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桃红 《考试周刊》2011,(80):52-52
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抓好学生的朗读,使学生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记忆、理解和赏析,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作者提出以下教学方法:范读,激美感;研读,感悟美;析读,品味美;赏读,体验美;变读,展现美。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作为活动型综合课程,要求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品德良好的学生为目标,特别强调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只有学生通过学习并亲身体验,才能对知识印象深刻。因此,丰富体验活动是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别具一格,促生成 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是向未来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这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不就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内容吗?教师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很难促成课堂内容动态的生成,课堂教学呼唤“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4.
郑丽英 《教师》2014,(30):103-104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过程,常会出现许多"意料生成"和"意外生成"。教师如何对待这些生成,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本文从耐心"等待"、巧用"错误"、捕捉"意外"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待课堂生成的策略,要求教师运用智慧引领生成,使得生成增值。  相似文献   

5.
冯玉宝 《考试周刊》2010,(26):130-131
传统外语教学以预设为蓝本,喜欢按部就班,亦步亦趋,教师缺乏积极性,学生没有兴趣。而今天倡导的课堂"动态生成",让师生、生生在课堂中通过合作、探究,平等的对话,思维的碰撞,随机生成新问题、新思想、新情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师生共同生活的精神乐园。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激活"动态生成",建构灵动英语课堂呢?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情况出现,正是这些"偶然",才使课堂充满灵动的异彩。我们要把握品德课程的动态信息,把握教材,正确合理地使用教材;把握学生的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从活动中体会学习,在活动中让学生插上感悟的翅膀;把握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把握偶然,灵活应变,促进品德课堂高效教学。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情境、实验、生活、语言、和谐、生成、真善等七个方面谈了化学课堂的灵动美。  相似文献   

8.
提问是课堂教学极其重要的组织形式,更是一门精湛的教学艺术.深邃的、贴切的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的催化剂,也是调节课堂的润滑剂.它不仅有效地沟通教材、学生、教师之间的联系,更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促进学生积极地创新地思考,发展学生的智能,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探究新知的形成,有利于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的打造,让教学更富特色,流淌着智慧,涌动着人性.  相似文献   

9.
10.
曾经有幸参加了山东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场观摩暨课堂教学改革攻坚年活动的启动会议,至今难以忘怀。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不多,但这次活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让那些所谓开放,其实只是几位教师的几节课在展示的开放自惭形秽。这里每间教室的门都是打开的,每位教师的课都是可以随便听,他们展示的是一种整体推进的课堂改革,是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是我眼中的别样课堂!这次学习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归来后,我改变了教学思路,尝试运用自己所教的学科,给了孩子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营造了属于自己的别样课堂。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现场中,不断地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更多的教学生成.基于教学现场本身生成性的特点,教师预设得再充分也会有新的生成出现.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存在着许多不合新课程理念的做法,“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本文试图从创设情境、自由对话、链接生活、正视差异、超越预设等五个方面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一些探讨,以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对于在教学中因学生体验独特而出现的意外,作者采取了及时锁定的办法:捕捉意外、利用意外、激发意外、延伸意外,并把意外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创设出丰富多彩的课堂之美。  相似文献   

14.
灵动的课堂往往源于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需要我们因势利导,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悦纳学生,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并尝试着解决问题,对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充分利用,进入"无心栽柳柳成荫"教学境界,从而使数学课堂更加精彩、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张春方 《学语文》2014,(4):46-47
实践表明,在散文诗教学中,只有重视课堂诵读的质量和数量,才能促使学生在诵读中挖掘出文章的深意,培养他们的语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才能让我们的散文诗课堂变得轻松灵动、兴致盎然。  相似文献   

16.
一、在探究活动中感知快乐 儿童有儿童的生活方式.顺应儿童的学习心理,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慷慨地把探究时空留给学生,让儿童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探究数学,在探究中触摸数学、体验数学、创造数学、享受数学。  相似文献   

17.
陈建锋 《小学语文》2008,(10):19-20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以读为本”的理念似乎已深入人心,大部分语文课都读得热热闹闹。但是静心想来,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不着边际地一遍又一遍地读,“小和尚”念经般地重复着。教师往往缺乏指导朗读的方法,不知从何下手。于是,阅读教学就难以真正达到新课标所倡导的“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境界。王尚文先生说:“语言文字是有体温的。”读者如何感触其间的温度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深度、有感情的朗读,在有效的朗读中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灵动的课堂中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受到滋润。  相似文献   

18.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我们要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营造真实、开放的课堂教学,并及时、主动地捕捉课堂中来自学生的信息,使课堂彰显动态生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动态生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普遍认为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理想与追求,这反映了人们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认识的不断深化。然而,无论是教学的预设还是生成,二者均有其优势与不足,并具有各自的适用域和使用度。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人们不能片面地肯定或否定其中一方面。新课程课堂教学呼唤的是精心的预设与巧妙的生成,综合把握预设与生成,充分整合二者的合理之处,找到实现二者和谐共舞的路径,并用于指导实际课堂教学,是构建灵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语文新课程中,不少老师为开发课程资源大伤脑筋.其实,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在课堂生成中,只要留心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就可以因势利导地把它们转化为语文教育的资源、素材,营造一个学习语文的优良环境,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