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山的那边》是人教版语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它不仅语言沉实、稳健,而且意象壮阔,感情丰盈跌宕,在精神上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孙延青 《山东教育》2005,(26):26-26
“首因效应”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告诉人们“先入为主”第一印象的重要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陶希的实验研究认为,第一印象的作用很强,持续的时间也长,第一印象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能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接受。因此,利用首因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山的那边》是一首现代诗歌,作为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语文科所学的第一篇课文,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拓展学习思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是这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4.
杜霞 《中国教师》2012,(3):78-78
<正>相信在每一个70后的记忆里,都有一个蔚蓝色的精灵世界,在我们童蒙初开的80年代,它和阿童木、花仙子、还有聪明的日本小和尚一休一起,让每个周末的黑白银屏幻化出迷人的色彩与光芒,也让一个昂扬奋进、讲究效率与速度的时代葆有了些童真的纯美、温情,以及难得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寄语]“得法养习.历练通文”乃语文学习之道,只有“得法”才会自己学习,“得法”是其根本。“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个性化阅读,以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与之相应的教学设计,要使其“得法”,就应当致力于“学”在“导学”上下工夫。导学包括:兴趣、习惯、方法、技能、个人体验、感悟的眼界以及相关语文知识运用等的指导学习。有专家认为:着力于“契合”是属于教法一类,“学法”则应注重“效果”。因而,导学方法的设计,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形成的过程,能预见学生学习状态,并以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为标准。此乃我们开设本栏目的初衷。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积累"痴想"、"诱惑"、"喧腾"等词语.②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培养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歌主旨的能力.③通过对"梦想"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明确"山"和"海"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那一年,刚刚迈出师范校门的我,实现了一生中最大的愿望: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经过充分认真的准备,我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开始讲授我有生以来的第一堂语文课了。来到四年一班的教室门前,我心里涌起了兴奋、激动,又伴着紧张和不安。我使劲儿咳了  相似文献   

8.
"上课!"我又听到了这两个熟悉的字. 钱老师笑容满面地站在讲台上,微笑着说:"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开展一个活动,内容是‘一二三’,好吗?"我们听了个个叫好,乐得合不上嘴.  相似文献   

9.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凝成( ) (2)隐秘( ) (3)喧腾( )2.按所给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y6u惑( ) (2)m6n湿( ) (3)一shI=ln间(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表原因的一项是【 】 A.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B.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C.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D.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4.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叙事诗或旨 在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 生动感人。 B.读诗,要注…  相似文献   

10.
故事开始于一个美丽的谎言,这个谎言在人心中播下一粒种子,使人心中有一个美丽的愿望:翻过屋前的那一座大山。据说,山的那边就是大海。为了达成这个愿望,他不断地攀越。终于有一天,他翻过了大山,然而事实却是--山的那边还是山, 还是一望无际的群山。  相似文献   

11.
12.
山那边的艰难读书梦——他,每天半个小时的山路行程,却依然风雨无阻地上学。  相似文献   

13.
在山的那边     
我的家在小兴安岭脚下,抬眼就是那重重叠叠的群山。童年的时候也有过探求山的那边是什么的好奇心,缠着自称博学的爸爸问,却总是得不到让自己满意的答案。初一的时候学到一篇名为《在山的那边》的课文,尤其那句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读得人余香满口,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最正确的答案。加之越来越多的课业捆绑了双脚,越来越多的楼房阻隔了视野,便很难再见儿时那诱发联想的山峦,也就把这个问题和童年的很多疑惑一起忘掉了。  相似文献   

14.
在山的那边     
(此文为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07 ̄2008]初中组获奖作文)黑夜被黎明咬破了唇,将那抹血迹留于天际。于是犬吠、鸡鸣、炊烟从寨子里浮了起来,飘飘摇摇进了树林。父女俩早早便起了床。父亲手脚麻利,戴上斗笠,扛上锄头,  相似文献   

15.
16.
在山的那边     
<正>山还是那座山,我还是那个我。——题记山路崎岖不平,轰轰作响的大巴在这路上爬行,似乎已经疲惫不堪。司机熟练地打着方向盘,左转又右转,突然"哐"的一声停下。原来已经到达目的地。下了车,竟发现地上还有少许积雪,在雪上踩下一个深深的脚印,雪地上向前延伸的脚印显得杂乱无章,沿着脚印走,只看见了黑压压的一片。"坐缆车五十元一位啊,排队排队,坐缆车排队一个半小时,走路四十分钟啊!"保安瞥了一眼向缆车排队处走来的人群,"嘿!前  相似文献   

17.
在山的那边     
李喜杞 《高中生》2008,(19):60-61
一座山分出了山里山外。山的这边,是城市;山的那边,是山村。山里人没啥文化,宝儿的文化算高的。宝儿已经在县城里读完了初中,只等录取通知书一来,便要去比县城更远的地方读高中了。  相似文献   

18.
在山的那边     
<正>人生就是寻找梦想的艰难旅程。信念,就是你的勇气、力量和方向。它使你不会迷茫彷徨,不会半途而废,使你人生的旅途充实而愉快。(一)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渴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  相似文献   

19.
在山的那边     
一痤青山,横亘中间.山的这边,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都市;山的那边,是风景如画但人烟稀少、贫困落后的小村庄.这边和那边之间只隔着一条盘山路.  相似文献   

20.
周彬 《上海教育》2009,(2):36-37
●站在学生那边,并不是去纵容他们,而是接受学生的现状与理解学生的现实。 ●站在学生那边,就意味着教师既不可能直接改造学生,也不可能替代学生,而是学生的欣赏者与鼓励者。教育一个人,并不是让你去改造他,而是去塑造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