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道如 《文教资料》2009,(26):71-72
本文概述了在后殖民语境下中国历史文化符号被商业电影借重以迎合西方他者关于东方想象的创作现象,以影片细读的方式分析了这种现象在电影表意实践中的具体运作情况,并借此揭示了由此导致的历史及其历史人物在文化归属意义上的"缺席"状态.  相似文献   

2.
物件细节是电影剧情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成为与人物命运密切相关的艺术元素,并与情节一起推动剧情发展。物件细节在影片中的主要功用是:完善情节结构;揭示人物心理活动;抒发人物感情;增强拟人化效果;促进影片的风格化;突出影片时代烙印;辅助镜头转换和故事串联。  相似文献   

3.
彭明珠 《海外英语》2014,(7):195-196
该文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解读电影《成长教育》,分析了影片中珍妮、大卫、杰克等人物在不同对话场景中心理以及行为变化,揭示了在权力网的笼罩下各个人物的自主身份以及话语权的更替,体现了后现代视角下影片所折射的时代进步和人类对自我认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传媒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外语多媒体资料涌入开放的中国,也涌入了高校校园.由于青年学生极强的接受力和好奇心,英文电影,尤其是奥斯卡获奖影片已然成为他们学习英语和英美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往的研究多侧重英文电影在培养学生听力理解、口语表达、词汇扩充和文化积淀等方面的作用,而忽视了它在提高学生翻译技巧方面的独特功能.文章试结合语境学理论,通过分析第78届奥斯卡获奖影片"撞车"的人物矛盾,进而探讨在翻译人物语言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各种翻译技巧来巧妙地揭示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5.
迪士尼公主系列电影历史悠久,受众广泛,深受好评.主角人物都十分生动可爱,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对观众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从迪士尼公主系列电影的故事情节入手,通过梳理主角形象的塑造,剖析公主形象的文本意义,揭示其对观众产生的教育影响和意义,以期能对电影产业的成长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王家卫电影中的人物,几乎都生活在一个被各类交通工具、生存空间、生活物资等所包围的物象世界中。物象是王家卫电影最重要的艺术组成部分之一,它们往往成为人物复杂的精神状态和生存境况的隐喻。文章通过对电影中多个重要物象(瀑布、灯塔、树洞、电话等)及其符码意义的分析,揭示出王家卫电影中有关现代人生存困境的诸多主题。  相似文献   

7.
电影艺术离不开用特定的视听语言来表现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电影中的服饰设计作为影视美术的重要的部分参与电影的叙述和人物塑造并不是将自己隐藏在电影和人物背后,相反,是对影片的视觉形式起了致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对感官盛宴的概念和感官盛宴的艺术思维阐述,通过对多部电影中服装设计特点的解析,归纳提出服装设计的"庞大感"能够增强人物在视觉上的力度,服装设计的"奢华感"能够渲染出影片的视觉质感。  相似文献   

8.
色彩不仅是电影的造型手段,更重要的是构成电影视觉语言的形态。不论是影片整体基调,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人物内心状态的刻画,色彩除了表现意境与渲染氛围外,色彩还会揭示电影主题与主要思想,表现色彩在电影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物是故事的生命力,虽说这两年中国电影票房飞速增长,但让观众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人物不多。刚刚上映的电影《老炮儿》以其感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成熟的银幕人物形象获得票房口碑双赢,尤其影片中冯小刚对"六爷"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为本片锦上添花。电影主要从人物性格塑造、人笺形象塑造、人物情境塑造、人物动作塑造四方面深度刻画了艺术人物,创造了"六爷"这一形象塑造中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论述了关于现代电影过场戏创作艺术的三个问题:一、揭示促使人物形成某种性格的基因,展示人物性格发生变化的契机;二、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插入手法,必要时可对大段的插入进行浓缩或分切;三、充分发挥过场戏作用于矛盾冲突、人物塑造、情节变化等多项式的叙述功能。并从整体构思的视角阐述了过场戏同电影剧作其它场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扁平人物是作家"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的人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揭示这类人物的显著特征,更有必要全面分析其深刻的人性,并品味作品中多样化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2007,(24)
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通过人物的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那段著名的"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是他对于"生"和"死"的思考,表现了他内心的困惑,极具哲理性。  相似文献   

13.
王辉 《教育》2013,(21):50-51
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新课程专门设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模块。其实,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学,不仅也不只是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模块中,因为任何历史活  相似文献   

14.
<黑暗中的笑声>是俄裔美国试验小说家纳博科夫的早期作品.在小说中,纳搏克夫以"笑"为切入口,从"笑读者"、"笑人物"、"笑自己"等三个方面揭示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这部小说的后现代特征."笑读者"旨在揭示小说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的游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读者所期待的真实;"笑人物" 是让作品充满荒诞和滑稽,引发读者对人类自身境地的思考;"笑自己" 则透露出纳博科夫的自我解嘲,揭示出后现代小说所特有的绝望又诙谐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雅明作为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在摄影,电影,电视这些新兴科技艺术手段刚刚萌芽阶段就提出了自己对这些艺术形式的看法和一些担忧,并且提出了艺术品具有其"本真性",在文中首次提出了一个名词"光韵"值得后人思索,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一定也具有其特有的"光韵"效应.  相似文献   

16.
<正>"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心理描写是指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活动的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够直接写出人物的七情六欲,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在作品中,心理描写往往是与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结合起来,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心理描写是写人物"怎么想",直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散地进行描写,这种情况比较多;另一种情况是  相似文献   

17.
季毅 《文教资料》2013,(27):41-43
音乐在英语电影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音乐能深入揭示和解释电影中的文化内涵、事件背景、人物特征等关键要素.另一方面,相关音乐要素还能与欣赏者产生心理上的联觉反应.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电影音乐发展历程和特征、电影音乐的分类和作用、电影音乐要素的赏析进行深入探讨,以此促进欣赏者正确地通过音乐进行跨文化的欣赏、学习、思考.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中"跳脱"手法以"急收、突接、岔断"三种形式,被鲁迅先生巧妙地运用于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之中。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揭示小说中心思想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鲁迅小说语言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9.
张善琨是孤岛时期中国电影界最典型的商业代表,抗战夹缝中的灰色岁月注定使他成为一个被"双重敌化"的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不过,倘若回到民国历史重新认知张善琨及其影业公司如"新华"现象,我们就会对历史与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有更丰富贴切的不同认知。事实上,在经济利益诉求上,孤岛求生的张善琨在客观上是推动民族影业发展的旗手与功臣;在多种力量相对并存的民国电影格局之下,张善琨所代表的影业可谓民间一方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20.
人物的内心性情或人物神明与人物的外部形象是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形侍神以立,神须形以存。以形象为手段,旨在指向对人物神明的认识,这即是"以形求神"。本文试图从人物的举止动态、容貌和语言三个层面考察《第三代》是如何通过对"传神之形"的刻画,起到揭示人物内心性情,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