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牛郎织女传说大约在七世纪传入日本,日本历史上第一部神话集《古事记》中记载了关于七夕传说的故事。随后《怀风藻》、《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皆记载了当时在中国文学影响下所产生的各具特色的七夕诗歌。笔者对日本诗人在七夕和歌歌词上如何接受汉诗的影响,如何改造,进而使其具有日本独特风格的和歌歌词等语言表达现象进行探讨和分析,根据这些特点阐述了《万叶集》和歌歌词中的"和习"现象。  相似文献   

2.
《伊势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和歌物语。它几乎与《竹取物语》同时间世,两者一起被称为平安时代物语文学的先驱。 物语文学产生于10世纪初,一开始就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虚构物语,它是将民间流传的故事经过有意识的虚构,并加以润色、提炼、加工而成的故事,具有传奇的色彩,故又叫传奇物语,其代表作品有《竹取物语》和《落洼物语》。另一类是和歌物语,它是以和歌为主将和歌与散文融为一体,互为补充,使之成为整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文体形式,近似于我国唐代孟(?)所撰写的《本事诗》。和歌物语以《伊势物语》和《大和物语》最有代表性,它对日本后世文学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成书于11世纪初期的现实主义宏篇巨著《源民物语》,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七夕故事是由中国传到日本并在日本得到变化发展。日本从630年开始先后十几次派遣遣唐使到中国,直到894年废除遣唐使,在吸收借鉴唐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同于中国文化的日本自己的文化。其中之一就是《万叶集》。在八世纪后半天平年间编撰的《万叶集》是日本文学史上最早的和歌总集,其中牛女传说为主题的和歌达到133首,其中一半左右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文中抽出典型的作品来说明,万叶集和歌除了动作之外,还通过语言来表达感情或者通过他人转达感情。究其原因,其中两个主要原因是两国的婚姻制度以及文化传统不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系统论述了日本和歌四个重要的美学特征:第一,和歌具有非政治性、非社会性倾向,和歌以表现恋情为中心;第二,和歌重在表现瞬间的印象和感触;第三,和歌形式短小、精炼,意蕴含蓄而悠远;第四,和歌追求表现禅的审美理想和美的境界。本还进一步分析了形成和歌上述特征的化原因。  相似文献   

5.
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是现代人对于梦的普遍看法。而在古代,人们对于梦,有着与现代人相去甚远的视点。梦,可谓古代人想像的源泉,它在文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关于梦的描述数不胜数,引人入胜。本文从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的咏梦和歌入手,并将其与平安时代的王朝和歌相比较,就上古至中古时期,和歌所展现出的古代日本人对梦的认识及其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皇艳敏 《文教资料》2013,(12):10-12
古典文学中,诗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文学样式,而和歌是最具有日本民族性代表的文学样式。本文以中国的唐诗与日本的《古今和歌集》为对象,比较了唐诗与和歌在爱情诗这一共同的主题上表现出的异同及与此相关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最广为人之的和歌集当数《小仓百人一首》,其收录了一百首具有代表性的和歌,集聚了日本古典和歌的精髓。其中有32首和歌以四季为主题,可见其在《小仓百人一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章中以《小仓百人一首》的"冬歌"意象为主要考察对象,发现冬季和歌中多出现"雪"、"霜"、"枯草"、"千鸟"等意象。  相似文献   

8.
平安时代中国的汉诗成为日本上流社会喜爱的文学表达形式。汉诗集《怀风藻》出现后,三代天皇又先后勅撰了三册汉诗集。而日本原有的和歌却日渐式微。于893年成书的《新撰万叶集》可以看作是和歌再次复兴的里程碑,书中和歌使用万叶假名创作,并在后面附加一首七言绝句汉诗。本论试图从《新撰万叶集》上秋1至上秋7中的和歌和汉诗的关系出发,探讨在和歌复兴的前夜,汉诗和和歌是如何融合和互相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日本古典文学往往被认为具有个人化的传统,实际上在日本古典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汉诗的传入,和歌的起源,和歌赛的发展,还是后来连歌和俳句的发展,都可以看到日本古典文学传统中浓厚的集体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0.
《小仓百人一首》收录了一百位歌人的一百首和歌,每一首和歌都具有代表性,是日本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本文将以《小仓百人一首》为范围,以含有"秋"字的和歌为对象,从和歌意象、感情基调、隐喻意义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求更好地挖掘和歌中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的和歌史上,“黑发”一词一直被喜爱并沿用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黑发”在和歌与俳句中所表现的含义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的同时,也促使日本人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日本人民对樱花情有独钟,以至于生活中在衣、食、住、行等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樱花的元素,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各类书籍中当然也少不了对樱花的描写。文章中以《小仓百人一首》中含有樱花描写的和歌为研究对象,对日本和歌中的樱花意象进行考察,发现在和歌中樱花经常被赋予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等多种意象。  相似文献   

13.
花见占座     
胡澜 《大学生》2015,(8):42-43
第一次知道樱花的美,并不在相片里,而是在书上。日本的《古今和歌集》里面有这样一首短小的和歌:“和暖春日本清静,心乱只缘落花飞。”在我尚未留学东渡时,这首写落樱的和歌就勾起了我对于日本最初的想象:宁静的小路上飘落满地的樱花,踏着木屐的和服少女从这里缓缓走过,春光正好,不可辜负。“花见”,也就是赏樱,是日本由来已久的风俗。据传,“花  相似文献   

14.
在原业平是日本平安时代有名的歌者。百人一首中选用了他的"悠悠神代事,黯黯不曾闻。枫染龙田川,潺潺流水深。"这首和歌用词平易,却富于华丽的色彩感,其间用到了多种修辞技法,传诵度非常高。本文将赏析这首和歌,并探寻这首和歌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张媛媛  单澄 《文教资料》2011,(28):26-27
日本人把樱花尊为国花,是因为能够从粉红色的花瓣飘散殆尽那一瞬间深切地感受到生与死的交界线。这一刻的樱花形象在日本人的记忆中成为永恒。在被称为日本人心灵的镜子、心灵之花的《古今和歌集》中樱花更是受到了歌人们的青睐,尤其是醉心于表达对飘落樱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日本人之所以会产生对落樱有感,产生"无常感",与受地理环境和佛教的影响等原因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6.
以五七句为主、四六等句杂入为体式的记纪歌谣,体现出了日本和歌由原始向标准化的过渡;而这种体式的出现,可以说是受同样处于由骈赋向律赋过渡期的中国南朝梁代辞赋的影响所致。文章从日本和歌及中国辞赋的发展历程入手,对此种影响及其表现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日本和歌与词在总体艺术风貌上十分接近。从二者意象的内容与表达方式、意象的审美特征、意象的容量与结构三个方面展开对比,辅之具体的作品分析,可以见出和歌与词诸多相近的艺术追求,也有微妙的文学传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新选万叶集》是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一部和歌与汉诗并行排列的诗集,关于这部诗集,日本的研究界一直争论不断,尤其是关于和歌与汉诗的关系更是一直无法定论。汉诗中出现了许多与中国汉诗紧密关联,却又不乏自创性的诗句,通过对《新选万叶集》中出现的两个中国人物——"西施"、"潘岳"文学含义的简单探讨,希望发掘其不同于中国汉诗的日本汉诗用法。  相似文献   

19.
《集宁师专学报》2016,(3):30-33
恋歌是女性和歌中占比重最大的,因此研究恋歌理应成为其重点。文章尝试以《小仓百人一首》为例探讨日本古代女性恋歌中的感伤情怀,从感伤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几首和歌,并结合时代背景及她们的生存方式,剖析其感伤情怀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万叶集》是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绝大多数作品产生的时代正是中国文化空前繁荣的唐代,在《万叶集》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刻地感觉到中国文学的气息。本文将以《万叶集》各期代表歌人为例,探讨一下他们的作品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