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有贾谊的《过秦论》一文,文中有“瓮牖绳枢”这一个短语,教材解释为:“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门板,形容家里穷.牖,窗户.枢,门扇开关的枢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语文第二册(2002年审查通过)的解释是:“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  相似文献   

2.
在贾谊《过秦论》中有“瓮牖绳枢”一组词,这是由“瓮牖”与“绳枢”两个相同的结构并列而成的,其含义是“用破瓮作窗户”“用绳头系门轴”。这在语义上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作”“系”这种动作,是由前一名词“瓮”“绳”活用为动词后产生的呢?还是由后一名词“牖”“枢”活用为动词后产生的呢?不同的解释会导致不同  相似文献   

3.
编者: 我们在备课中对《过秦论》中‘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一句里的‘瓮牖绳枢’四个字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四个字中省略了两个动词‘为’;应是‘瓮为牖绳为枢’;一种认为是‘瓮’、‘绳’作状语,‘牖’、‘枢’作动词;一种认为‘瓮’、‘绳’是动词,‘牖’、‘枢’是宾语。书上的注解是,‘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究竟那种讲法为宜,特此求教。  相似文献   

4.
[教例] 在预习《过秦论》的基础上,指定一个小组的同学.把课文中词类活用的例句在黑板上写出来,并归类。接着要求其它组的同学补正黑板上的内容,并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在‘却匈奴七百里’和‘瓮牖绳枢之子’这两个句子的理解上,全班的意见不能统一。对于第一个句子.一种意见以为,这不是使动用法,理由是书上注为‘击退’,只能看作一般的动宾结构,另一种意见认为,这是使动用法,但又说不出什么理由,只是觉得按一般的动宾结构去分析,怪别扭的。对于第二个句子,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相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一说‘瓮牖绳枢’是状动结构,‘瓮’‘绳’是名词用作状语,‘牖’‘枢’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理由是过去学过的《童区寄传》中‘布囊其口’的‘布囊’结构上跟这相似。一说‘瓮牖绳枢’是动宾结构,理由是两个名词并列,既不能解成联合,又不能解成偏正。那只能解成动宾.所以‘瓮’‘绳’应看成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这两个例句,正是本课在文言文语法教学上的一个难点,抓住这两个例句,真正使学生在理论上搞懂弄清,这对学生掌握实词活用的一些规律无疑会起积极作用。于是我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过去所学,如‘相如因持璧却立’,‘畏我  相似文献   

5.
《训世评话》作为一部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具有重要的近代汉语语料价值,但其中也包含了一定的非汉语成分。本文梳理了《训世评话》中“害羞”一词和短语“等一会(儿)”的特殊用法,并对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教材第二册的《过秦论》里有这样一句:"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对于"瓮牖绳枢"人教版教材是这样注释的:"以破瓮作窗子,以草绳系户枢。"这四个字,都是名词,分别代表不同的事物,但绝对不是四种事物简单的并列。那么,这四个字究竟应该如何解读呢?在文中这样使用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教材并没有作进一步说明,而这恰恰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项脊轩志》中“北向”一词注释成“窗户朝北”,值得商榷。 “向”,《说文》释为“北出牖也”,《诗经》中“塞向墐户”说的就是冬天来临把朝北的窗户堵上,以抵挡北风的侵袭。既然“向”字本身已含有“朝北”义,本此解释,《项》文则不可能把“北”与“向”连缀成文。故“北向”注释有误。  相似文献   

8.
1.……之谓也用法:宾语前置格式解释:说的就是……例句:夫子之谓也2.以故解释:因此,所以例句:以故荆轲逐秦王(《荆轲刺秦王》)3.是以用法:“以是”的倒装解释:因此,所以例句: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4.自非用法:连词,用于句首,表假设解释:要不是,如果不是例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5.以……为解释:把……当做例句:梅以曲为美(《病梅馆记》)6.且……且解释:又……又例句: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中山狼传》)7.虽然用法:起承上转下的作用解释:虽然如此例句: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8.要之解释:总之例句:要之,…  相似文献   

9.
劲弩(nI=1) 瓮牖(w6ng y6u)绳枢 二、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④蒙(承继)故业,因(沿袭)遗策 ②合从缔交(交往),相与(援助)为一 ⑧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敲)关而攻秦 ④延(发展)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⑧蹑足(出身于……)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出 。‘ I ⑥谪戍之众,非抗(抵抗)于九国之师也 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衡量)大,比权量力 A.①④⑤⑦ B.①③④⑥⑦ c.②③⑤⑥ D.②③⑤⑥⑦ 三、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B.收天下之兵,…  相似文献   

10.
“说”在古汉语中和说话的“说”有关,但与现代汉语中的“说”意义不大相同。古汉语中的“说”,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一、读shuō。该读音用法如下:(1)“说明;解释。”如《公输》:“请说之。”《甘薯疏序》:“恐不可户说。”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5页,有一务对“垆边人似月”中的“垆边”的解释:“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我认为,编者对“垆”的解释是不妥的。“用土砌成酒瓮”实在不好理解。  相似文献   

12.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对该章的理解最大的争议莫过于“自牖执其手”一句。历来的注释家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笔者试作粗浅的归纳与考证。一、孔子不敢当说此说影响最大,也为不少注释者所采用。它源自朱熹。他在《论语章句集注》中说:“伯牛,孔子弟子,姓冉名耕。有疾,先儒以为癞也。牖,南牖也。礼,病者居北牖下,君视之,则迁于南牖下,使君得以南面而视己。时伯牛家以此礼尊孔子,孔子不敢当,故不入其室。而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朱熹在《四书或问》…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对于”和“对”都是介词。介词特点是不能单独使用,它必须用在名词、代词或词组(短语)的前边,跟这些词组成介词结构(介词短语),共同作句子成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对’和‘对于’的用法差不多,但是‘对’  相似文献   

14.
联绵词有一些特殊用法,与它被公认的一些性质抵牾甚多,如拆开使用或单用一字来表示整个联绵词的意义(《诗·邶风·燕燕于飞》:“燕燕于飞,颉之颃之。”《楚辞·九章·惜诵》:“壹心而不豫兮。”王逸注:“豫,犹豫也。”),或将联绵词的两个音节颠倒先后次序使用(《老子》:是谓无状之物,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早就引起过前人的注意。对此,一般的解释是:这是韵文中特有的、为适应声律要求而临时变通的用法,似乎从无异议。然而,这种解释并未接触到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做客”与“作客”这两个词的用法同学们往往感到很难区别,报刊、电视、网页上也常常将它们用混。那么,这两个词究竟有何区别呢?让我们先看看《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到亲戚家~。”作客:“(书)寄居在别处:~他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参照典范性著作中的用例,笔者以为这两个词的用法主要有如下区别:  相似文献   

16.
常用词“牖、窗”的历时更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考察了“牖、窗”的历时更替情况,认为:牖窗是表“窗户”义的一对同义词,“牖”是先秦至西汉时期的通用语。到了东汉三国,牖窗在口语上呈现出同义竞争的局面。从西晋开始,窗在口语上逐渐取代牖,成为当时的通用语,至今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第179页注释②说“快于心”之意是使心里痛快,并进而点明:“快”,使动用法。此注值得商榷。所谓使动用法,即动词(包括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这就是说使动用法的词起码得有宾语。“快于心”中的“心”是介词“于”的宾语,是介词短语的组成部分,介词短语是  相似文献   

18.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意译为:“我对待国家,可算是尽心尽意的了。”句中,文言虚词“之”介于主语“寡人”与状语“于国”间,用法比较特殊,值得讨论。一般来说,古汉语中主语与作状语的介宾短语间,是不必用“之”的,用“之”的目的是强调这一状语。对于此类句式,黎锦熙先生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词汇、结构的学习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知道,在不同的语境中,某一个英语词、短语或结构在汉语中可以找到不止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词、短语或结构,而这些众多的词、短语或结构在意义上及用法上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就英语中except、besides以及其他一些与汉语结构“除…以外”有着对等关系的词、短语或结构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新编全日制高中教材《语文读本》第二册《赤壁之战》中有“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之句。《渎本》将其中“方数千里”注释为“方圆数千里”。与此相似,新编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本)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也将“齐地方千里”注释为:“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而新编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本)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中“方千里者九”则注释为: “纵横各一千里的地方有九块。”“方……里”究竟该怎样解释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