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报刊主办的文学比赛中崭露头角,接着登上文坛成为专业作家,这是文学青年较常走的一条成长路径.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文坛的少年作家阵容日渐扩大--比如"80后"作家群体--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经受惠于"新概念作文大赛",这是由改版后的上海<萌芽>杂志主办的文学赛事.分析<萌芽>这一个案,可以清晰见出青年作家的成长离不开文学期刊的托举,而文学期刊的成功也离不开写作者的积极参与,在二者互为资源的过程中,外部环境尤其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媒体生态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电视界出现了一批作家制片人,他们不仅为电视剧提供文学剧本,还参与电视剧的资金筹集、演员选择、拍摄制作和市场运作,真正成为剧组的“当家人”。作家当制片人,无疑可以发挥其文学的特长,他们在选择修改剧本方面是内行,对于提高电视剧的文学品位有相当优势。首先触电拍电视剧的作家是北京的王朔、陈建功、李功达等,其他地方有范小天、刘毅然、贾鸿源、黄志远等人。  相似文献   

3.
作家纪录片用影像书写作家的人生道路和文学成就,成为观察中国文学发展进程的独特窗口。本文把作家纪录片中呈现出的作家人生和作品当作一个整体来考察和观照,分析作家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及其文学史价值,从而引领受众深入地认识作家及其写作的全貌,达到对作家的人生经历、行为方式、精神品格和艺术境界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作家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作家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有以下五个方面:一、以作家讲述推动叙事发展。作家纪录片用作家讲述进行叙事,  相似文献   

4.
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了日本著名作家岛田雅彦的小说《徒然王子》,并在上海书展期间,邀请到这位有“日本后现代文学旗手”之称的作家与知名作家孙甘露在上海图书馆畅谈“文学与城市的未来”,与中国读者分享独特的文学理念。岛田雅彦是日本极具实力、又有着极高人气的重量级作家。1961年生于东京。  相似文献   

5.
我国文学翻译作品曾有辉煌的历史,经过翻译家的劳动,读者有幸读到了许多名著。老一辈文学翻译家的语言文学修养都是极高的,其中许多人自己本身就是语言学家、作家。比如冰心译的泰戈尔诗,叶君健译的安徒生童话,傅雷译的巴尔扎克作品等,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名著的魅力。而现在翻译界却很难有语文与文学功底都很深的翻译人才,加上出版社编辑水平有限,把关不严,因此译出的作品有的错误百出,令人不忍卒读。由于水平欠缺,严肃的大部头作品翻译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以其独具个性的文学题材与创作风格风靡一时,并由此成为五四新文学诞生之后毁誉参半、颇有争议的作家。人们可能熟知他作为文学大家的一面,但不大知晓他作为教育者的一  相似文献   

7.
老作家刘以鬯主编的《香港文学作家传略》,经两年半的辛劳,终于由香港市政局公共图书馆出版。全书共967页,是香港开埠154年来最具规模的香港文学作家词典,它将成为文学爱好者与文学编辑的必备工具书。 本书共收入已故作家102人,健在作家459人,每位作家名下均载有小照、小传与书目,其中占篇幅最多的是40年代著名作家徐訏与现代作家张爱玲。研究书籍最多的是武侠小说家金  相似文献   

8.
稿酬制度和作家的生存状态直接相关,给作家的文学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但由于稿酬制度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密切相关,稿酬性质、稿酬形式、稿酬标准高低背后都隐藏着操控文学的各种社会力量,因此稿酬又成为了操纵文学生产的工具,其不合理之处必然影响整个文学生态和作家心态,带来文学的生存危机.因此,合理的稿酬制度对健康的文学生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第五媒体即手机媒体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伴侣。而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手机短信文学已悄然登上文学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手机短信文学作为信息时代下的新文学样式,带给人们精神生活巨大的变化,使人们都有了成为作家的可能。手机短信文学有望成为新媒体文学发展的主流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闻界前辈、领导人胡乔木、穆青在过去几十年的革命工作中,曾先后撰文鼓励报界多培养名记者、多出专栏作家。正是基于此,现当代文学史上,许多有名望的专栏作家、纪实文学作家大多是记者出身。正如世界著名的意大利女记者、作家奥利亚纳·法拉奇常对采访她的人说得那样:我是作家,但我首先是记者,然后才是作家。由此看出,记者可以成为名记者,名记者可以成为作家。  相似文献   

11.
广东作家协会图书馆是一所以作家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图书馆。40多年来,它历经磨难和发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馆逐步建立了适应自己专业特点的藏书体系,并在成立广东作家业务档案库的同时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使之从过去的收藏和借阅发展到与本省文学活动资料的汇编、广东作家作品的整理、作家丛书的编撰于一体的有多功能特色的广东作家协会图书馆。1建馆42年的变化与发展1953年5月,广州作家协会成立(含广东、广西两省),作家图书馆也在这个时期诞生,并由几名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毕业生担任图书资料管理员。从…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世界中.时间是一种让人无可奈何的东西。无论人们情愿与否,它总以它固有的节奏不紧不慢地从过去走向未来。人们无法回避它,也难以使它放慢脚步。文学是对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作家在投入创作时,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时间这个永恒的存在。它为作家处理题材提供了腾挪闪跃的余地,也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出了一道难题:许多人在开始文学起步时,往往拘泥于时间的自然限制,他们或者难以把发生在较长时间内的事情加以集中地表现,或者呆板地按照时间进程对事件进行拉杂的叙述。面对无头无尾的时间长河,许多人产生_种“老虎吃天”式的感觉,他们往往因为不能解决这道难题而导致创作失败。  相似文献   

13.
芥川龙之介是位相当复杂、一言难尽的作家,既阴郁,又激烈;既是日本文学的正宗,又是日本文学的异端。从前我写文章称谷崎润一即是“二十世纪最具日本文学特色的日本作家”,换个说法,芥川龙之介则是“日本最具二十世纪文学特色的日本作家”。如果说谷崎以及川端康成是在现实之中昭示了传统,芥川则是在传统之中呈现了现实。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13,(18):7
《西安晚报》报道:一些知名作家正在被迫或主动地成为明星。而一旦作家被当成娱乐明星看待,他的私生活就成为主要焦点,至于他写什么,写得如何,全都不再重要了。在这场"明星化"风潮中,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文学本身。曾几何时,业内有人为"作家明星化"叫好,以为作家成为明星,便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进而增强公众  相似文献   

15.
苏童 《图书馆杂志》2006,25(7):81-88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这儿来听我胡说八道。基本上,我是属于一个在书房里的作家,不常以这样的方式与读者见面,其实我挺紧张的。确定我今天讲的题目,有一段渊源。前不久,我在复旦大学参加一个中法文化交流,和一个法国作家探讨一些文学的问题的时候,那位作家突然冒出一句:“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算什么东西!”这句话经过了翻译,仍然是法语,却让我很震惊。我想不是她出了问题,就是我出了问题。为什么对一部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的经典,一个法国作家如此贬低它,而我作为一个中国作家,却下意识地要维护它?我想其中涉及的不是不同国别的文学观,而是不同的写作者的文学观,她也许不用多谈她不喜欢的理由,我却有必要谈我喜欢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桐城派主宰中国文坛三百余年,成为清代流传地域最广、影响最大、历史最长、作家最多的一个文学流派。姚鼐作为清桐城派的宗师和桐城派作家中集大成者,对桐城派在文坛上取得正宗的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其独具见解的精严文论和倾动天下的散文创作,历来为海内学者所景仰。  相似文献   

17.
编辑的名字     
有一家在文学界很有影响的报纸,新近发了一则由该报记者采写的引人注目的报道:人民文学出版社将与一批颇具实力的青年作家签约,并尽力为他们宣传、包装,使他们在今后几年内成为有影响、有市场的畅销书作家。列入首批签约名单的青年作家是柳建伟、赵德发、阿来、邓贤和王跃文。在文学图书市场不甚景气的时刻,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这一"旨在培养优秀畅销书作  相似文献   

18.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作家出版社大手笔邀请由河南省省委宣传部赵素萍部长带领的河南省作家代表团出席和加盟中国作家馆,打造"文学中原崛起"这一主题,正式把活跃在中国文坛的众多河南籍作家推向世界,而正因如此,在今年的图博会上,由作家出版社打造的中国作家馆成为整个展览中最亮丽的风景线,引起广泛关注. 在当今文坛,文学豫军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其成就、影响、地位已得到文学界的广泛认可.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表示,"豫军确实在中国文坛起着中坚的作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之时,河南就有‘农村题材’创作系列研讨会,并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文学豫军’的概念,河南文学的组织者于黑丁、南丁等老一代作家为河南文学创作抓住机遇、适时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柳萌 《传媒》2001,(8):21-22
当今出书之难,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借用李白大诗人的话说:难于上青天.其实这只是对于一般作者而言.对于那些著名作家、影视星作家,以及那些有钱有权想玩文学的人,出书仍然是比较容易的,名、钱、权--可谓三条出书绿色通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迎合一般痴情文学的人,一些出版社办起自费出书业务.听说这项业务开展后,颇受文学作者欢迎,有的出版社着实捞了一把.  相似文献   

20.
从书摊上买到一本《文学自由谈》,去年第五期。一位王先生撰文《二十二张脸谱》对该刊二十二位封面人物逐一点评,评到一位文学评论家时,说这位姓李的评论家评过好几位有名的作家,时有尖锐的批评。对此,有的作家就大度谦虚,而另一位未点名的作家,则视批评者若寇仇。这件事我好像从报上看到过,也有过感慨,感慨严肃的学理批评对于一位理论修养缺失的作家来说,回应批评的也只能是人身攻击,看来,还是李先生把这位作家看得重了一些。我这里是同意这位王先生的看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