模型,考察农业用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三个区域的农业用水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2北、东、南疆的农业用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有明显差异,其中北疆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效应最大,其次为东疆,再次为南疆;3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用水量的变化产生的效应南疆最明显,其次为北疆,东疆用水结构较为稳定,农业用水量变动最小。因此,依据各地农业用水与农业增长的短期与中长期因果关系建立科学灌溉制度与水资源政策,依靠节水技术,才能有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科技:改革开放30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农业科技的政策导向 1.1 紧密围绕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组织联合攻关"六五"以来,根据调整农业结构,改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国家选择了一批带有全局性、方向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组织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为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上新台阶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咨询业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九五"规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主要探讨了四种咨询业务(政策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咨询)分别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不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动态关联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动态经济学的分布滞后模型、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中国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三期的关联性,农业科技投入每增加1%,当年农业经济将增长0.1898%,第二年增长0.1423%,第三年增长0.0949%,第四年增长0.0474%,影响总计为0.4744.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但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不够,二者之间没有形成一种协调互动的反馈机制.要保障中国农业的稳定发展,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7.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进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多年来,农民的收入增长一直比较困难.财政支农政策作为政府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无疑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增加,化解"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常州市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机制及政策绩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会广  崔娟  陈江龙 《资源科学》2009,31(5):807-815
本研究以常州市为例,观察经济社会驱动因子与耕地保护政策作用的机制,研究区域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机制中哪些经济社会驱动因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耕地数量变化过程中耕地保护制度的绩效如何,并从中发现反馈的信息,为下一步政策调整,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强化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效果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经济计量方法和模型检验了常州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农副产品价格以及耕地保护制度等经济社会因子在耕地数量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等驱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而农副产品价格、耕地保护制度的作用相反,且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在不同时期的制度绩效不同,1997年以后的政策比之前的政策在保护耕地的作用更有效一些。中国政府基于现实条件的理性选择应是,实施积极的耕地保护政策,严格耕地保护,加强土地调控。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的中国农业发展:机遇、挑战和战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业在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文章阐述了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和战略选择,指出农业的国家支持政策、农业比较效益的提高、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善以及科技发展等是未来农业面临的主要发展机遇,但中国农业也将面临农产品需求增长、自然资源退化、生产力增长乏力、生产经营规模小、劳动成本上升、气候变化、价格波动等巨大挑战。我们预测,未来食物供需缺口将逐渐增大,食物安全问题将日益突出。为此,国家支持政策的重点需要聚焦在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上,并调整新时期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模型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川南山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农业产业分工、农产品种类分工、农业生产环节分工对山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川南山区农业生产效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不同县域间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产业分工和农业生产环节分工对山区农业生产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县域层面的农产品种类分工对其存在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