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媒要览     
杂志英国《经济学人》2月16日消失的20万亿美元当各国政府和个人都在为支付账单而精打细算之时,避税天堂和偷漏税者自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在欧洲,一些大公司成了人们愤怒的渲泄对象。在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强制要求海外金融企业公布其美国客户的信息。虽说打击避税是不错的政治策略,但政府和领导人更该做的,是税收制度改革。据估计,全球范围内在避税天堂藏匿的资金总数,约为20万亿美元。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富国的金融中心,并将洗钱和直接逃税等非法行为与会计避税等合法行为  相似文献   

2.
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规定的差别,采取各种合法手段,跨越国境或税境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减轻其国际税收负担的行为。国际避税活动给各国经济带来损失,也给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带来影响。随着全球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国际经济交往活动日益增加,加强对国际避税的研究和立法,开展反国际避税斗争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中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范军 《传媒》2011,(9):60
近日,因卷入"窃听丑闻"的《世界新闻报》触发众怒,在走完了长达168年的发行历史后,黯然宣布永久停刊。重新审视《世界新闻报》的兴衰与沉浮,我们不能不谈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理念的驱动下,西方传媒愈演愈烈的新闻低俗化倾向。其具体表现为,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将名人趣事、  相似文献   

4.
王浩 《新闻窗》2005,(4):69-69
税收筹划即目前所说的合法避税,又称节税。是一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导向,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正当的经营手段,是以税法为准绳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合理、合法的行为。报业集团与其他企业一样,面对如此庞杂繁琐的税收政策法规和红头文件,如何去合法避税,以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这是集团化后财务结算中心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淑清 《视听界》2000,(4):34-34
合理避税不同于偷、逃税,它不是对法律的违背和践踏,而是以尊重税法、遵守税法为前提,以对法律和税收的详尽研究为基础,是对现有税法不完善及特有的缺陷的发现和利用。目前国内常见的增值税避税方法很多,主要有:利用会计核算扩大进项税额避税、混用进项税额避税、利用高作价增大进项税额避税、挂靠低档税率避  相似文献   

6.
英国多个电视节目卷入收费电话造假丑闻,英国传媒监管机构Ofcom(等同香港广管局)已着手调查,英国广播公司(BBC)、第四频道、ITV等电视台面临巨额罚款。  相似文献   

7.
《新闻记者》2012,(8):63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广播公司(BBC)帮助自己的148名主持人避税,受到了国会议员的抨击。英国广播公司通过"个人服务公司"来招聘电视、电台主持人,这令他们可以交最少的税,同时,公司也能免交数百万英镑的国家保险。15日在接受国会质询时,英国广播公司财务总监扎林·帕特尔承认,该公司的467名主持人中,有148名通过私人公司聘请的方式避税,这些主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避税行为对金融资产持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理解避税活动对金融资产持有的内在机理提供微观经验证据。研究发现:企业避税活动与金融资产持有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令人遗憾的是,企业避税活动负担下的金融资产持有是一种对实体经济的掏空行为,它不仅会导致研发支出、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实体投资减少,而且还会造成企业未来主业业绩下降。此外,还发现企业避税行为对金融资产持有的这种正向关系,在高管理层短视、高管理层权力和强管理层激励的情境下表现得更加明显。该项研究不仅从委托代理视角论证了企业避税行为与金融资产持有的关系,而且还为缓解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9.
窃听丑闻为何会闹得如此大?《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因英国《卫报》记者尼克·戴维斯的调查而曝光.这一事件之所以引起公众普遍批评,缘于《世界新闻报》不仅仅窃听王室、名人、权势人物,而且将窃听的魔爪伸向普通民众、弱势人群.在英国,媒体往往揭示公众人物的许多爆炸新闻,这些做法虽然难见阳光,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法也非正当,但较为公众容忍,因为民众多认为权势人物作为强势一方,应该得到适当监督,从而规范甚至制约其行为.比如当年英国公众对媒体对戴安娜王妃等王室成员的"狗仔队"式采访报道并未表现出很大愤怒,而这次却让默多克多少有了点英国"全民公敌"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加快,跨国纳税人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利用各国税法差异和漏洞进行国际避税的手法不断翻新,且愈来愈复杂隐蔽。大量避税事实的存在和发展,已经给我国经济政治生活造成严重后果。本文主要考察国际避税问题,进而提出其对中国法律管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反映出当下英国社会中,新闻业、政治权力、财团、司法权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导致媒体在新闻获取时突破运营底线。因此,要在反思英国窃听丑闻本质的基础上,反观当下我国的新闻的运作并引以为戒。要通过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及从业者社会责任教育,加强对媒体运营活动的监管,以合法途径获取新闻。  相似文献   

12.
英国百年老报《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停刊倒闭,在传媒和出版界引起重大反响,成为轰动全球的新闻事件。目前事态正在发展,英国政府和司法部门已介入调查,该报上司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出席英国议会下院听证会接受质询调查,包括前执行主编等多人已被警方逮捕,新闻集团旗下的其他传媒有的也可能被卷入丑闻事件。为什么有着  相似文献   

13.
在省乃至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早该死去的太原制药厂被华北制药集团兼并。这种政府行为最终没能挽救太药,而太药也卷入涉毒风波  相似文献   

14.
事件     
《视听界》2008,(3)
BBC电视游戏节目卷入造假风波被指内定挑战者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卷入电视游戏节目造假风波,《星期日邮报》揭发《以一敌百》节目中的挑战者,是节目监制事先挑选出来,并非由电脑随机选中。一些不能成为挑战  相似文献   

15.
九运会的烟尘已然散去,各省市健儿曾为了金牌拼杀得你死我活。金牌不仅意味着荣誉,还意味着票子与房子。正因为有如此巨大诱惑,一些教练员与运动员不惜铤而走险,于是兴奋剂丑闻便不断传出。有丑闻,是正常的,国际体坛也正是这般形势。而不正常的是,出现丑闻的省市的媒体却大多对此噤若寒蝉,版面上、镜头里只是夺金牌的喜庆,而对当地的丑闻却只字不提。  相似文献   

16.
7月10日,传媒大亨默多克在英国拥有的《世界新闻报》发行最后一期之后停刊了,因为该报记者非法窃听数千人的丑闻东窗事发——在欧美  相似文献   

17.
由于涉嫌窃听丑闻,英国百年老报《世界新闻报》在被谴责中停刊。事情并不到此为止,《世界新闻报》事件正在发酵为一次国家事件,甚至英国首相、前首相以及议会都为此谴责。英国公众更是由这个事件引发,而对英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传播价值观产生重大怀疑,并且引发对英国媒体责任感和公信力的一次系统性损毁。振荡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初步解读的结果可以断定,这是因为《世界新闻报》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看板     
凯特·摩丝居2007模特收入之最在《模特》杂志公布的2007年度模特收入排行榜上,英国名模凯特·摩丝以超过3000万英镑的总收入高居榜首。现年33岁的她被范思哲点评为最能体现他心中女性所具有的诱惑的美的模特儿。曾卷入吸毒丑闻的她,戒毒后成功挽回了公众形象,广告商也接踵而至。目前,她一年要接14个国际品牌广告合约、15个杂志封面。  相似文献   

19.
漫画     
《报林求索》2012,(12):162-163
<正>BBC危机英国已去世的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吉米·萨维尔性侵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超级丑闻"在英国社会接连炸响。英国警方透露受害者可能多达几十人。在人们感慨一代电视明星沦为"污水坑"时,萨维尔生前所在的英国广播公司(BBC)也被愤怒包围。舆论质疑这家"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不仅纵容恶行,而且试图"掩盖"  相似文献   

20.
7月10日,有着168年历史、280余万份发行量的英国《世界新闻报》因陷入窃听丑闻而被迫关门。英国媒体披露,《世界新闻报》不仅窃听电话,而且截收电子邮件,窃听对象约4000人,包括英国伦敦地铁爆炸案遇难者家属、伊拉克战争阵亡士兵家属,以及英国各界名流及王室成员。窃听丑闻不仅葬送了这家拥有百多年历史的老牌小报,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